突發,F-16擊落了蘇-34,車臣首都格羅茲尼遭遇大規模爆炸
轉自:破冰讀書
俄烏、以哈戰爭是自由與極權之間的對決,烏克蘭、以色列在為全人類而戰,戰后極權主義將土崩瓦解,我們將迎來一個新的世界。
一、好消息!烏軍的F-16首次在前線擊落了俄軍的戰斗機
西方援助的F-16戰機抵達基輔以來,烏克蘭的空中力量其實已經悄然得到了加強。
在俄烏前線僅50公里的地帶,俄軍損失了一架Su-34戰斗機。
Su-34
這架Su-34戰機的機組人員均沒有彈射跳傘成功,已經全部喪生。
更關鍵的是,擊落Su-34的是烏克蘭的F-16戰斗機。
相關消息隨即引發國際高度關注。
F-16
現在,烏軍的F-16已經開始控制領空,這是近來俄烏空戰領域的最顯著變化。
像F-16戰機擊落俄機這樣的事,恐怕還會越來越多。
從西方宣布向烏克蘭提供F-16以來,它的存在就一直是俄烏雙方關注的焦點。
基輔方面視F-16的到來為空軍的里程碑事件。
而莫斯科方面顯然也頗為緊張F-16,甚至開出了1500萬的獎金去懸賞飛行員將其擊落。當然,給的是盧布。
由此可見,盡管俄軍的宣傳員們極力淡化F-16的影響,其實雙方對其都是十分在意的。
實際上,F-16抵達前線后,烏克蘭空軍已經得到顯著增強,這點從越來越多的針對俄軍后勤和指揮系統的空襲就能分析出來。
這樣高強度的空襲,甚至已經擴展至庫爾斯克這樣的俄羅斯領土內。
顯然,F-16至少是提供了空中威懾的。
所以,F-16早就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場作戰了,不過之前還沒有直接參與到空中作戰。
現在,隨著它開始擊落俄軍的戰機,無疑將為俄烏戰爭帶來更大的改變。
從戰爭之初澤連斯基的“赤手空拳上街戰斗”和庫列巴的“拿著鏟子上前線”,到海馬斯火箭炮進場,再到F-16戰斗機擊落俄戰機,可以感到烏克蘭真的變天了!
現在的烏克蘭,是萬事俱備,只待反攻?。?!
二、車臣首都格羅茲尼遭遇大規模爆炸
當地時間10月12日,俄羅斯車臣的首都格羅茲尼地區,一座大型加油站突然起火,緊接著傳來連續的爆炸聲。
一個油罐甚至被炸飛到百米之外,周圍民眾紛紛喊叫躲避。
加油站不久即被大火覆蓋,空中燃燒出巨大的火球。
連幾十公里外都能看到升起的黑煙,爆炸產生的破壞堪比俄軍遇襲的軍火庫。
截至目前,格羅茲尼加油站爆炸至少已造成4人死亡。
但車臣當地仍未回應此事,爆炸原因也沒有被披露。
實際上車臣如今更關注的是俄烏前線的戰況。
戰爭以來,車臣人已經被成批派往前線,這支部隊多是以網紅的姿態出現的。
在他們自己拍攝的短視頻里,車臣部隊總是顯得英勇無比,但在烏克蘭攻入庫爾斯克后,這些網紅兵卻大量被俘虜而投降。
與此同時,親烏克蘭的車臣武裝也在庫爾斯克作戰,戰力卻是另一番景象。
烏克蘭總參謀部公布了一份車臣伊奇克里亞武裝部隊,在庫爾斯克伏擊俄軍的視頻,他們正和烏軍并肩作戰。
另外,在燃燒了整整五天后,克里米亞最大的費奧多西亞能源基地的大火,終于才被撲滅。
該油庫已經嚴重受損,至少有10個油罐被徹底毀壞,另外6個油罐則接近于被摧毀,油庫的接連管道也被烏軍的導彈擊毀。
這意味著剩下的儲油設施也將無法使用,該能源基地已經停止運轉。
近來,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甚至是俄軍前線附近的能源基地,都發起了不斷的打擊。
能源基地被炸,對后勤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能源基地一炸,俄軍的補給線就可能斷了,這仗還怎么打呢?
另一方面,北約宣布將重新考慮與俄羅斯的關系。
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將于下周舉行,重點將討論對莫斯科的政策問題,以應對克里姆林宮的“威脅”。
這也是北約升級應付俄羅斯方面的最新信號,不久前的北約軍演中,西方也動用了戰術核武器。
這實際上意味著拿核武器威脅阻止西方軍援烏克蘭的手段,已經破產。
又或許,它從來就沒有管用過。
三、烏軍擊潰俄軍太平洋艦隊突擊兵
庫爾斯克戰況更新,烏克蘭向俄羅斯境內增兵,地面部隊的推進依舊十分活躍。
當地時間10月12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突襲了庫爾斯克的俄軍陣地,并取得了成功。
烏軍第95旅的傘兵部隊在行動中交戰了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分支,擊潰了其第115海軍陸戰旅的突擊兵。
烏克蘭總參謀部隨后發布報告,稱幾乎全殲了俄軍的這支突擊部隊,并奪取了附近的陣地。
但俄方則表示“損失不大”,并強調還將發起對庫爾斯克的反攻。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并沒有完成在10月初將烏軍打出庫爾斯克的預期目標。
烏克蘭在該地的軍事行動,也已經進入到第3個月。
截至目前,烏克蘭仍控制著庫爾斯克約786平方公里的土地,近期俄軍的所謂反攻,只收復了150平方公里不到的領土。
俄軍動用了近4萬兵力發動反攻,但因為缺乏戰斗經驗,效果并不明顯。
而那些從烏東回防的俄軍,顯然被派去進行防守了,這也再次證明了庫爾斯克牽制烏東俄軍的戰略是成功的。
澤連斯基在最新講話中也談到了前線戰況,并和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進行了交流。
他表示俄軍試圖將烏克蘭推回到邊境以外,但烏軍在俄羅斯領土內堅守住了陣地,并保留了明確的“緩沖區”。
而對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方向的形勢,澤連斯基坦言不容樂觀,但強調烏軍做好了防御準備。
與此同時,在烏東的另一關鍵戰場波克羅夫斯克,烏軍挫敗了俄軍的新一輪攻勢,摧毀了其裝甲部隊。
俄軍動用4輛BMP-3步兵戰車,以及多輛坦克與越野車,向該方向的烏軍陣地發起猛攻。
烏克蘭第25空降旅迅速作出反應,在戰斗中擊退了俄軍的裝甲攻勢,具體戰損有待披露。
四、真主黨同意執行聯合國的決議撤到利塔尼河以北
以色列攻入黎巴嫩后,不少據點的真主黨都紛紛放棄陣地,并沒有抵擋住以軍的攻勢。
當地時間10月12日,真主黨同意執行聯合國的第1701號決議,將退到利塔尼河的北岸。
但實際上,該決議是從2006年就被聯合國批準通過的,不過真主黨方面一直拒絕執行了18年之久。
在這18年中,真主黨還違反聯合國規定,一直向以色列的北部社區發動襲擊。
現在,隨著以軍升級對真主黨的清剿行動,并在連續清除其三任最高領導后,真主黨終于想起來還有這份1701號決議。
不過真正的問題在于,就算真主黨愿意執行這個決議,以色列方面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嗎?還是會一鼓作氣,徹底解決這個北部威脅呢?
從現在的戰場情況看,以軍并沒有停手的跡象。
昨夜,以色列空軍又照例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真主黨控制區,發起了猛烈空襲。
貝魯特的上空緊接著燃起巨大的火球,現場爆炸聲此起彼伏。
以軍在行動中還襲擊了真主黨情報部門的指揮官瓦菲克·薩法。
目前,他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相當危急。
而真主黨精銳部隊拉德萬旅的新任負責人侯賽因·穆罕默德·阿西里,也傳出被以色列消滅。
阿西里上任才不到一個小時,還沒從接手精銳部隊的喜悅中回過神來,以軍的攻擊就接踵而至了。
另一方面,伊朗官方媒體今天證實,在真主黨總部的廢墟中,發現了伊朗圣城軍的副司令阿巴斯·尼勒福魯尚,他早在數周前就被以軍清除。
此外,美軍已將地對空導彈發射裝置運抵以色列,以便在以色列反擊伊朗后,啟動防御德黑蘭可能發動的再次襲擊。
五、星河隨筆
自由干活,公平分配,看似是句廢話,實則來之不易。
這八個字其實擁有著非常深刻的經濟學邏輯。
自由干活,很多人都覺得這乃是人之天性、天賦權利,但人類為此而奮斗了幾千年。
歐洲的古代農民相對還比較自由,因為自耕農在歐洲一直占有較大的比例。
但歐洲還是有相當部分被領主統治的農奴,他們不太自由。
中國古代農民就更是不自由了,秦以后,農民就被嚴苛的戶籍制度所控制,牢牢地拴在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接受著來自皇帝的直接性的嚴重剝削。
在人類啟蒙之前,有無數人并不擁有自由生存權,他們也無權盡情享用物質資源,而是要將相當一部分產物上繳。
即便到了近現代,難道我們就擁有這個權利了?
非也。“國家”作為一個利維坦巨獸,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君主專制,成為一種新的“奴隸主”。
在蘇聯大饑荒之中,國家強令剝奪烏克蘭人的糧食,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強行征繳,導致眾多家庭最后的保命糧食也被征收,釀成數百萬人死亡的慘劇。
在紅色高棉,類似的故事也在發生,人們被剝奪的不僅是勞動產品,還有思想和生命。
如何阻止現代國家直接剝削人民呢?
說到這里,我們需要感謝另外一個人,那就是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細致入微地觀察了“分工”這一市場的基礎現象,然后進一步闡述:
“分工完全確立之后,一個人自己的勞動產物就不能完全滿足自身的需求了。他所需求的大部分物品,都是別人的勞動生產物,他必須要用自己勞動產物的剩余部分去交換,才能滿足需求。于是,所有人要想生活,都要依賴交換。換句話說,所有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了商人,而嚴格地說,社會也就成了商業社會?!?/strong>
所以,拯救人類的不是神仙,更不是某個政權,而是市場,市場自己會調配資源,市場自己會促進物質的豐富。
市場更是天然地要求大眾擁有享用物質的權利,因為只有這樣,市場上的商品才能大量銷售,而不至于成為少數權貴才能享用的特權。
現在幾乎全世界都選擇了亞當·斯密的構想,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勞動交換著對應的產品,并且可以自由選擇工作,我們是勞動的商人。
自由市場就是分工和交換,市場決定了價格,并自動調節供應和需求。
盡管,國家權力在其中的干預方式和程度,是人類后來逐漸認識到的(因為有時候會存在“市場失靈”),但自由市場這個基礎是始終必須保證的。
經濟危機,需要政府搭把手去幫忙(凱恩斯主義),但并不能成為政府長期替代市場的理由。
那些試圖打著國家干預的幌子,破壞自由市場根基的權力行為,最后都受到了懲罰——生產力低下、貧窮,甚至饑荒。
因為他們總是無法擺脫“政府想要掌控一切”這種根深蒂固的欲望。
在現代國家,“自由干活”的定義其實大為擴展了。
產生大量的官僚體系和行政冗余人員,其實也是違背了“自由干活”。
因為這些職業本質上是不自由的,因為它們并不能自由地創造價值。
市場也會造成貧富差距,因為資本擁有者會不斷增加他們的優勢,實現財富集中和世代積累。
然而,大家的勞動在本質上其實沒有多大差別,這種差別至少沒有財富所體現的懸殊那么大。
“公平分配”的財政機制就成了一種必需。
政府通過稅收、補貼和公共福利的平衡手段,可以有效地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的相對公平。
對高盈利的企業征收特別稅,同時給予低收入群體、年輕人等大量補貼。
通過這種劫富濟貧的財政手段,確保了社會的公平與穩定。
自由干活和公平分配,是一種經濟上的良性循環。
只要一個國家能堅持這兩點,它的經濟發展往往不會走向失敗。
那些違背這些原則的國家,則可能陷入經濟困境,甚至重蹈歷史的覆轍。
“感謝火光給你帶來光明和希望,但別忘了那執燈的人正堅強地站在黑暗中呢!”
——泰戈爾
本號編輯備注:視頻和圖文摘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