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志愿軍特戰英雄,犧牲后,毛主席下令:一定要將他帶回國
今天要講的人物,可能名字大家都聽得比較少。他叫鄧仕均,雖然名聲不是很大,但是許多老革命一提起他,都忍不住掉眼淚。
鄧仕均的事跡要追溯幾十多年前,美國攻擊朝鮮地區,試圖以此打開亞洲缺口,稱霸亞洲。眾所周知,當時朝鮮國力較差,無力抵抗,節節敗退,被霸占了很多城池。為了解救她們,我國派出十萬精英組成的“中國志愿軍”幫助作戰,而鄧仕均正是這些志愿軍的首領。
當時我國也并沒有發展到國力強盛,美國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攻打朝鮮,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我國應該不會派出援手。那么他們就可以隨時入侵中國,還可以伺機攻擊附近的國家,堪稱完美的計劃。所以我國這場援助不得不幫,但還是很多人不懂,不明白為什么我國剛結束戰爭,還要去打。在這個非議滿滿的時候鄧仕均站出來了,勇敢地承擔了首領這個位置,讓毛主席很感動。
由于當時裝備落后,他們的衣裳也是破破爛爛的,還被美國軍隊嘲笑戲弄。但是這支隊伍卻在此次戰斗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戰績和犧牲。鄧仕均帶出的這支志愿軍為朝鮮浴血奮戰,犧牲了很多將士,用血收復了50多座城池,83萬平方公里的失地,殲敵近五萬人。鄧仕均也成了年少有為的代表,是特等戰斗英雄,他是工作模范,他是生產模范,他是一個渾身光環的軍人。
當時在北岳溝的反“掃蕩”戰斗中,我軍不幸中了敵軍詭計。所以為了保留實力,鄧仕均主動率領部下打掩護,掩護主力轉移。為了讓敵軍相信,誤以為鄧仕均帶的就是主力軍,他還搶在日軍前占領制高點。全程鄧仕均都在唱空城計,指揮僅僅一隊軍士作戰,七次擊退敵軍,堅守陣地,完美完成掩護。
然而這樣一個英雄,卻在這場戰斗中犧牲了。在一次戰役中,鄧仕均帶著將士向敵人縱深迂回前進。這本就是一項堅巨的任務,但不入虎口焉得虎子,只不過他當時帶著傷還走在隊伍的最前列,沖鋒陷陣。子彈不長眼,在戰斗中,鄧仕均因為救一名將士,自己又躲不過來,不幸被美軍的炮彈擊中。當場英勇犧牲,尸體都不完整。犧牲時年僅35歲!
面對部長的犧牲,戰爭后所有士兵都哭了起來,但為了接下來的戰爭,只好草草把他遺體掩埋了起來。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絕,直言生要見人死要見尸,他不信。后來接受了事實,毛主席下令一定要將他的尸體運回國,讓他真正入土為安!可見鄧仕均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之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