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產生的碳排放(含建材、施工、運營)占全球約40%。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zhàn),未來的建設方式將對減緩氣候變化起到決定性作用。作為一家深受信賴的基礎設施全方位綜合服務企業(yè),AECOM深知自身不僅擁有推動變革的機遇,更肩負著重大責任。通過與客戶的緊密合作,我們致力于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并為社會帶來積極的意義。
近期,AECOM憑借其在參與的多個國際項目中所展現的創(chuàng)新理念、環(huán)保材料的應用及全面的減碳策略,有效提升了建筑能效并顯著降低了碳排放,贏得了業(yè)界的廣泛認可。本周,我們將聚焦三個不同類型的項目:機場、辦公樓宇和城市花園。這些項目的意義不僅在于它們的創(chuàng)新和美觀,更在于項目所貫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韌性理念,及對未來設計趨勢的引領。
煥然一新的波士頓羅根國際機場航站樓E,于去年8月正式啟用。其外觀靈感源自波士頓的代表色 – 紅色,優(yōu)雅且熱情地迎接著每年八百萬國際旅客,為他們提供高效流暢的出行體驗。
翻新后的航站樓E,進行了32萬平方英尺的擴建,并增加四個出入口,同時對現有建筑內的7萬平方英尺進行了功能的重新規(guī)劃,包括新設用于值機、行李處理以及海關和邊檢(CBP)設施。
航站樓的設計亮點是其標志性的紅色屋頂,采用了特別研發(fā)的紅色涂料,隨光線變化展現獨特的色彩效果,這也是該涂料首次應用于機場外立面。屋頂略向南側傾斜,令波士頓市中心天際線的景色盡收眼底,游客在航站樓北側和西側則能一覽機場空側和東波士頓海濱的開闊景觀。
可持續(xù)性貫穿于這一項目之中。設計團隊通過建模優(yōu)化了建筑形態(tài)來最大化太陽能收集、全年自然光線利用,并集成光伏發(fā)電。航站樓的南立面裝有5,500平方英尺的光伏玻璃,北立面則配備動態(tài)玻璃以自動調節(jié)光線。中央大廳根據太陽路徑設計,智能調節(jié)自然光,而高效的置換通風系統確保了冬夏兩季的室內舒適度。這些措施預計能減少約10%的年電力消耗。
建筑還采用了回收材料,并通過精細的外立面設計和強適應性的屋頂結構,足以應對包括當地500年一遇的暴風等極端天氣,同時減少碳排放。
這些措施使得航站樓E的可量化用電量比馬薩諸塞州規(guī)定的能源標準,要少四分之一。這一比例在航站樓類的建筑中尤為突出。
業(yè)主:Massachusetts Port Authority
合作方:Suffolk Construction, luis vidal + architects
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T3 Collingwood,是當地最高的大型木結構辦公樓,也是開發(fā)商Hines 踐行其 T3 戰(zhàn)略的首個亞太項目。T3分別代表了木材(Timber)、公交系統(Transit),以及科技(Technology),意在將環(huán)境和社會可持續(xù)性無縫融入日常工作環(huán)境,并致力于實現碳減排。
該建筑共有15層,其中8層采用了交叉層壓木材(CLT)結構。與傳統的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方法相比,CLT在施工時間上更高效,建筑重量更輕,并且減少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AECOM通過實施隱含碳評估,幫助Hines了解選擇可持續(xù)建筑材料相對于傳統方法所帶來的環(huán)境效益。AECOM團隊提出的混合木結構解決方案,在最大化使用木材的同時,兼顧了建筑的施工、性能和未來調整的靈活性。與采用傳統鋼筋混凝土框架設計的同類建筑相比,這一方案可減少26%的碳排放量。
項目目前已經獲得由澳大利亞綠色建筑委員會頒發(fā)的六星級綠色之星評級,且志在進一步取得NABERS的5.5星級能源評級。
業(yè)主:Hines
合作方:Jackson Clement Burrows、Duo Projects等
裕廊湖花園是新加坡市中心內唯一的一座國家公園,占地90公頃,是開發(fā)區(qū)內的一片綠洲。AECOM為該項目二期開發(fā)工程提供了包括土木及結構工程、機電工程、工料測量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設計等服務,旨在與業(yè)主及合作方共同將裕廊湖花園打造為“人民的花園”— 在這座呈現可持續(xù)理念的花園里,不同年齡段市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都能被滿足。
該項目憑借其全面的可持續(xù)策略以及產生的積極社會效益,獲得新加坡建設局(BCA)頒發(fā)的、基于2021年綠色建筑標準(Green Mark 2021)的鉑金級超低能耗(Platinum Super Low Energy,SLE)評級,以及健康與福祉(Health & Well-Being,Hw)、韌性(Resilience,Re)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Whole Life Carbon,Cn)三個領域的專項徽章。
在推動健康與福祉方面,裕廊湖花園二期內配有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設施,其中包括占地17,000平方米、新加坡最大的戶外滑板公園。園內設五個滑板區(qū)域、一個300平方米的跑酷區(qū)和一面3米的攀巖墻。為鼓勵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裕廊湖花園內設有專門的步行和騎行道,并與機動車輛道分開。開發(fā)區(qū)內的餐飲商戶均已通過了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HPB)的健康飲食計劃認證,提供健康食品和飲料選擇。飲水泉、自行車停車位、儲物柜和淋浴設施等都遍布園內。
在提升城市韌性上,為了減少建筑對現有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項目團隊在初期進行了細致的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并配合周密的規(guī)劃策略,通過認證樹藝師的樹木移植可行性研究,確保了對場地影響的最小化。最終,該項目實現了7.94的綠色建筑比率(Green Plot Ratio,GnPR),其中超過半數的綠化植被為本地植物。此外,項目內部設置了生物滯留池和雨水花園,這些設施能夠處理整個園區(qū)內約20%的地表水徑流,有效提升水質,項目也因此榮獲新加坡清潔水環(huán)境計劃(Active, Beautiful and Clean Waters,ABC)的認證。
為了減少碳排,項目節(jié)省了約26.28%的混凝土使用,混凝土采用率(Concrete Utilization Index,CUI)為0.258,低于參考基準值(0.35)。較低的CUI得益于六座建筑中采用了大規(guī)模工程木材(mass engineered timber,MET)作為主要建筑材料,該材料是唯一一種會產生生物性排放的建筑材料,其排放量為-119.76 kg CO2e/m2。通過更環(huán)保的材料選擇及透明的供應鏈碳排追蹤,項目的固有碳排放,比參考基準的1,000 kg CO2e/m2 要低 55.48%。裕廊湖花園第二期開發(fā)還通過安裝82.5 kWp的光伏系統,力求減少運營碳排放(參考標準內的B6階段),實現每年減少102.96 MWh的電力消耗。
裕廊湖花園二期開發(fā)項目,不僅在城市中心樹立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更是將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了設計之中。我們期待更多類似的低能耗開發(fā)項目面世,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加坡人提供更多綠色圣地。
業(yè)主:National Parks Board
合作方:Liu & Wo Architects (建筑設計)、SALD Landscape Design(景觀設計)、Kuan Aik Hong Construction(施工)
從一座融合環(huán)保與韌性的航站樓 ,到采用獨特木質結構的辦公樓,再到一座促進健康生活的療愈花園,我們的項目跨越了不同的領域,卻共同承載著減少環(huán)境影響和提升社會包容性的使命。AECOM希望通過這些標桿項目,激勵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共同為實現一個更加可持續(xù)和宜居的世界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