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王家善帶領暫編58師在營口起義。當時正打算撤往長春的曾澤生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驚訝,他不知道為什么王家善會起義。
曾澤生也不會想到,自己以后會成為王家善的戰友,一起在朝鮮奮戰。
王家善為什么會起義?曾澤生聽到這個消息為什么那么驚訝?
忍辱負重王家善
王家善出生于東北,是黑龍江人。王家善家庭富裕,他的父親在鎮子上有幾間鋪子,一家人生活無憂。
也正因此,王家善才能讀得起書,上得了學。他學習非常刻苦,老師經常在班上稱贊他。
王家善在學校的時候,認識了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了解了很多關內的事情。王家善這才知道,原來在東北之外,還有那么大的世界。
而那里的人們,飽受戰火的侵蝕,生活苦不堪言。甚至很多人為了躲避戰火,放棄一切來到東北。
王家善想,如果整個世界都沒有戰爭會多好。那孩子們就能平安長大,人們也就不用背井離鄉。
如何終結戰爭呢?王家善不知道。不過他聽老師說過,如果你有想不明白的問題,那就讀書吧,在書中可以找到所有的答案。
王家善努力學習,可在學校發的課本上,他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過王家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卻得到了留學的資格。
孩子能出國留學,王佳父母喜出望外,他們叮囑王家善在國外要照顧好自己,最好能一直留在國外。
和國內的混亂情況相比,王家父母覺得國外應該沒有這么危險。與其在國內提心吊膽過日子,還不如在國外平平安安的。
不過王家善并不這樣想,雖然國家混亂,百姓貧弱,但他依然熱愛自己的國家。王家善想,自己一定要學習國外先進知識,回來報答國家。
在父母的不舍中,王家善前往日本,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當時的王家善認為,如果想要國家安定,只有統一這條路可走。
但和平統一的道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以武力壓制。所以他決定報考軍校,為國家統一出一份力。
王家善來到日本之后,才發現現實和想象完全不同。當時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盛行,日本軍校生很歧視我國留學生。
在讀書期間,王家善經常遭到日本同學的挑釁。在大部分日本人眼里,他們的軍校就不應該對我國開放。
排擠、挑釁、打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都對王家善等人懷著嚴重的惡意。王家善默默忍受著這些,就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
然而王家善的隱忍,并沒有讓對方放棄,反而助長了對方囂張的氣焰。王家善聯合學校里的留學生,開始抗議日本同學的所作所為。
可他們的抗議學校并不放在眼里,學校反而狠狠批評了參與抗議的學生。王家善等幾個領頭的人,也受到了記過處分。
那一刻,王家善感覺到了深深的屈辱。國家疲弱,國民在外根本爭取不到應有的公平。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能昂首挺胸走在世界上。
坎坷的命運
從日本畢業后,王家善回國投入張學良麾下。張學良覺得他是個人才,當個大頭兵被埋沒了,于是就讓他當了一個連長。
后來張學良要選一批人去日本進修,就選了王家善。于是離開日本不久的王家善,再次回到了那片記憶深刻的土地上。
然而王家善沒想到,自己這次離開,回去的時候就大變樣了。就在他進修的這段時間,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由于老蔣的不抵抗政策,張學良帶領東北軍撤到了關內。得知日軍侵略東北,在日本的華人留學生十分氣憤。
以軍校學生為首的留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游行。可此時的日本才不管那么多,他們開除了這些學生,將他們遣送回國。
王家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那時他家的條件一落千丈。來自日本廉價的商品,沖擊著本土的小商戶們。
有的時候,日本兵還會沖進國人的商鋪里打砸。老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沒有人拯救他們出苦海。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王家善加入了巴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由我黨領導,一直在進行抗日活動。
在日本的時候,王家善就曾了解過我黨。如今張學良都撤出了東北,可我黨還堅持留在這里,這讓王家善十分感動。
于是王家善產生了加入我黨的想法。他和游擊隊的負責人溝通之后,負責人決定做他的入黨介紹人。
然而就在這時候,王家善的同學邀請他前往齊齊哈爾,說是有一份工作給他安排。游擊隊認為,如果王家善有個光明正大作掩護的身份會更好。
王家善覺得這樣也挺好,于是他就去了齊齊哈爾。沒想到介紹工作是假,想帶王家善投靠日本人是真。
老同學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甘愿成為日本人的傀儡。王家善不想和他一樣,但如果他拒絕,那恐怕會性命不保。
王家善想了個辦法,他以自己在日本軍校沒畢業一事為借口,選擇再次出國留學。這一走,王家善就和我黨斷了聯系。
1935年,王家善回國,他來到國統區,希望能留在這里積極抗日。然而此時老蔣不想抗日,于是國防次長熊斌告訴王家善,他留在東北會更好。
在熊斌的安排下,王家善成為了國民黨的一名情報人員。他在日本發展“真勇社”,以“反滿抗日”為宗旨,集結了大批愛國人士。
在日軍占領東北的時間里,王家善就一直在日軍內部潛伏。他也有過身份暴露的危機,但都被他用智慧克服了。
日本投降之后,王家善選擇投入國民黨的懷抱。不過杜聿明看不起王家善,并沒有給他很高的職位,只讓他當了個少將高參。
王家善對此并沒有怨言,在他看來,自己當初是秘密潛伏的,杜聿明不認識自己也很正常。于是他找了個機會,將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杜聿明。
不過杜聿明聽了之后,并沒有改變自己的態度。王家善以為杜聿明本性如此,就沒有多說什么。
營口起義立大功
作為黃埔畢業生,杜聿明看不起王家善這樣的雜牌軍。這在國民黨內部,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黃埔學生以天子門生自居,他們作為老蔣嫡系,自然是十分驕傲的。不過就算是天子門生,杜聿明也總是在東北吃敗仗。
杜聿明在東北心氣不順,對王家善的態度自然不會很好。每次他打了敗仗之后,就讓王家善去收拾爛攤子。
軍隊被打散了,讓王家善去重組。等王家善好不容易重組了軍隊,杜聿明就派自己的親信奪了他的指揮權。
等到需要部隊賣命了,杜聿明就把王家善調過去。讓王家善帶著自己的雜牌軍賣命,等城市守住了就讓中央軍竊取勝利的果實。
1947年,東北戰場攻守互換,國民黨只能重點防御。王家善的部隊被改編為獨立第9師,負責駐防營口。
這時候的獨9師,還不是國民黨的正規部隊。不過在我軍進攻營口的時候,國民黨正規軍都跑了,只剩下王家善的部隊苦苦支撐。
杜聿明不讓他們走,王家善就只能死扛。王家善也確實有本事,在我軍猛烈的進攻下,他守住了營口。
守住了營口,獨9師被改編為暫編58師,成了有編制的正規部隊。可這個喜訊,卻絲毫沒能讓王家善高興起來。
因為王家善已經看清了國民黨的本質,看清了杜聿明的虛偽。就在王家善保住營口之后,跑了的中央軍去而復返。
杜聿明輕而易舉地用兩個命令,就將王家善的軍權和行政權都剝奪了。拼命的時候想到他們這些雜牌,等他們拼過命就扔。
不僅如此,他們拼命了,老蔣的嫡系依然看不起他們。王家善不由地想,這些膽小鬼有什么可高貴的。
打仗的時候跑得比誰都快,打完了之后一個個還鼻孔朝天。此時的王家善已經意識到,跟著國民黨走不遠。
他必須為自己和戰士們謀求未來,這時一個“真勇社”的社員找到他,問他有沒有什么打算。
真勇社的人和王家善一樣,早就看不慣國民黨的所作所為了。但他們也知道,王家善一向靠譜,會帶領他們選擇正確的路。
王家善將自己想要起義的想法說了,得到了社員們的認同。但王家善也表示,起義的時間還沒有到來,因為軍中贊成起義的人不多。
王家善的考慮沒錯,那個時候還有很多人對國民黨抱有幻想。一直到1948年,我軍解放沈陽之后,暫編58師才開始騷動。
我軍已經勢不可擋了,營口這塊地方肯定守不住。最大的可能,就是杜聿明拿他們當炮灰,給中央軍爭取逃跑的時間。
能活著誰都不想死,58師的軍官們都開始找出路。這個時候,王家善將所有人聚集在一起,聽了聽大家的意見。
暫編58師是雜牌軍,意見根本統一不了。最后大家一致決定,讓王家善做主,帶領他們走一條有前途的路。
就這樣,王家善做好了起義前的工作,派自己的侄子和親信聯系東野。我軍給的條件很優渥,允許起義部隊保留原建制。
要是不愿意加入我軍的,之前犯的錯一筆勾銷,還給發放回家的路費。商量好條件之后,王家善正式通電起義了。
曾澤生得到這個消息很疑惑,因為王家善的部隊很雜亂,他不知道王家善是如何說通所有人起義的。
而在曾澤生看來,國民黨也還沒有到必敗的程度。可曾澤生不會想到,在幾個月之后,他會和王家善一樣選擇起義。
后來王家善的獨立師,還被編到了曾澤生的50軍里。在朝鮮戰場上的時候,王家善和曾澤生一起,帶領五十軍打出了地表最強防御的名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