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是一句亙古不變的名言,道出了老百姓最關心的一件事——吃飯!
現如今,隨著農用機械的發展和化肥、農藥使用的增多,糧食的產量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當前的中國,普通老百姓們不談大富大貴,至少可以是吃穿不愁了,生活條件已經比亞非拉的很多國家優越了。
但與此同時,由于各種各樣的的原因,仍然有一些國家的糧食產量并不高。
比如在朝鮮,由于缺少足夠的化肥和農業機械,糧食的產量并不多,每年都會有一些的糧食缺口。
根據數據顯示,朝鮮想要滿足全國范圍內基本需求的話,每年得需要500萬噸糧食。
而在正常的年月,朝鮮每年的糧食產量為400萬噸。
因此,朝鮮每年需要從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地進口100萬噸左右的大米。
在朝鮮,大米、白面粉屬于細糧,優先供給軍隊,其次是國營單位以及城市居民,最后是農村居民。
去朝鮮旅游期間,我們旅行社的一行人主要是待在平壤游玩,并和當地的導游金姬順女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異國他鄉游玩,自然也免不了品嘗當地的美食。我們在平壤的幾家有名的館子都吃過飯,最有名的就是創建于1960年的玉流館。
一直陪伴著我們的金導游,也是大快朵頤地吃了個暢快,并衷心地對我們表達了謝意。
根據她的說法,朝鮮人一般很少下館子,因為餐館的消費很高。只有貴客到訪時,才會在國營飯店中點幾個肉菜,賓主舉杯相慶,共享這一美妙時刻。
借著這一聊天的契機,我們又問了金導游朝鮮目前的糧食分配情況,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在當前的朝鮮,買糧食還得需要用到糧票,糧票共有1斤,3斤,5斤,10斤等幾種。
每個月月初,朝鮮人可以領取到當月的糧票。
其中,成年人每天可以分到700克糧食。這700克糧食中,不但有大米,也包含著玉米、紅薯等粗糧。
通常情況下,家中人口比較多的朝鮮家庭,會把大米換成玉米等粗糧。這樣一來,糧食就顯得多一些,家里人也就基本夠吃了。
不過金導游也說,由于平時的伙食中缺少油水,很多干體力活的朝鮮男人們其實還是容易餓的。
畢竟,光吃主食的話,肚子里沒油水,過個三四個小時就能聽到肚子的咕咕叫聲了。
對于這一點我也是深有體會,想我當年上初中的時候,食堂每天就兩個菜,還基本上是素菜,油都很少,近乎水煮。
每天下午還沒放學呢,肚子就餓得咕咕響了。
只有禮拜三中午才會加餐,弄一個紅燒肉或者燒鴨腿給大家解解饞,那個下午肚子就不會餓!
想到這兒,我一邊聽金導游的話,一邊贊同地點了點頭。
金導游還說,朝鮮目前為了增加糧食產量,一直在開墾山地和荒地。農村地區很少有空地,都被開墾出來種植糧食了。
就連鐵路不遠處的空地上,都見縫插針地種上了水稻、玉米等農作物。
此外,我們還得知一個有趣的知識。那就是在朝鮮,哪塊土地種什么糧食不是由農民以及決定的,而且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劃來進行種植。
等糧食成熟后,收上來的糧食會全部上交,然后再由有關單位統一來進行分配。
在朝鮮,幾乎每戶農民家庭都有一小塊的自留地。在這塊地里,大家可以種一些糧食或是水果,乃至于養雞養豬都可以,收入都歸自己。
但相對而言,朝鮮的城市居民的糧食來源更廣一些。
因為在逢年過節或者舉辦活動的時候,單位一般都會發放一些大米、食用油等物資,作為對職工們的激勵,鼓勵他們為朝鮮的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