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瘋狂建通用機場
一向因“梅友機場”被調侃的蘇州,最近因一則新建通用機場的消息引發關注。
10月12日,蘇州發布《關于蘇州通用機場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式》,其中提到,將擬建通用機場,用于生產作業和消費服務等,項目用地約1137畝,預算金額為800萬元。
這是蘇州機場布局一大步,卻只是長三角低空經濟大棋的一小步。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通用機場主要用于各種低空飛行作業的起落,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建之一。當前長三角3省1市通用機場之和為68座,而廣東1省就有通用機場60座。
△ 低空經濟,將在未來幾年形成萬億市場 圖源:圖蟲
于是著急的長三角,開始加快布局通用機場建設。
具體來看,江蘇計劃到2035年布局通用機場35個,遠期布局約70個;浙江計劃2027年A類通用機場達到20個,公共無人機起降場150個;更早以前,安徽就提出到2035年全省A2級以上通用機場達65個。
數字背后,長三角全域沖刺各市各縣通用機場全覆蓋,有的省市甚至將醫院、景區、偏遠山區囊入其中。屆時,在長三角“打飛的”也將成為現實。
根據測算,未來幾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別,今年來全國多省市陸續發布低空經濟產業規劃,拿出真金白銀和誠意吸引上下游企業落戶,低空經濟相關基建也相繼落地......
群雄逐鹿,長三角勝算幾何?“打飛的”的日子又會在多久后實現?
通用機場建再提速
通用機場,包括跑道型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無人駕駛航空器和電動垂直起降器(eVTOL)起降場等,是提供各類低空飛行器起降的場地,被視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培育通用航空市場,推進低空空域開放,計劃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
在此背景下,全國多地通用機場建設迎來一波熱潮。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6年至2023年底,全國通用機場數量從61個增長至449個,不過較上述《意見》提到的“2020年建成500個通用機場”有所差距。
△ 位于云南的通用機場 圖源:圖蟲
不過隨著,“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2024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并被視為新增長引擎。在此背景下,全國多地發布低空經濟發展方案,作為低空經濟重要基建之一的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再提速。
截至目前,我國通用機場數量已達463座,今年以來新增21座機場完成備案/取證。
不妨來看看當前我國通用機場建設格局。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梳理,全國通用機場數量最多的省份由高至低分別為:黑龍江(90座)、廣東(60座)、江蘇(31座)、浙江省(25座)、山東(22座)、內蒙古(22座)、河北(22座)、湖南(20座)、四川(19座)、新疆(17座)。
值得注意的是,黑龍江通用機場數量居全國首位,占全國通用機場總量的兩成。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黑龍江地域遼闊,且地形地貌多樣,包括森林、草原、濕地等多種生態系統,這些地區往往交通不便,需要通用航空來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此外,黑龍江的農業、林業、礦業等產業發達,通用航空在這些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需求。
而廣東1省坐擁通用機場60座,原因在于當地搶先布局低空經濟、相關產業相對發達、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廣泛。其中深圳作為當前低空經濟產值最大的城市,現有通用機場30座、數量居全國之首。
著急的長三角
相較而言,長三角地區通用機場數量略顯不足。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當前長三角3省1市共有通用機場68座,而廣東1省就有通用機場60座。
要知道,從經濟體量來看,全國GDP前5強省份中,長三角占去2席,上海則是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直轄市。
全國多地競逐低空經濟之際,通用機場作為重要基建,喊出要聯合起來打造“天空之城”“低空經濟高地”的長三角,必不愿再落后。
著急的長三角,開始加快布局通用機場建設。
近期蘇州引發關注的蘇州通用機場建設規劃,只是其中一小步。放眼江蘇全省,現有7個通用機場,另有24個經過備案的通用機場,而根據《江蘇省中長期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8-2035年)》,到2035年全省布局通用機場35個,遠期布局約70個。屆時,機場密度達到每萬平方公里3-4個,實現15分鐘航程覆蓋全省域。
△ 圖源:圖蟲
浙江省今年發布的《關于高水平建設民航強省 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若干意見》提出,至2027年,浙江A類通用機場達到20個(現有5個),公共無人機起降場150個,實現偏遠山區、海島地區、醫院及景區等全覆蓋。
更早以前,《安徽省通用機場規劃布局(2019-2035)》就指出,到2035年全省A2級以上通用機場達65個,實現市、縣全覆蓋。
上海作為直轄市面積有限,現有通用機場11座,無在建通用機場。
時代周報記者對比整理發現,若上述建設規劃按期完成,未來10年左右時間,長三角三省一市,將成為全國通用機場數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長三角的機遇和突破點
2023年10月,《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點名鼓勵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成渝等優勢地區設立“低空經濟示范區”。
國家層面的鼓勵和引導,加之地理、產業和制度等優勢,上述四個地區共同構成我國低空經濟主力軍。
其中又以珠三角地區勢頭最猛。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粵港澳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在低空經濟領域已經取得顯著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也表示,一方面,大灣區經濟基礎雄厚,有先進的制造業產業體系和一流的創新動能支撐;另一方面,大灣區發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眾多,潛在市場需求巨大。
△ 圖源:圖蟲
比如,深圳被稱為“世界無人機之都”,低空經濟企業云集,2023年低空經濟產值達900多億元;廣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礎上,也已形成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坐擁多家行業頭部企業,也是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的城市;從未來布局上,廣東地區提出2027年實現低空經濟產值達3000億元,高于其他所有省份。
“但長三角并非沒有后來居上的可能,要充分利用自身經濟腹地廣闊、市場需求旺盛等優勢,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鏈完善和創新。”朱克力表示。
事實上,長期以來,作為我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地區,長三角發展的一大比較優勢就是在于經濟腹地廣闊。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曾表示,一個普遍的規律是,科創資源往往會高度集聚于小部分城市,不過科創成果、研發成果的利用,恰恰必須有廣泛的腹地,大城市的研發優勢可以與中小城市的生產優勢結合,以此獲得更低的生產成本,同時也帶動了中小城市發展。這正是上海和周邊地區的發展關系。
這一邏輯同樣適用于低空經濟。一方面,長三角城市群聯合發展,不管從地理空間、行政區劃壁壘,還是龐大、強大的消費人群,均為低空飛行提供了豐富應用場景和商業化場景;與此同時,長三角本就具備扎實的產業基礎和人才資源,如上海的航空產業、杭州的數字經濟、南京的人才稟賦等,不同省市產業融合發展,各自發揮所長,將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強化規模經濟。
而當”打飛的“在長三角成為現實,又將反哺長三角一體化,推進區域城市群互聯互通,實現更高效發展。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曾思怡
編輯| 黎廣
版式| 松
? 有的古城,開始失意
? 這個西部省份,何以一躍成為汽車大省?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