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分享《復利:全球頂尖投資者的31節認知與決策思維課》 作者:高塔姆·拜德
2024年第92本書
實現財務獨立
財務獨立的目標是停止依賴別人(老板、客戶、日程、薪水)。真正的財富是以個人解放和自由來衡量的,而不是貨幣或現金流。金錢本身并不意味著獨立,對時間的掌控才是。成功的唯一定義就是能夠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一生。
有沒有辦法讓我們實現財務獨立?
事實證明,確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并不容易。
這需要大量的努力、犧牲、自律和耐心。
財務獨立的第一步是量入為出。盡量節省你的開支。避免借貸購買任何非必需消費品。在家做飯。只買打折的衣服。要學會珍惜節儉。
總是先支付自己的開銷。只花掉你投資后剩下的錢。永遠不要依賴單一的收入來源;對自己進行投資,學習一項新技能,創造第二個收入來源。避免急功近利的計劃。通過向偉大的投資者學習,進行明智的投資。當你最終實現財務獨立時,你會真正體會到金錢的價值,因為你在過去做出了很多犧牲。
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財富與你的收入水平或投資回報關系不大,更多的是與你的儲蓄紀律有關。
正如彼得·林奇所說:“從長遠來看,決定你未來富有程度的不僅僅是你賺了多少錢,關鍵在于你通過儲蓄和投資有效利用了多少錢。”財富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從收入中支出完畢后所剩下的累計儲蓄。沒有高收入的人也能積累財富,但沒有儲蓄的人卻不能積累財富,因此,要優先考慮哪個選項是顯而易見的。
金錢代表自由和獨立,而不是炫耀性消費的手段。開支超出了適度的物質主義水平,大多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增加儲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高你的謙遜程度,而不是你的收入。
儲蓄是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的一種對沖。儲蓄賦予我們選擇權和靈活性,讓我們有能力等待,也有可能參與到人一生中可能出現的罕見的最好的機會中。但進行儲蓄的最重要原因是追求個人自由和對時間的掌握。這讓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們生活中有意義的方面,比如人際關系、創造性追求、健康和慈善事業。
個人自由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做出好的決定需要我們有安靜的時間獨自在腦海中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不被打斷的個人時間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有限資源。
以芒格的人生為藍圖,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通往財務獨立的道路:
·努力工作,接受教育,培養一項有價值的技能。芒格并不是從宿舍開始創業的,也不是在高中時就開始交易數字加密貨幣。他在軍隊服役,獲得法學學位,多年來每天都去工作。在這一點上,工作意味著用你的時間來換取金錢,但最好有良好的時薪。
·利用你的工作生涯,儲蓄10倍的生活費。芒格盡職盡責地從工資中盡可能多地存錢,同時養家糊口。如果你沒有養育家庭的開支,你可能不需要儲存10倍生活費的錢,但你仍然應該為未來做好規劃,將儲蓄目標定在這個水平。
·為了加速財富積累,你可以承擔一些風險,開始做一些業務。你需要的是成規模增長的東西,一種不是按小時或按月支付的薪水。芒格就投身于房地產開發。如果你看看那些迅速致富的人,他們也幾乎都擁有某種類型的企業。當然,沒有什么能保證賺錢。你需要相信,一個基于合理和明智的原則,經過合理測算的戰略將會奏效。
·在某個時候,你的投資將獲得足夠的被動收入來支持你的生活開支。這是你實現財務獨立的時候。你白天做什么并不重要,因為你睡覺的時候賺的錢足夠多。許多人選擇繼續沿著上面的一條路走下去:(1)以員工為基礎的職業生涯;(2)積極的商業管理;(3)積極地管理他們的投資。
芒格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天按時上班,然后一點一點地投資,最終能獲得豐厚的回報。長期堅持而漸進的進步是成功的關鍵,而復利的本質就在于此。
每天花點時間試著晚上比白天聰明一點。忠實而良好地履行你的職責。一步一步地向前,但不一定要快速沖刺。但你可以通過準備快速沖刺來建立紀律性……日復一日,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下去。最終——如果你活得夠久——大多數人都會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
致富之路和走向市場之路一樣簡單明了。它主要取決于兩個詞,勤奮和節儉;也就是說,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而要充分利用兩者。沒有勤奮和節儉,什么都做不了;有了勤奮和節儉,就能擁有一切。”
不要踏上享樂跑步機
我發現,正是這種人為的生活需求使我成了一個奴隸;生活中的真正需求其實很少。
——威廉·詹姆斯·道森
我們一旦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就會想要更多。一個叫作“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的過程決定了我們很快就會習慣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因此,經歷過的幸福往往轉瞬即逝。我們可能有x(數量的錢)時,認為這應該足以過上幸福的生活,但當我們看到其他人有2x(數量的錢),我們認為這將使我們更幸福,然后我們將標準提高到3x、4x或10x。這是一條通往終身痛苦的道路,即使一個人最終在物質上變得富有。
巴納姆曾這樣評價傾向于踏上享樂跑步機的人:
成千上萬的人陷入了貧困,成千上萬的人在獲得了足以安度一生的財富后陷入了貧困,原因是他們想要過上過于奢侈的生活……
富有是比逆境更嚴峻的考驗,尤其是突如其來的富有。許多人,因為他們剛開始富有,就立即開始消費奢侈品,直到短時間內,他們的開支吞噬了收入,他們毀于試圖維系外表的可笑努力上,就是為了引起“轟動”。
財富的適當限度是什么?第一,擁有必要的東西;第二,擁有足夠的東西。
摩根·豪澤爾推薦了一種解決享樂跑步機問題的方法:“解決方法就是積極為現有的一切感到滿意,尤其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這并不意味著你停止儲蓄,停止努力,停止犧牲。它意味著你接受了這樣一個觀點,即收入結果并不是快樂的源泉。所以,如果你打算繼續磨礪自己,你最好盡情地享受這個過程。”
永遠不要用你的財產來衡量生活,衡量它的標準應該是你觸動的心,你創造的微笑,以及你分享的愛。先愛人,再用物,順序一反,愛將不復存在。愛是不需要目的的關懷;我們不是陷入愛,而是要成為有愛的人。
根據內部記分卡生活
不要過著基于別人認可的生活。要真實——按照你是誰、你信仰什么來行動,否則有一天你的面具會掉下來。如果巴菲特按照別人遵循的標準來生活,他就無法保持堅定的獨立意識,而正是這種獨立意識幫助他避免了許多金融泡沫以及隨后的個人痛苦。這對所有投資者來說都是重要的一課。逆向思維投資者并不總是為了反對而選擇相反的道路。這完全是另一種因循守舊的人。真正的逆向思維投資者是基于真實數據進行獨立、自下而上的推理,并能抵制從眾壓力的人。
如果在你的內心深處,你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你所做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那么你可以考慮和分析一下別人的批評是否真的有任何價值,但不應該允許別人的聲音打壓你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讓內心的原則引領你的生活,而不是外部的認可。自尊勝過社會認同,每一次都應如此。我們并不完美,也不應該假裝完美,但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巴菲特2001年致股東的信中概述的審慎承保的關鍵原則:
他們只接受能夠妥善衡量的風險(也就是謹守自己的能力圈),謹慎評估所有相關因素,包含最微小的損失可能,然后得出獲利的期望值……
要嚴格限制承接的業務內容,以確保公司不會因為單一意外及其連帶事件而累積理賠損失,導致公司的清償能力產生問題,同時不遺余力地尋找任何看似不相關的風險之間可能存有的潛在關聯。
很多人都有一個外部記分卡,它會問:“人們會怎么看我?他們會以我的穿著、外表或開什么車來評判我嗎?”
但更重要的是內部記分卡,它會問:“我做的事情正確嗎?我是否正確地對待他人?這對我個人來說行得通嗎?”
內部記分卡是一套內在的標準和準則,一個人通過它來進行自我判斷。相比之下,外部記分卡是基于他人判斷的自我價值的外部比較圖。內部記分卡與內在價值概念之間以及外部記分卡與市場價值概念之間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談到過類似的情況:
要勇于運用你的知識和經驗。如果你已經從事實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并且知道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那么就要按照它去做——即使其他人可能會猶豫或反對。你的對錯不是因為別人同意你與否。你是對的,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是正確的。
專注于自己的內部記分卡,以有原則的方式生活,對巴菲特來說很管用。他一直信奉一句格言:“誠實是上策。”巴菲特總是走正道,并且回報豐厚。
巴菲特、芒格和其他許多成功(真正的成功,不是用錢來衡量的)人士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努力追求幸福和充實的人生。不僅僅是獲得財富,不只是想出名,而是要過上真正令人滿意、完整無缺的生活,并幫助身邊的人實現同樣的目標。
亞當·斯密在兩個多世紀前的著作《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說,即使我們渴望被別人所愛,但在最終,只有當我們基于自己的內部記分卡獲得成功時,我們才能體驗到幸福。只有當我們感到自己真正有價值時,我們才能從自身成就中獲得真正的快樂。我們不能只接受贊揚,我們必須值得被贊揚;我們不能只是被愛,我們必須是值得被愛的。
為了得到你想要的,你應該值得實現你想要的。信任、尊重和欽佩都是你需要擁有的。正如芒格所說: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條黃金法則。你給世界提供的是你愿意為自己購買的東西。一般來說,有這種精神的人會在人生中獲勝,他們贏得的不僅僅是金錢,他們贏得的不僅僅是榮譽,他們贏得的是尊重,他們會從與他們打交道的人那里贏得他們應得的信任,而從中獲得的信任可以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樂趣。
根據內部記分卡過自己生活的想法與芒格在他的文章《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中討論的“康德式公平傾向”(Kantian fairness tendency)的概念密切相關:“康德因其‘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又譯為定言令式)而聞名,它要求人們遵守某些行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這些方式,那么就能夠保證社會制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
在我看來,這就是高尚的法則,就是踏上道德的高地,走上人跡罕至的道路,成為更好的人。巴菲特和芒格在過去幾十年的日常交易中一直是踐行這種行為的典范,多年來他們的商譽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
最終,你要學會與自己和平相處,能夠每天誠實面對鏡子中的自己。俗話說:“沒有比問心無愧更令人安然入睡的東西了。”面對我們生活中的榜樣,我們不應該只是口頭上崇拜;我們應該在言語、行動和精神上學習他們。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會面臨一些困難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誠實直面是痛苦的。在這種時候遵循正確的道路,長遠來看能帶來巨大的回報。根據內部記分卡,我們的商譽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成倍增長。
芒格再次分享了一些偉大的想法:
我認為道德教育最好的唯一方法就是以身作則。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學習那些在日常行為中展示出良好道德規范的人,那將對旁觀者產生巨大影響。但如果你的道德淪喪,卻得到了回報,那也會讓周圍人的道德產生集體滑坡。道德非常重要,但最好通過榜樣來間接傳授。如果只是通過在學校來學習一些道德規則,以便能夠通過測試,那是沒什么用的。但如果你看到你尊敬的人是如何以某種方式行事的,特別是在壓力之下,那就會產生真正的影響。
互惠原則闡明,“以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品格就是當你占了上風,且無人在旁的時候,你如何對待別人。從長期來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就像一個大雪球。所以,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才是值得驕傲的生活方式。如果全人類都能接受塞涅卡的一句金玉良言,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那我們這個世界的道德結構就會徹底改變:“要珍惜品格高尚的人,讓他永遠在你的眼前——就像他在時刻注視你一樣生活,就像他在指揮你一樣行動。”
一步一個腳印
羅伯特·莫勒(Robert Maurer)的《一小步改變你的生活:日式“改善”》(One Small Step Can Change Your Life:The Kaizen Way)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談到了日常積極細微行動的復利力量。這本小書談到了改善(kaizen)的宏大理念,這是“采取小步驟持續改進”的日式表達。
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的區別在于是否有反復行動的勇氣。大多數人在面對變化時,會感到一些或多或少的恐懼。很多時候,這種恐懼會阻礙我們做出改變。改善的理念是在你的生活中做出非常小的改變,以至于你的大腦甚至沒有意識到你正在嘗試改變,因此不會妨礙你。改善是一種巧妙的心理黑客行為,它幫助我們繞過大腦對恐懼的反應。
莫勒在書中談到了六種策略,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在一段時間內給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1. 問些小問題
2. 思考小想法
3. 采取小行動
4. 解決小問題
5. 給予小獎勵
6. 識別小時刻
從微小處著手
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試圖一次性地應對生活中的重大變化,比如完全戒糖,學習股票投資,或者養成閱讀習慣,這種方法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奏效,但我們很快就會放棄。
這是因為這些重大變化會觸發大腦的潛意識恐懼,最終阻礙我們前進。
所以,循序漸進是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途徑。
小步驟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預期的目標,因為它們可以更容易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小步驟可以讓延遲滿足變得更容易,也更可持續。
做一個數字極簡主義者,在喧囂的世界里,過專注的人生
學會清晰思考是改變人生或事業軌跡的關鍵
學會拒絕,讓你更好地掌控人生
怎樣在人生關鍵節點上做好
不想斷舍離,不喜歡收拾屋子,這種更有效的整理方式,讓你過上有條理的人生
用多重職涯組合,打造一個配得上你的人生
人生中總會遇到情緒的雨天,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
敢于設定生活界限,才能讓人生更自由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錄,用來查詢以前的直播內容,可以關注視頻號:生活黑客、讀書方法,后在直播回放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內容
近期直播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動踐行的問題,在注意力、時間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這方面的問題。本身在踐行100天行動的同學,也可以加上來,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興趣,可以加我的企業微信,和大家溝通。
關于warfalcon公眾號
①目前有3200+篇自我成長相關實用類文章
②4年進入有道云筆記最有價值公號top10
③6年占據印象筆記收藏服務總榜top1
④知乎同名帳號,回答被130萬+人收藏
5分享了超過1300本讀書筆記
加入一百天行動
有很多小伙伴說找不到我們了,微信改版,公眾號發布順序被打亂,如果你沒有星標,也很少點在看,那么你將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或者是在兩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內容,將我們「設為星標」吧,在閱讀文章時,也別忘了隨手點「在看」,星標+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為warfalcon常讀用戶的幾率了:)
點擊公眾號「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設置為「星標」啦~
喜歡記得點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