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金磚峰會召開,莫迪確認出席,22日開啟訪俄之旅,好消息還有,中印之間就邊境巡邏問題達成協議。
好事成雙,讓人好奇,昔日無比囂張的印度,怎么忽然間就想開了?
沖突
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不請自來。
印度單方面撕毀承諾,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不仁在前,我方第一反應仍是交涉,變本加厲,前往交涉的官兵遭遇暴力攻擊,忍無可忍,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肢體沖突。
暴力事件責任全在印方,中方的行為,只是自衛,上升到人員傷亡,情況嚴重,王毅連線蘇杰生,指控錯誤行為,要求印度給中國一個交代。
前期態度很好,答應會公正處理沖突,隨時跟進消息,勢必要管控好緊張的局勢,結果,一邊搪塞,一邊卻在背后加緊布防。
沖突爆發后的第一時間,印度方面做的事情,是在拉達克地區東部部署防空武器系統,作為印度軍事準備計劃的一部分,賦予防止“激進舉動”的正義。
中國不是缺乏理智的存在,可印度的準備卻是相當充分的,這場危機,傷亡慘重,中方有4名官員犧牲,1名團長受傷,屬無妄之災,但為了地區局勢,我國還是保持了高度克制。
本不占理,印方卻還拿這個問題炒作,中方忍無可忍,2021年公布出相關消息,事實需要被知道,輿論也不能被印度的一面之詞誤導,若說交代,印度才是“犯罪方”。
犧牲者之一的陳紅軍,距離從丈夫升級成父親,只差四個月,可惜,他的生命被迫留在高原,肖思遠喜歡的姑娘也沒能娶進家門,這些斷掉的緣分,這些揮之不去的遺憾,誰能彌補?誰又賠償得起?
但愿
不止一次拿邊境問題挑事,事實上,中國的鄰居不少,遲遲沒有解決邊界爭端的,只有印度一個。
兩個國家要“爭”的地方面積太大,認知上的混亂很難達成一致,關系忽近忽遠,極端做法也有。
2018年新修訂的法案,將移民到中國或者巴基斯坦并且已經取得當地公民身份的印度人滯留在印度的資產視作“地方資產”,直接由政府出面,對這些資產進行拍賣處理,所得的錢財,自然也盡數充公。
更早的2017年,中國本正常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誰知道,印度邊防部隊不請自來,浩浩蕩蕩的兩百多人,帶著推土機和武器就來了,徑直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正常的修路活動。
做出不合適行為的還是印度,主動提出交涉的仍是中國,證據清清楚楚,下意識的反應仍是狡辯。
因邊境問題鬧出的事情不是一樁兩樁,可以見得,印度的態度一貫是霸道且強硬的,忽然間松口,倒讓人有些不適應了。
蘇杰生在21日的新德里電視臺放出消息,稱中印兩國已經就邊境地區有關問題達成協議,按照他的說法,中印邊境巡邏問題已經恢復到2020年的位置,得出結論:中印之間的脫離接觸進程已經完成。
歸咎原因,毫不心虛的說得功于耐心和堅持不懈的外交,后續一句“如果擾亂了和平與安定,雙方關系的其余部分又怎么能向前發展”解釋了湊在這個節骨眼官宣重磅的原因。
金磚又一年峰會已經開始,莫迪收到了邀請,也已經開始了相關行程,而峰會,既是為了解決金磚這個大家庭的問題,也為成員國內部的合作提供了條件和平臺。
毫無疑問,最大“一根刺”的解決,肯定是能為中印間改善政治和商業關系鋪平道路的,與很多國家一樣,現階段的印度,也有自己的發展難題,自詡大國,方方面面的發展卻跟不上,國際上還在強撐,可虛假的優勢又能撐到什么時候?
針對與印度達成和解一事,中方予以積極評價,卻也要留個心眼,撕毀協議、倒打一耙的前車之鑒不是沒有,能夠正向發展肯定是好的,若是不能,中方也不會任憑局勢隨印度的心意發展,真心希望,這一次的“從良”,印度方面是真心的。
參考資料:海外網:2024-10-23:外交部:中印雙方已就邊境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
環球網:2020-6-28:印軍越線挑釁在先,現在又最高警戒!印媒:防空武器已在拉達克東部部署
觀察者網:2024-10-22:印度外長蘇杰生稱:中印就邊境問題達成協議
環球網:2021-2-19:中方公布涉加勒萬河谷沖突消息出于怎樣考量?華春瑩:有利于了解是非曲直,同時對英雄烈士致敬
黑龍江日報: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