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漢中,一鼓作氣就成功了,感覺很容易,漢軍橫掃三秦,挺進中原,劉邦一口氣從漢中殺到彭城,挺進2000里。
諸葛亮出漢中,五次北伐也未能成功,僅僅奪了武都、陰平二郡,就連隴右也沒能奪下來,不僅沒能成功,就連諸葛亮的性命,都交待在戰場之上了。
為什么劉邦出漢中這么容易,諸葛亮出漢中卻這么難?有三個原因:
一、形勢不同。
劉邦的對手是三秦王: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
三秦王是項羽分封在關中來對付劉邦的,或者說防止劉邦北進中原的,但是項羽坑殺了三秦王手下的20萬秦軍士兵,這20萬人都是關中子弟和巴蜀子弟。
劉邦
還定三秦之戰前,韓信對劉邦說了一番話,其中有以下幾句: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余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
這里有一句話是:秦地的百姓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
項羽偏偏又把三秦王封在秦地,此舉是一石二鳥之計,既防止三秦王坐大,又能利用三秦王來對付劉邦。
三秦王在秦地沒有一點群眾基礎,秦地百姓都巴不得劉邦打進關中,而劉邦初進關中時,就約法三章,并且沒有殺秦王子嬰,贏得秦地百姓的民心,這場戰爭在道義上對劉邦是有益的。
章邯不得民心
除了關中形勢之外,整個天下的局勢對于劉邦攻打關中都有好處。
劉邦最大的對手項羽忙著在齊國平叛,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管劉邦,而項羽分封在中原的諸侯王實力太弱,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劉邦一進入中原,就收服了五個諸侯王,然后帶著五諸侯挺進千里攻打彭城。
說明中原的勢力非常弱,劉邦不管是打關中還是打中原,形勢都非常有利。
再來看諸葛亮北伐。
他的對是曹魏西部戰區最高軍事長官曹真,曹真手下的軍隊至少有十余萬人,這個數量比蜀漢整個國家的軍隊數量還要多。
曹真手下有名將張郃、郭淮等人,尤其是張郃,從平定黃巾起義一直活到諸葛亮北伐,時間跨度有44年,張郃作戰經驗豐富,有勇有謀,曹真能力也不差,諸葛亮的對手非常強勁。
最關鍵的是,諸葛亮的敵人是統一的曹魏政權,曹真駐關中及隴右,而曹魏皇帝曹叡舉全國之力支援曹真,就拿張郃來說,是從荊州直接調到隴右的。
諸葛亮北伐
劉邦的敵人是不得民心的三秦王和實力非常弱的諸侯王,最大的強敵項羽都沒有參與封堵劉邦,劉邦北伐占盡優勢。
諸葛亮的敵人是統一的曹魏政權,舉全國之力來阻止諸葛亮北伐,而且不管是皇帝,還是將領,朝廷之上政治清明,地方上人才濟濟,諸葛亮北伐一點優勢都沒有。
兩者的時勢不同,所以劉邦能夠成功,諸葛亮不能成功。
二、雙方勢力不同。
《史記 高祖本紀》: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鴻門宴前,劉邦與項羽在關中對峙,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號稱百萬。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號稱二十萬,兵力敵不過項羽。
這10萬人就是劉邦的實力,劉邦進入漢中時,也是帶著這10萬人,楚國和其他諸侯國的士卒仰慕漢王劉邦而追從的有幾萬人,項羽還派了3萬人監視劉邦退入漢中。
劉邦有十余萬人
雖然劉邦手下有一些人中途逃走,但是劉邦手下的軍隊至少有十余萬人,這還不算劉邦在巴蜀及關中招募的軍隊,楚漢戰爭時期,劉邦在前線作戰,蕭何在后方源源不斷地招募軍隊供給劉邦。
那劉邦的對手三秦王有多少士兵?
史書沒有記載,但可以分析一下。三秦王原來手下的20萬秦兵被項羽坑殺,三秦王手下基本沒有嫡系軍隊,項羽分封三秦王之后,想讓他們對抗劉邦,很可能另外分了一部分軍隊給三秦王,然后再讓三秦王去招募一部分軍隊。
無論三秦王如何招募軍隊,其軍隊數量肯定不如劉邦,軍隊質量同樣不如劉邦的漢軍。
劉邦的軍隊是他從芒碭山起兵,一路西進打進關中的軍隊,這些人都是百戰老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漢軍跟項羽手下參與巨鹿之戰的楚軍一樣英勇。
劉邦的軍隊數量比三秦王多,質量比三秦王,再加上又有劉邦這樣的天才領導,打三秦王是綽綽有余。
諸葛亮北伐的軍隊只有三四萬人
諸葛亮就完全不一樣了,自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之后,蜀漢軍隊損失很大,尤其是軍心喪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調整回來。
整個蜀漢的軍隊能有十萬人就不錯了,這十萬人還要駐守各地,比如漢中、南中、東州這樣的邊境地區都要駐守,再加朝廷的中央軍和地方郡縣兵,諸葛亮用來北伐的軍隊頂多不會超過5萬,以諸葛亮小心謹慎的態度,北伐軍隊預計是3~4萬人。
曹真手上有10多萬人,而且有曹魏從中原源源不斷地調派援軍,無論是士兵數量還是質量,諸葛亮遠遠不如對手,處于絕對的劣勢,諸葛亮完全靠自身強大的能力來彌補實力的缺陷,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能夠北伐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至于勝利就更難了。
三、地形不同。
劉邦還定三秦時,并非一帆風順的,在攻打陳倉時,劉邦被章邯的軍隊擋在陳倉,劉邦攻不下來,準備退兵了。
《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這時有個叫趙衍的人提供了一條計謀,說有一條小路可以繞到陳倉背后,劉邦同意了,派了一支軍隊繞到陳倉背后,前后夾擊陳倉,才攻下陳倉,陳倉一被攻破,漢軍就進入了漢中,三秦王就宣告失敗。
北伐只有五條路可走
這條繞到陳倉背后的路,據說在地震之中損壞,諸葛亮北伐時,已經沒有路可以繞到陳倉之外,從漢中到關中有五條路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儻駱道、子午谷道、褒斜道,諸葛亮只能走這些道路,而魏軍也只能以這五條道設防。
劉邦還定三秦能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趙衍的獻計,這是地理優勢,諸葛亮北伐時期,就沒有這樣的地理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