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上甘嶺》最新的兩集后,一直到很晚才睡,因為內心大受震撼。
在沒追這部劇之前,我對上甘嶺戰役其實是一知半解的,但是這部劇讓我知道了原來上甘嶺戰役是這么打的!不僅把戰略戰術解釋得很清楚,而且也讓我了解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戰場故事,認識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戰斗英雄。這劇真的是越追越上癮,越看越好看。
而最新的幾集,更是通過幾個數字,把志愿軍的英勇給具象化了,也讓人明白了志愿軍憑什么是必勝之師。
01、一個蘋果
這幾集里,最讓人感動的故事和一個蘋果有關。
劇中志愿軍在反攻戰中失利,被迫退居1號坑道,美軍對坑道嚴防死守,不讓外面的人進去、也不讓里面的人出來,甚至動用了煙熏、土埋、放毒氣等方法,想將坑道里的志愿軍一網打盡。
在美軍的強勢保衛下,坑道中的志愿軍真的是舉步維艱,更是面臨著內憂外患。外部有美軍虎視眈眈,而坑道里的生活同樣是水深火熱。
戰士們在坑道里沒有藥品,受傷的戰士得不到及時治療,只能任由傷口發炎潰爛,血水和膿
水的味道和排泄物的味道充斥在這個坑道里。但最嚴重的問題還是缺少水和食物。
有戰士回憶,當時大家已經渴到話都說不出來,在和外界打電話的時候,必須咬破自己的嘴唇用血潤潤喉才能發出聲音。
當時志愿軍設立了這樣一條立功標準: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這條立功標準從側面反映了坑道內部的艱難。
劇中就有一個情節是圍繞著一個蘋果展開的:太行山的老鄉們不遠萬里送來了2萬斤的蘋果,想要把它們送到上甘嶺上,但是最終這2萬斤蘋果,只有1個被送進了坑道里,而這個蘋果的背后還另有故事。
送這枚蘋果的大娘,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還有大兒媳都上了戰場,她是來送蘋果的,也是來找親人。然而她的丈夫、大兒子、大兒媳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上,而小兒子此時也正被困于坑道內。當綁著紅繩的蘋果被送進坑道中時,其實正是小兒子的彌留之際。
一顆穿越萬水千山的蘋果,串聯起了一個家庭,更展現了一個國家面對這場戰爭死戰到底的決心。當時的中國,不知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家里的年輕人前赴后繼地上戰場,但是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守護身后的國土和親人。
這一個蘋果的故事,其實體現的就是秦基偉軍長的指揮思想:“要么死,要么留,十五軍只要還有一個人,上甘嶺的戰斗就要打下去”。
02、381個彈孔
第二個數字,是381,一面帶有381個彈孔的紅旗。
這是屬于十五師八連的紅旗,他們帶著這面旗幟,反復與美軍爭奪上甘嶺高地,每反擊一次,就把這面紅旗插在陣地上。
劇中展現過這面紅旗一開始的模樣,當時還是一面完好無損的紅旗,但是在上甘嶺浴血奮戰14天后,這面旗幟上已經布滿了381個彈孔。
這面旗幟如今仍被好好地收藏在博物館中,這381個彈孔,是志愿軍們英勇的勛章,是坑道里14個晝夜的見證。它所代表的志愿軍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03、14%的傷亡率
第三個數字,是14%。這是當年上甘嶺戰役中運輸任務中傷亡人數占總傷亡人數的比例。
可能有人問,為什么僅僅是運輸物資,就會有這么高的傷亡。
那是因為當年的運輸任務非常艱巨。上甘嶺上的最后一段長達15華里的路沒法讓汽車通行,所有的物資最后都得靠人力、畜力來搬運,而這些物資中甚至還包括了打仗要用的迫擊炮,不是一枚兩枚,而是三萬枚!
光是把這么多東西靠人工搬上去已經很困難了,而美軍還時不時騷擾、阻礙我們的搬運隊伍,會派戰機來巡視。
當時就有運輸隊的班長以身為餌,發現美戰機后打開了卡車的射燈,引著美國戰機去追逐他,從而保障運輸隊能夠順利地把物資運上上甘嶺。運輸任務有多么的兇險可想而知。
以前都說數字冰冷,但是當數字遇上戰場上的熱血,它們也有了溫度,這一個個數字,讓人看到了志愿軍在戰場上的英勇與壯烈!
而除了數字,劇里還有很多令人動容的角色和故事,比如像母親一樣照顧傷員的女衛生員,在坑道里一起唱《我的祖國》的戰士,都是可親可敬的人。
感謝《上甘嶺》讓我了解了這些故事、這些人,劇真的很好看,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相信勝利的曙光馬上就要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