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老總、徐帥《年譜》和《彭德懷自述》等文獻/史料:
彭老總對于西路軍/徐陳部一直懷著“深深的情愛”……。
他曾經憶敘述:“如果沒有張國燾這個反革命搗亂,使四方面軍主力進到涼州這個死胡同,后來又被青海馬步芳把兩萬多人全部殲滅,則一、二、四方面軍還可保存六七萬人,紅軍是可能完全控制西北地區的。那么,我們對抗日戰爭的領導地位就要優越得多。東北軍、西北軍也就不致被蔣介石各個宰割,那樣就會形成抗日聯軍控制大西北。”
從歷史文獻記載看,在黨內和軍內高級階層,率先當著張國燾的面、公開批評他“分兵西渡”錯誤指揮的,是彭老總,時間是在1936年11月……
11月14日十四時,彭德懷“依程序”致電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張國燾、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謂之:
“黨中央及軍委根據政治上的需要和自己的力量的可能,正確的定出奪取寧夏的戰略方針。完成上述任務,對抗日的發動無疑的具有極大推動作用,而這一具體任務未得完成,是在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之下喪失了寧夏計劃。(1)是避戰,對胡敵力量過高估計。(2)是對目前抗日的怒潮過高的估計,以為不一定要打仗,新的革命形勢已經到來。這兩種傾向以第一種傾向來得更危險,影響軍事上的分兵西渡,動搖堅決打擊胡宗南的決心。”一一這是一段“很隱秘的”歷史,無人知曉張國燾本人收/看到這份“彭電”之后的心情心境……。
毛主席亦收悉此“彭電”、且是“惟一”回復電報、最先最早首肯彭老總“批評”的一一因國內“二次內戰收官”大戰在即,毛主席回電“延宕”了約兩周……
是年12月1日二時,毛主席回復彭老總電:“……兩星期前批評國燾一電,原則上完全正確,但在措詞上有一兩句頗為刺目,今天還是不相宜,請留意及之。”
后記:
1962年“八.一建軍節”,葉劍英元帥著《七律.懷念董振堂》:
“英雄戰死錯路上,令我懷念董振堂;猿鶴沙蟲經世換,高臺為你著榮光。”
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張國燾于事隔三十多年之后,以自撰體《我的回憶》書,對自己當年指揮西路軍“出涼州,背靠新疆為后方”的執念/主張,給出了一段演繹式詮釋:
“當年,我們認為蔣介石既然能調動十幾個師的嫡系部隊到甘肅來,那么,張學良的西北抗日局面能否形成,似乎大有問題……;在政治意義上說來,我們如握有河西走廊和新疆,可以保障未來抗日聯合政府的后路,并接通與蘇聯的關系;在軍事意義上說來,河西走廊、陜北和西安三點,將使蔣介石在甘肅的軍隊處于多面受敵的境地。”
從張氏親自敘述的歷史內容來看,當年毛主席首肯的、彭老總率先對張國燾指揮徐、陳部西渡的批評,一直都是在歷史正確一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