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筆鋒
隨著債權人的緊追不舍,許家印的香港豪宅,終于掛上了“急售”的標簽
近日,據媒體報道,許家印位于香港布力徑10號的兩座豪宅,正以六折的價格,在市場上苦苦尋找買家。
回想2010年,許家印以25億港元的大手筆,將香港布力徑的三座山頂豪宅收入囊中,轟動一時。
然而,時光荏苒,B座豪宅因債務問題被建行亞洲接管,迅速被推上市場,試圖在動蕩的市場中迅速變現。C座和E座也難逃一劫,被抵押給其他債權人,面臨出售的命運。
兩座相鄰的豪宅,原本估值高達15億港元,但在急于套現的壓力下,許家印不得不接受現實,將這兩座豪宅以9億港元的價格掛牌出售,相當于打了六折。
這樣的折扣,在豪宅市場上極為罕見,與去年的估值相比,幾乎減半。
許家印的困境,還遠不止于豪宅的急售。
在清算人的步步緊逼下,他不僅要面對60億美元的分紅和薪酬追討,還要應對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盤令和中信集團的債務償還要求。
深交所的紀律處分,更是給恒大地產的財務造假和債券欺詐發行,打上了不可磨滅的污點。
許家印,本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站在金字塔的頂端,卻沒想到,貪婪的代價是如此慘重。
清算人的追討、香港高等法院的裁定、深交所的紀律處分,每一項都如同重錘,敲打著恒大集團和許家印的聲譽。
01
香港房產,對于許家印而言,既是成功的象征,也是失敗的注腳。
它見證了許家印的輝煌,也見證了他的隕落。
曾經,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房價不斷攀升,無數人通過炒房一夜暴富。許家印正是這場盛宴的參與者,他擅長利用資本杠桿,通過高負債、高周轉的模式快速擴張。
許家印利用其財富和地位,結交各路資本大佬,編織起龐大的資本網絡,為其貪婪的擴張之路保駕護航,將恒大做大做強,也讓自己成為了地產界的巨頭。
2009年,中國恒大在香港成功上市,許家印一夜之間成為內地首富,風光無限。
彼時,他意氣風發,豪擲25億港元在香港布力徑購入3棟山頂豪宅,仿佛站在了人生巔峰,香港豪宅成為了他成功的象征,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閃耀的標簽。
布力徑10號,位于香港淺水灣,這里是富豪的天堂,豪宅的圣地。
私人海灘、游泳池、網球場,一切高端設施應有盡有,四周綠意盎然,遠眺淺水灣的絕美風光,這里無疑是香港最奢華的居住區之一。
可是誰又能想到,僅僅數年后,這一切都將成為過眼云煙。
泡沫終究會破滅,狂歡終究會結束。
當房價上漲乏力,市場風險逐漸暴露時,恒大卻依然沉浸在過去的成功中,沒有及時調整策略,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債務危機爆發,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迅速蔓延。
當恒大危機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巨大的債務壓力讓許家印焦頭爛額。2021年,恒大集團的流動性危機開始顯現,許家印的資產被推至風口浪尖。
眼看恒大的債務風暴愈演愈烈,法律的鐵錘也隨之落下。
在巨額債務面前,許家印不得不忍痛割愛,將這三座豪宅抵押給歐力士借貸公司,換取了8.21億港元的貸款,以求喘息。
其中,B座豪宅,早前以4.7億港元的低價易手,僅為過去估值的一半。C座和E座,則是在債權人手中擱置11個月后,急尋買家,價格僅為原價的六成。
今年初,恒大被頒令清盤,香港高等法院要求許家印向中信集團旗下和信恒聚支付53億元人民幣的巨債。同時,許家印還身陷其他訴訟,被迫出售物業以清償債務。
02
豪宅價格的跳水,不是偶然,而是資本市場邏輯的必然結果。
當市場流動性緊縮,投資者信心動搖,即使是最堅固的資產也難逃價值重估的命運。
在資本的游戲場上,勝敗往往只在一瞬間,而許家印的豪宅風波,正是這場游戲中最為戲劇性的一幕。
許家印的豪宅被抵押、被拍賣,看似是債權人贏了,但實際上,他們也被香港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割”了一刀。
他們原本以為,通過拍賣許家印的豪宅,就可以輕松彌補損失,甚至大賺一筆。但他們忽視了,市場的無情,比任何法律文書都要殘酷。
當債權人急于脫手,卻無奈地發現,市場上的買家寥寥無幾,即使有人愿意接盤,給出的價格也是慘不忍睹。
那些曾經傲立山頂,被視為“金疙瘩”的豪宅,如今卻成了燙手的山芋,無人問津。
市場的冷遇,讓這些豪宅的價值一跌再跌,原本估值超過15億港元的豪宅,現在只能以9億港元的低價脫手。
它的殘酷,不僅僅體現在豪宅的價值縮水上,更在于它對債權人心理的摧殘。他們原以為自己是市場的掌控者,卻沒想到,在市場的力量面前,他們如同螻蟻般渺小。
此外,豪宅的長期滯銷,帶來的不僅是資產的縮水,還有不斷攀升的成本。
維護費用、物業稅、法律和中介費用,這些額外的開支都在侵蝕著債權人從拍賣中得到的每一分收益。
原本希望通過豪宅拍賣來回收債務的債權人,最終可能只能面對現實的殘酷和市場的冷漠。
當豪宅的吸引力下降,買家變得更加挑剔,且愿意支付的金額通常會減少。這意味著,債權人可能只能以低于原估值的價格出售這些豪宅,從而在變現過程中承擔了損失。
這場游戲的結局,遠非表面上的贏家通吃,而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雙輸局面。當你覺得穩操勝券時,可能就是你最脆弱的時刻。
他們在市場的教訓下,終于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夠凌駕于市場之上。那些豪宅,不再是他們手中的棋子,而是變成了市場的笑柄。
他們在嘲笑許家印的同時,卻不知自己已經成了市場的笑料。
03
清盤人步步緊逼,許家印的資產還能藏多久?
在全球范圍內,許家印家族的資產正被一一曝光,從豪華住宅到海外公司,無一幸免。香港法院的清盤令,讓他的個人財產清算加速,連同他在香港的豪宅也難逃此劫。
除了布力徑豪宅之外,許家印在尖沙咀的祥景樓房產,也難逃拍賣命運。
這套90年代末,以175萬元購入的房產,如今估值500萬元,即將被擺上拍賣臺。債權人和信恒聚已向法院申請,要求許家印交出這套空置物業,拍賣所得將用于償還部分債務。
另外,他的前妻丁玉梅也卷入其中。
許家印家族自恒大集團上市以來,累計分紅超過500億。這些錢,大部分都落入了許家印家族的口袋。而丁玉梅,作為許家印的前妻,自然也分得了一杯羹。
據彭博社報道稱,這位曾經的“恒大夫人”在全球擁有價值約2.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的房產,這些房產分布在包括加拿大、英國等地。
如溫哥華的One Wall Centre公寓和倫敦騎士橋的豪宅,均被法院凍結,納入清算范圍,些房產可能面臨被接管或拍賣的風險,以用于償還債權人。
隨著香港和倫敦法院的介入,這場資產切割游戲似乎走到了盡頭。目前,她躲在倫敦的豪華公寓里,每月僅能領取區區18.6萬生活費,如同豪門棄婦般凄涼,
海外或許能暫時躲避追繳的風暴,但這樣的庇護所又能維持多久?
畢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許家印的貪婪,已經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財富縮水、聲譽掃地、豪宅被迫出售,自己也面臨著法律的制裁,許家印的個人資產正被一點點蠶食。
他曾經以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可以一直站在山頂俯瞰眾生,卻沒想到最終會跌落神壇,成為眾人唾棄的對象。
許家印家族的故事,或許即將畫上句號,但其所引發的關于財富、權力和責任的討論,仍將在人們心中久久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