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經濟建設中貢獻了50%以上稅收,占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解決安置80%就業,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保護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的權益是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促進民營企業家更加熱忱地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個人認為,全社會需采取和推動一些關鍵措施。
全囯商報聯合會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 黃柱
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
強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暢通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渠道,完善職稱評審辦法,搭建用工信息對接平臺,推進校企合作,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完善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推動涉企資金直達快享,加大涉企補貼資金公開力度,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機制,推廣告知承諾制。
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依法依規履行涉企政策調整程序,加強政策發布和解讀引導,支持政府部門邀請企業家參與政策制定和評估。
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健全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
構建民營企業源頭防范和治理腐敗的體制機制:出臺司法解釋,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健全涉案財物追繳處置機制,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堅持平等保護原則,確保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完善立法,強化對財產權的保護,加強執法的平等保護。
出臺專門法律:如《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民營經濟的地位,優化發展環境,以平等為主線,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能力建設:引導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加強風險防范管理,促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規范政商交往,約束政商行為,引導民營企業積極行使法定權利,自覺履行法定義務,遵守誠實信用及公序良俗原則。
加強司法保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違法犯罪,嚴格規范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法律程序。
規范異地執法行為: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權益保護,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規范異地執法行為。
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保護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權益的框架,旨在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商業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的參與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完善政策法規、法律體系、加強監管力度、促進信息透明度、鼓勵社會參與、加強宣傳教育才能行之有效地保護民企的合法權益。
(作者系全囯商報聯合會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