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近期,國有四大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均已跌破2%,步入“1字頭”,以工商銀行大額存單為例,該行目前在售的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六個期限大額存單產品的年化利率分別為1.15%、1.15%、1.35%、1.45%、1.45%、1.9%。
而且大家要知道,目前國有四大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五年期產品均已停售,如果拋去3年期的極端案例,年化利率只有1.45%了,也就說老百姓存在銀行里的收益,越來越低了。
但很多人看不到的是,相較利率降低這個事來說,更大的問題在于,在存貸款利率雙降的情況下,銀行貨幣政策利率空間是越來越低了,銀行的日子,實際是會變難的。
因為息差這個安全墊,馬上就要沒了。
現代銀行,主要的盈利來源是息差。
舉個例子幫大家理解,我們存銀行錢,銀行給我們利息,企業借銀行錢,銀行收他們利息,這里面的息差,就是銀行的盈利。
而當息差降低的時候,銀行的利潤就會對應減少。
假設一家銀行原本的息差為 3%,生息資產規模為 1000 億元,那么凈利息收入為 30 億元。如果息差下降到 2%,在生息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凈利息收入就會下降到 20 億元。這直接導致銀行的盈利能力減弱,利潤空間被壓縮。
很多朋友可能不了解銀行之前的日子是什么樣。
我這樣給大家說好了,大家別看現在銀行天天跟你跟你打電話催你貸款,但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銀行都是躺著過賺錢的。
因為當年的息差,實在是太好了。
這邊3-5%的成本吸著存款,那邊8%左右就隨便貸出去了。
而且大家不要覺得8%利率沒人貸什么的。
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黃金年代,民間借貸是奔著15到20%去的,無風險信托是12-15%,那個時候你只要能從銀行貸到錢,你就是啥都不干,出去倒著理財都能穩穩賺錢。
所以給到的是什么?
你以為過去是普通人發展的黃金年代,但實際上那個黃金年代社會積攢下的財富,都留到了銀行,戰報可能騙人,但戰線不會,你打開同花順,搜市值靠前的公司,幾乎全是銀行。
靠著一手息差,銀行拿走了社會幾乎的所有財富。
但現在的情況變了。
大家可以很明顯感覺一個事,就是這兩年,給你打貸款的電話越來越多了,樓下辦信用卡的業務點越來越多了,你辦卡送的禮物也越來越好了。
這里的根源,就在于經濟黃金時代過去后,市面上可供選擇的投資機會越來越來,大家不愿意投資了,更愿意存錢,于是存款利率降了,貸款利率也降了,息差也就收窄了。
銀行息差降低是可能會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如果大量銀行息差持續下降,銀行的盈利能力就會受損,銀行體系的抗風險能力會減弱,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會看到現在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這么難。
沒辦法,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
你要降低的看似是存量房貸利率,但實際上是要銀行讓利。
但沒有人比銀行更清楚,如果沒有負債人的負重前行,就沒有銀行的歲月靜好。
這就是關鍵點。
因為現在銀行必須要去思考的是,在息差逐漸降低的大趨勢下,他要怎么去維持自己的利潤。
是這樣的,可能很多從業者會說什么吧,銀行現在根本不靠息差,因為你現在去觀察銀行的業務水平,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發展也是不錯的,也就是收手續費什么的。
就怎么說呢?
持有這種邏輯的人,大家看都不用看,因為這就跟微信和騰訊游戲的關系一樣,看上去微信和騰訊廣告關系不大,但要是沒有微信這個入口,騰訊的廣告怎么可能發展起來?
很多客戶選擇在這家銀行做服務的原因,不是說銀行這個服務有多好,而是這個客戶有在這個銀行借貸資金的需要。
你要硬說咱的銀行靠服務取勝,那我只能這么判斷:
你肯定是沒去過咱這的銀行。
而且息差降低會有個什么情況吧?
那就是銀行會傾向讓不差錢的優質客戶借更多的錢,而讓劣質客戶不借錢或者少借錢。
由于息差降低,銀行每發放一筆貸款所獲得的收益減少,為了減少不良率,銀行可能會重新評估信貸業務,收緊信貸標準,減少對高風險或低收益客戶的貸款。
比如說,對于一些小型企業或者信用評較低的個人,銀行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或者直接拒絕貸款申請。
這是市場化的選擇。
但咱們這,除了市場化,還有一個行政指標。
那就是在信貸要求下,每個銀行都有對應的貸款指標,也就是說你不可能躺平不貸款,你必須去貸款,這個指標甚至已經整成了什么情況了吧。
你會發現每個季度末的貸款會非常高,而每個季度初的貸款,又會非常拉跨。
不是別的,季度初,沒指標要求,可以先緩緩,季度末,有考核要求,就得想點辦法了。
不管是統計手段,還是啥子的,最起碼要把數字做好看一點。
但問題也在這里。
大家要知道,銀行看似是一個群體,但實際是一個又一個對應的個人。
而個體的利益,都是不一致的。
貸款指標,銀行會壓給個人,不良率,銀行也會找對應的背鍋,其實說到底,對每個銀行的從業人員來說,銀行的利潤高低不重要,但他們背的指標現在是更難了。
而對銀行高層來說,錢不是自己的,利潤落不到自己頭上,出了不良率也不打緊,只要這個不良率有員工擔著就好,于是就是壓力下放。
而對貨幣政策來說,實際現在的空間是越來越小了。
因為一般來說,銀行息差安全線是有固定標準的
在發達國家,銀行凈息差在 1.5% - 3% 左右可能被視為相對合理的區間,發展中國家會適當放寬一些,但在現在貸款利率下降的情況下,實際上給到的貨幣政策空間真的已經沒有多少了。
在所有個體都面臨壓力的情況下,銀行的日子,不可能好過。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微信渠道,便宜50 搜索sweet99430 即可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