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念各位學者以及前輩們指點,最終確定古玉銘文為金文(子作),金文流行于西周時期至春秋晚期,子作二字,常見于春秋時期青銅器禮器之上,同類可參考子作弄鳥尊,目前為止玉器之上為首見。
如下圖所見,子作弄鳥尊,傳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出土,春秋晚期趙國器,器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有人推測,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帶走的銅器,流失國外,此鳥尊形態生動,紋飾繁復,是一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關于銘文,學術界認為,子,是作器人自稱,是爵位、尊稱,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子字當為身份尊稱,但是對于作,學術界爭議較大,有的學者認為是制作之意,有的學者認為是作供奉之意,至今學術界并無公斷。
近期珍藏道教人物子作葫蘆佩,從制作工藝,人物風格,文字風格,玉質老化,皮殼風化綜合判斷,符合春秋晚期時代風格,最為難能可貴之處,撰刻金文(子作)二字,金石味極佳,填補目前國內外,古玉收藏領域之空白。
更為寶貴之處,這件子作葫蘆佩的橫空出世,或許能為我們揭開(子作)二字的真正含義,我們原來一直認為,子作為字面意思,我覺得這種思考是否過于保守,子作是否有可能,是存在于春秋時期一個人的名字,精通于禮樂之器。
理由是,目前所見不管是青銅器或是近期所見子作玉器,器物紋樣相通別具一格,而且審美性都極高,更為相通的是,金文撰字也都極具審美性,那么是否有可能,春秋時期存在一位,工藝審美極為高超,猶如陸子岡一般存在的工藝美術大師,署名為子作的一位高人。
或者是,存在于春秋時期,因為精通禮樂而賜子爵的貴族,理由是西周時期以禮樂治國,那么因為因為精通禮樂,技藝超群受到周天子賜爵也是合乎時代,而受到賜爵之人,則為答謝周天子賜爵,進而制作幾件超高技巧的署名禮樂之器,以此獲取周天子進一步歡心,這個事情也是合乎那個時代的社會制度。
原來,我們對于子作弄鳥尊當中,子作二字一直認為是爵位與制作的意思,但是現在,通過子作葫蘆佩的橫空出世,兩者相互對照,是否能夠引起各位學者不同角度的思考,子作是否可能是一個人的名字,我相信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發現,這個答案離我們不會太遠。
方葉之
一線實戰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