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滯緩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也經歷著漫長而艱難的調整,但消費者對美好事物的追尋以及對自身愛好的執著從未止息,商業從業者們的創新思索亦從未停歇。為全方面、多維度地理解新興市場動態,探索未來商業的發展路徑,一場以“曠野新徑丨非標商業探索之路”為主題的商業微論壇活動于10月31號下午在鄭州海匯港成功舉辦。此次活動旨在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已驗證或新萌發的非標商業思想,共謀商業行之有效的新路徑。
“曠野新徑丨非標商業探索之路”微論壇分享嘉賓
本次活動由RET睿意德攜手上海風潮、海匯港、正和中房以及混沌鄭州共同舉辦,邀請多位在商業道路上持續前進的開拓者,借助成功案例分析與前沿趨勢洞察,在開放交流中共同描繪出商業領域未來發展藍圖。
“曠野新徑丨非標商業探索之路”微論壇現場
商業風起時:陣痛期中的結構性機會與品牌新向
RET睿意德華中區策略總監頓玉華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紅利和機遇,洞見商業本質、把握結構性機遇,便可乘風破浪。”RET睿意德華中區策略總監頓玉華女士帶來的分享,強調充滿挑戰的市場中也同樣存在發展機會點,把握機遇就能創新突圍。
頓玉華女士分別從近年國內明星項目以及品牌變化趨勢兩個方向進行分析,提出在內卷的當下時期,也是“造資源”的新時代,而“獨特性”就是最稀缺的資源。在商業層面,要找到項目獨一份的城市商業消費功能,進行產業空間及場景體驗的IP化升級,再匹配與項目商業邏輯相吻合的品牌,才能產生1+1>2的效應;而品牌端同樣可以抓住下一波“品類升級”的新機遇,如興趣消費、性價比消費等。
她提出,非標商業的實質是消費功能不變,通過內容、場景和體驗來進行個性化創新的升級商業,在新消費時代,用心洞察就會創造時代獨有的紅利與機遇。
海匯港:在非標中尋找出路
鄭州海匯港總經理白亞東
作為鄭州稀有的國際風尚街區,海匯港總經理白亞東先生帶來的分享,詳細的介紹了海匯港探索創新,通過非標策略最終實現商業的新突破。
白亞東先生強調,在海匯港初入市時,市場并無非標商業這一概念,其所有的變革都是為了多元化豐富消費體驗,更好的實現商業的可持續性。為不斷更新海匯港的“爆款”特色,團隊調整思路,從過去的選擇品牌到創造品牌,身份從房東向服務商轉變,與商戶共同討論店面定位+裝修+主推產品等,成功孵化出造、KAOTOWN等一眾主理人品牌。在過去7年里,海匯港通過舉辦上千場文化運營,真正實現以文化“造節”,而未來也將持續通過藝術賦能等更多方式,實現海匯港從城市會客廳到城市文旅社區的升級轉變,打造微度假文旅社區。
非標商業的場景革新
上海風潮聯合創始人&首席設計總監林新捷
“在窄賽道里找寬生意”,上海風潮聯合創始人&首席設計總監林新捷先生認為,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性價比成為購物決策的關鍵點,人們傾向于尋找既能滿足功能需求,又能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與空間,而場景重構了這一時期人與商業的鏈接。
林新捷先生認為,存量物業、主理人品牌、以及“全民種草”的去中心化生活方式,構成了非標商業發展的前提,使不被定義、不墨守成規的消費場景和消費內容有了廣闊的市場基礎。未來不管是品牌還是商業,都不會只存在一種“駐留趨勢”,擁有個性化輸出才能更好的與消費者進行情感聯系。而場景革新,是將商業的空間從物理場地提升至可捕捉消費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場所,再升級為能影響消費者行動和消費的精神場域,在未來商業發展中至關重要。
藝術策展如何為非標商業講一個好故事?
RET睿意德藝術執行董事鄧婷
藝術策展作為一種創新的商業策略,為非標商業提供了脫穎而出的賦能路徑。由RET睿意德藝術執行董事鄧婷女士帶來的主題分享,講述了非標商業如何運用藝術策展的力量,講述更加動人和深刻的品牌故事。
鄧婷女士提出藝術的價值在于讓商業更直觀的被人們感知到,藝術與在地文化的介入,正在從根本上重塑消費者體驗和商業空間的競爭格局。她認為,藝術策展是“講品牌故事與商業故事”的最優解,作為一種深度營銷策略,可以與商業相結合共同贏得消費者情感共鳴,在體驗經濟時代也更容易轉化為商業的長期復利價值,如RET藝術在河南舉辦的“行走藝術季”、在北京大運河聯合舉辦的“運河西岸·美好生活節”等。雖然藝術商業模式當前仍面臨諸多挑戰,但用藝術升華商業之路是必然的未來。
非標商業探索流
非標商業探索流現場討論會
在微論壇討論環節,由混沌鄭州首席產品官軍哥主持,與4位嘉賓共同進行了一場有關非標商業的討論。
RET睿意德華中區總經理石俊東先生認為,剛需消費褪去的時代,更極致的、獨特的興趣消費、情緒消費等“新剛需”正悄然興起,過往的地產增長依托于城市土地的開發和填空,未來鄭州將憑借龐大的人口基礎和豐富的地產載體,繼續在這一新消費趨勢中迭代創新。
海匯港總經理白亞東先生認為,非標商業是在創造需求并引領需求,通過獨特的場景和藝術文化讓人更易與商業產生共鳴,獲得認同感。而對于優秀非標項目的學習,更要借鑒其底層邏輯而非照搬,最終回歸項目本身才能創造出好作品。
上海風潮創始人胡超先生認為,非標的魅力應該囊括初見的驚喜到離開后的念念不忘,作為商業從業人士,在這個時代更要尊重專業、修煉內功,堅持長期主義和開放性認知,做到別人所不能及。
RET藝術執行董事鄧婷女士則認為,商業打造就如同裝修房屋,過去的商業更講究材質、立面等“硬裝修”,而如今場景、藝術以及文化則更強調“軟裝修”對商業體驗的賦能。未來藝術和文化,也要更深入地考慮如何為商業帶來更長久的流量留存和轉化。
四位嘉賓分別以商業策劃方、商業運營方、場景革新者、藝術賦能者的身份對非標商業進行不同維度的討論,提供更多思維啟發的同時,也展現了未來商業發展的更多可能。
隨著商業從過去側重于規模與速度的“工業化”增長模式,逐步轉型為現今強調精細管理和個性化服務的“定制化”時代,“非標準化商業”突破了傳統商業模式的界限,采用更為靈活創新的方法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特定乃至獨特的需要。最近成功的商業案例如同行業發展的指南針,不僅指引著商業創新與轉型的趨勢,同時也像一盞警燈,提醒業界人士:在商業世界,標準只適用于替代,個性才是永恒。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參會者提供了一個深度交流與專業知識分享的平臺,也讓公眾對房地產后時代的商業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