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著述的一本語錄體小品文集,該書以處世思想為主,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
每一段話,幾十個字,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可以說枕邊必備的修身寶訓、處世箴言之經典讀本。
對我們正身修心、養性育德,既有寥寥數語當頭棒喝頓悟人生的一時之效,又有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長期受益。
“嚼得菜根,百事可為”,如果連菜根都能嚼,還有什么事情辦不成呢?這本《菜根譚》堪稱萬古不易的處世之道,也是安身立命的人生智慧。
精選3句,加以個人解讀,有空咀嚼一下,就算讀一遍,也能讓你終生受益!
01 無過是功,無怨是德
【原文】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
與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譯文】
跟人交往,不必過度追求功利,只要你不犯錯誤,就是有功。
施人恩惠,不必讓人感恩戴德,只要別人對你沒有怨言,那就夠了。
【解讀】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并不是說多做多錯,少做少做,不做不錯。而是我們要明白,做事不要邀功,施恩不要圖報,這是大家認可的行為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做了事就要邀功,施人于恩就要求別人回報,這就是成了為利益去做事,為好處幫助別人,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拾金不昧是好人好事,但是,你向失主提出過分的報酬要求,這就變了味兒。
幫助他人,見義勇為,但是,你要瞞天要價,這就讓你的高尚行為變得庸俗,變成了交易。
所以,施恩不要求報,你求報反而會讓受恩者心生怨恨。做事不要邀功,你邀功反而讓別人覺得你目的不純。
但行好事,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但求無怨,這就夠了。
02 憂勤無苦,待人勿枯
【原文】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
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譯文】
辛苦操勞是美德,但是,過分辛苦就會讓生活失去樂趣。
淡泊名利是操守,但是,過于苛求,就不利于接人待物。
【解讀】
這句話,那些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人,一定要牢記。
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是好事,但是,如果只知道工作,只知道是做事,完全不顧其他的事,人生沒有其他的樂趣,那就不是好事了。
人的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像某位領導,吃住都在公司,一個月回一次家,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淡泊名利,自然是好事,是修養是美德,可以讓自己的心少一些束縛,但是,如果過于冷漠,對他人、對社會,沒有責任心。
沒有了人性的關懷,那這樣的淡泊名利,沒有絲毫的意義。
《菜根譚》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過猶不及,凡事不可過度,一旦過頭,就會走向事情的反面。
03 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原文】
事窮蹙欺之人,當原其初心;
功成圓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譯文】
就是說事業遭受挫敗的時候,應該牢記初心,激發自己不斷進取的勇氣和斗志。
功成圓滿的時候,要思量功成身退,保守晚節。
【解讀】
這句話其實對我們做事,有很大的啟發。
一開始做事的時候,我們往往躊躇滿志,信心滿滿,充滿熱情,但是,一旦遭遇挫折,遇到困難,往往心灰意冷,悲觀失望,這時候我們要牢記初心,激發自己的斗志。不以成敗論英雄,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而功成名就的時候,我們最大的問題,往往是志得意滿,不思進取,甚至是晚節不保。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定要保持晚節,不要在最后一刻跌倒,從而前功盡棄。
《菜根譚》這三句話,既是修身智慧,又是成事的法門,對我們做事、跟人交往,都有一定的啟發。
關注我,觀看更多經典名句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