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如果一開始就全力吞并關中,秦國很難抵抗。
春秋時期,秦國由于常年和西戎作戰,造就了勇武好斗的國民性格和一支戰斗力強悍的部隊。
秦穆公時期,秦國進一步強大,也想染指中原,但強大的晉國擋住了秦國東出之路,東南強悍的楚國則封鎖了秦國向東南發展的道路。
秦穆公為了東出,勵精圖治,并不斷插手晉國事務,時而秦晉之好以圖晉國帶著他玩兒,時而想法弱化晉國,以打通東出之路。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等人才,秦國國力蒸蒸日上。
晉獻公死后,晉國陷入內亂,秦穆公打算通過扶持晉國新君的方式干預晉國。
通過考察,秦穆公認為更加賢能的重耳任國君,晉國強大不利于自己。公子夷吾相對不賢明,而且許諾給自己好處,就立夷吾為晉國新君。
沒想到夷吾當上晉國國君后,很快就玩兒起了“背信棄義”、“自食其言”、以怨報德的把戲,秦國算養了個“白眼狼”,不過昏君弱敵國的目的倒是達到了。
后來秦國又扶晉文公上位,晉文公短短幾年就實現了霸業,這讓秦穆公更加眼紅。
晉文公去世后,秦穆公不顧百里奚等人的勸告,執意東出,結果大敗而歸。
秦國在春秋時期逐漸崛起,但一直遭受綜合國力更加強悍的晉國壓制,始終沒有實現真正的東出。
三家分晉后,強大的晉國解體,秦國認為機會到了,可是讓秦國沒想到的是,從晉國中解體出的魏國更加強悍,直接打到秦國懷疑人生。
公元前419年,魏國和秦國為爭奪河西展開大戰,結果魏軍取得勝利,少梁修筑城池,鞏固戰略成果,沒有采取乘勝追擊的策略。
經過幾年的準備后,魏國采取南北包夾的攻勢,先后在華縣一帶的鄭、韓城附近的繁龐城等地擊敗了秦國,并打敗臨晉和元里的秦軍。
公元前408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連續攻克洛陰、郃陽兩地,并在臨晉、元里、洛陰、郃陽等地修筑城池,屯兵駐守。
秦國東出無望,河西之地卻徹底丟失。
秦國不甘心失敗,在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親率50余萬大軍,進攻東出的戰略要地陰晉。
結果沒想到的是,魏國河西守將吳起,僅用了沒有上過戰場的5萬新兵,竟然碾壓了50萬秦國大軍,這一戰直接將秦國心態打崩,之后二十年不敢輕易東出。
秦國在與西戎血與火的淬煉中浴火重生,士兵敢戰,國民不怕死,然而面對晉國“縮水”后的魏國,竟然打出這樣的戰果,實在令秦國難以理解。
魏國雖然只是原來晉國的一部分,但魏文侯勵精圖治,選賢任能,率先進行了改革,李悝變法讓魏國脫胎換骨,處于四戰之地的魏國,一下子成了戰國時期第一個超級強國。
面對脫胎換骨的魏國,還停留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跟不上步伐,在降維打擊下節節敗退也是意料中的事。
可惜的是,此時魏國的發展重心是土地肥沃的中原,并沒有把秦國當回事,占領河西之地后并沒有一鼓作氣滅掉秦國,這讓秦國有了喘息之機。
等秦國醒過味來,進行商鞅變法,魏國再也沒有了機會,四戰之地再也難以發展起來。
如果魏國攻占河西之地后,把所有力量放在關中,全力滅秦,秦國很有可能真的被滅掉。
對此,大家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