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醫療科普政策呈現出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各地政府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號召,紛紛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公民健康素養、促進醫療科普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以下是對2024年全國各地醫療科普政策的深度解讀:
北京部分職稱評定指標
1.結合本專業實踐開展科研工作,并以第一作者在公開出版發行專業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
2.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公開出版本專業的學術著作。
3.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已授權的發明專利1項或實用新型專利2項。5)作為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開發表與申報專業相關 2000 字以上的科普文章;或在省部級及以上的官方媒體發布與申報專業相關的科普作品(文字稿 2000 字以上,視頻不少于5分鐘);或完成與申報專業相關的局級及以上科普課題、科普項目且成果通過驗收(局級排名第省部級排名前 3,國家級排名前5);或獲得與申報專業相關的局級及以上科普獎項(局級排名第省部級排名前 3,國家級排名前5)。(限提交一項)
來源:《北京市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
天津部分職稱評定指標
1.參與編寫公開出版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本人承擔字數累計不低于5 萬字
2.作為副主編及以上,參與編寫公開出版的向大眾普及本專業科學知識的科普專著,本人承擔字數累計不低于5萬字
來源:《天津市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上海部分職稱評定指標
作為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開發表與申報專業相關 2000 字以上的科普文章;或作為主編,公開出版與申報專業相關的專著,或在省部級及以上的官方媒體發布與申報專業相關的科普作品(文字稿2000字以上,視頻不少于5分鐘);或完成與申報專業相關的局級及以上科普課題、科普項目且成果通過驗收(局級排名第1,省部級排名前3,國家級排名前5);或獲得與申報專業相關的局級及以上科普獎項(局級排名第 1,省部級排名前 3,國家級排名前5)。
來源:《關于深化上海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重慶部分職稱評定指標
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論文”。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將論文作為代表作的一種,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得把論文篇數和SC(科學引文索引)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論文、臨床病案、手術視頻、護理案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應急處置情況報告、衛生標準、技術規范、技術專利等均可作為業績成果參加評審,破除“唯論文”
來源:《關于深化衛生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更多全國各地醫生晉升政策中科普考核解讀,請點擊
醫學空間文章全國各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制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QyMjk3Nw==&mid=2651045651&idx=1&sn=d8a110050448e6871e77b11f9c2137ec&chksm=8410673db367ee2b67dd0e504b902c58074a860f95d9064ff7cd8e153d4a6970b55741563026&mpshare=1&srcid=0322uDLwaKAWY0OXYqZEC5aq&sharer_shareinfo=43354aad9f0beb67013df7edcd5c8e33&sharer_shareinfo_first=43354aad9f0beb67013df7edcd5c8e33&from=singlemessage&scene=1&subscene=10000&sessionid=1711090760&clicktime=1711096769&enterid=1711096769&ascene=1&fasttmpl_type=0&fasttmpl_fullversion=7128401-zh_CN-zip&fasttmpl_flag=0&realreporttime=1711096769431&devicetype=android-33&version=28002c51&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countrycode=CN&exportkey=n_ChQIAhIQE4GPXvqSnmHYFhZrta6vOxLcAQIE97dBBAEAAAAAAIfHN1LNSFsAAAAOpnltbLcz9gKNyK89dVj0oh0UgyeJZBvwR1PUVzPx9ZkjhFq4x%2BhrXjYi7M%2BBFkp%2BFssA6JOC54aUMKhNLR6F6z0ezi6HvgC34kI0YkjFoNW%2BtJ67ruH2rSRQQVAjYPrQlBj7NfSMtBkY%2FPLKFlK1IlOBeDm1dXlFRpAjfZ%2B3Lf6tsiikolBO8Lv%2FpLxDzE7Pg7TU2%2BSHNwtyU%2FR4xqsRiejFhSwo7DbV%2FFiV6gnLXKMndpbwxRRH4bvuetBBRx4X5zpBmE0%3D&pass_ticket=gN09BfPxfLdUesC0H8zFuFWYvrDNCX0Lp%2FeQNP8ZSYa0YR0gzuPczx5rFW1xBSx1wxcEK%2Fyw%2BmL%2FymNwcMY18Q%3D%3D&wx_header=3
一、政策亮點與舉措
1. 頂層設計引領國家層面進一步明確了醫療科普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的關鍵地位,強調各級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在醫療科普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醫療科普的政策措施。例如,部分地區的高級職稱醫生晉升標準中明確納入了科普作品的創作和推廣成效,鼓勵醫生發揮專業優勢,開展面向公眾的科普教育活動。
2. 地方政策細化落實各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出了因地制宜的醫療科普政策。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推出“互聯網+醫療科普”計劃,利用數字化平臺,大規模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活動;而在農村地區,政策傾向于支持基層醫生開展貼近農民生活的疾病預防和健康知識宣教工作。
3. 多元化投入與激勵機制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對醫療科普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專項基金用于優秀科普作品的創作和傳播,同時對積極開展科普工作的醫療機構和醫生給予獎勵或優先考慮晉升等政策優惠。此外,許多地方還建立了科普績效評價體系,將科普工作成效作為考核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
4. 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不少地區積極推動醫療機構與高校、科研機構、傳媒企業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高質量的醫療科普產品,擴大科普覆蓋面。同時,整合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類資源,構建全社會參與的科普服務體系。
二、政策實施影響
1. 公眾健康素養提升隨著醫療科普政策的落地實施,公眾獲取科學、權威的健康知識渠道更加豐富多樣,健康素養得到普遍提升,疾病預防意識增強,有力推動了“大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
2. 醫療服務質量優化醫療科普工作的開展,促使醫療機構和醫生群體在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更加重視健康教育,通過改善醫患溝通、增加患者健康知識儲備,進而提高了整體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3. 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醫療科普政策帶動了科普產業的發展,催生了一批致力于醫療科普內容創作、技術服務的企業和團隊,形成了集原創、傳播、互動于一體的醫療科普產業鏈條,促進了健康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
三、傳播與激勵并舉
1. 多地相繼出臺政策,明確將醫療科普工作納入醫生職稱評審的必備條件之一。例如,上海、廣西、河南、四川等地要求申報高級職稱的醫生必須提供一定數量的專業科普作品或參與一定次數的科普活動。這意味著,醫生的科普貢獻已成為衡量其業務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專業影響力的標尺。
2. 將醫療科普納入職稱晉升體系,打破了以往過于依賴臨床業績和科研成果的傳統評價方式,實現了對醫生全面能力的評估。醫生除了做好臨床診療和科學研究外,還需具備有效的科普傳播能力,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稱晉升道路上獲得優勢。
結論
綜上所述,2024年我國各地醫療科普政策以其前瞻性和實用性,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醫療事業發展、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發揮了積極作用,并且為醫生職稱晉升提供一條有益的新鮮途徑。在未來,進一步完善醫療科普政策體系,加大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創新科普形式和方法,將是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國家將健康科普納入醫護人員職稱考核標準,論文、科普作品、科研成果轉化等均可作 為業績成果代表作參加評審。
《長壽》雜志創刊于1980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是我國最早的醫療科普類刊物之一,曾多次獲獎,是深受百姓信賴的養生科普園地,現誠意向全國各醫院一線醫生征集科普稿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