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減負必須緊抓基層“痛點”、直擊現實“難點”,避免不必要的“折騰”,在能效、治理和管用上“做加法”,確保基層減負工作取得實效。
剪斷“多余線”,能效“做加法”。基層減負從“瘦身”開始,精文少會、減負提質是首要。五花八門的會必然會耗費時間,哪能挪得出精力;沉浸在種類繁多的文件里必然會分散注意,哪能抓得住問題;各個條線的檢查必然會絆住腳步,哪能辦得了實事。試想,“千條線”拉著“一根針”,這根針怎么能使得出勁呢?基層干部若如“陀螺”般旋轉,哪有時間和精力下基層、走實地、訪實情呢?因此,基層減負先要把那些占用時間、增加負擔、毫無意義的“線”剪斷,讓干部能“騰出手”為基層謀發展,能“擼起袖”為群眾辦實事,能“出重拳”對問題出實招,不在重復性、無意義的事情上“空耗空轉”,才能讓群眾“這會那會這都不會”的抱怨和“這忙那忙都在瞎忙”的質疑絕于耳,讓“會”得其用、“忙”得其章,讓干部心里踏實、手里有勁。
祛除“花架子”,治理“做加法”。文章有了“穿靴戴帽”的花架子,就衍生出了長篇大論、華而不實的文風;調研有了“調演”的花架子,就衍生出了“熱熱鬧鬧一車子,走馬觀花走過場”的場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順著“花架子”滋長。為基層減負,要對形式主義靶向治理,把“花架子”拆除,把“渲染色”洗去,不要“嘈嘈切切錯雜彈”,而要“曲終收撥當心畫”,對著“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撥出“響弦”。不要“花頭”,干部才能以輕松、積極的狀態投身到為民服務中去,才能有更多時間到田間地頭、廠房車間去,當好群眾疑惑的“解讀器”,當好群眾問題的“收納箱”,當好群眾建議的“傳聲筒”,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讓群眾的日子更有奔頭、幸福感更強,這也是基層減負的旨歸。
不要“樓間響”,管用“做加法”。為基層減負要謹防“樓間聲音響,不見人下來”的情況,要以切實管用的硬招為干部“卸下包袱”,助干部“輕裝上陣”。要合并“同類項”,避免會議重疊“費時多”、防止多頭工作“擔子重”,把合并的會合并,把能一次性報送的報表系統整合,不向基層推卸責任、下達指標;還要多按“刪除鍵”。及時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不把“打卡次數”“回復速度”和“截圖多少”作為工作好壞的衡量,刪“繁”才能就簡,工作中的繁冗、繁雜通通都要“卸下來”,樹立起“拍得多”不如“干得好”的實績觀,樹立“群眾好才是真的好”的實踐觀。不要“樓間響”,而要“真下樓”,沒了應接不暇的眼球負擔、指尖負擔和心理負擔,少了不必要的工作任務、報表填寫、迎檢安排,干部就能邁開步子、甩開膀子干事創業,為其基層事業注入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