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朋友乘坐某航航班——她本身在航司里就負責服務質量,那天因私乘機——對于我們行業(yè)內的很多人來說,乘坐其他航空公司航班的機會是非常少的,所以她確定行程后就特別期待。
她很想全流程的感受其他航司的服務程序、硬件標準,從中比較與自己家的都有哪些不同,取長補短。為此,她還專門付費訂了一份特殊的餐食。
麻煩就出現(xiàn)在了這份餐食上,在當天的航班上,所有服務流程都走完后,一直到下降,她也沒等到那份特殊餐。落地后她先登錄航司app,確認一下自己到底訂上了沒有,打開一看,付款記錄赫然在目。
然后她問我,算了,我退款吧?
我想了想說,要不你現(xiàn)在問問乘務長?
她說如果是漏發(fā)了,那一會豈不是要一邊下客,她一邊給我打包?還是讓我站在艙門口匆忙吃完?這身邊的旅客會怎么看我?我總不能挨個解釋:哎這不是我要的這是她忘了給我!
我腦補那個場景說也對,那你就打客服電話吧,說明情況,但咱也不知道是航食公司漏配了,還是乘務員忘記發(fā)了。
她說行。我們還專門討論了:不管是不是乘務員漏發(fā),都要跟客服明確自己不是投訴,只是想退款。
又過半小時,她直接給我打來電話,說震驚了。我說咋?
她說,我這剛打完客服電話十幾分鐘,剛才航班上的乘務長居然給我打電話了,說是她工作疏忽,要加我微信給我退一賠三。
至此,這個事情的性質就完全變了,我們兩個不再關注退不退款的問題,而是疑問: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乘務長是怎么知道她打了客服電話呢?
她說,現(xiàn)在得你去問下了,他們家處理投訴難道一直是這個流程嗎,乘務長自己給旅客打電話?我說這不合邏輯啊,因為這里有一個更為嚴重且公眾極為敏感的隱私泄露問題。
然后我就去找那家公司的朋友,回復我說:不可能啊,這明令禁止。
我想了下,事情的真相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出來,比如一位飛了多年的乘務長,在多個部門或許都有朋友,可能那天客服那里值班的那位正好是自己熟人,在獲知該航班有這個情況后,立刻私下聯(lián)系,同時提供了旅客的聯(lián)系方式,希望乘務長在這件事上報到客艙部前先把事情“壓下來”,解決后患——其實差不多就這么個情況。
但我還是很想給列位提個醒:泄露旅客隱私是大忌。
跟服務有關的投訴,再大都是小事,但“泄露隱私”四個字被旅客抓到把柄,整個公司都會為之震蕩,甚至可能會引發(fā)一場牽扯整個行業(yè)的輿論風暴。
也請各航司客艙部,提高格局和認知能力——畢竟以前還經(jīng)常發(fā)生類似的這種事:
乘務員被投訴了,經(jīng)理找乘務員談話,要求:你自己想辦法,找關系把這個投訴壓下來。
但什么叫找關系?找誰的關系?
那時,乘務員就只能各種辦法查到旅客的電話,戰(zhàn)戰(zhàn)兢兢打過去,希望以一個弱者的姿態(tài)祈求旅客撤訴——早些年旅客可能不覺得這其中有什么隱私問題,但放在如今會非常麻煩,因為你航空公司解釋不通為什么她能查到旅客的電話。
最麻煩的是,個別航司客艙部門的經(jīng)理們從來不覺得這樣處理有問題,她們會端著杯熱茶,用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告訴乘務員:
“你自己去想想辦法。”
所以,過去旅客接到來自乘務員祈求撤訴的電話,不足為奇。
但作為乘務員一定要繃緊這根弦,試圖“私了”解決投訴,往小說是讓投訴處理失去了公正性,往大說是讓旅客對隱私保護失去了信任。
哪怕是旅客要求你給他道歉、主動給你提供了電話。你也要清楚你們的通話錄音、微信截圖被放到網(wǎng)絡上可能引發(fā)的后果。
再說幾句別的,對于民航業(yè)來說,絕大部分矛盾,其實不是所謂的“乘務員和旅客有先天的隔閡”,而是我們行業(yè)對投訴的濫用、部門低效的管理,導致乘務員在航班上不得不膽戰(zhàn)心驚,左右為難,尤其是在服務與安全發(fā)生沖突的場景里。
前幾天我看有小紅書旅客拍了一組行李放在后艙餐車位的照片,旅客表示自己會對此安全隱患向航司進行投訴,但這真的完全怪乘務員嗎?我們都知道,這里面有好大好大的矛盾。
又能怎么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