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校占三分之一
瘋狂建高校,這一輪河南贏了。
近年來,新建高校似乎成了不少地區熱衷的事情,大灣區、西部、中部等地都在瘋狂建大學。《中國統計年鑒2024》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普通、職業高等學校數量達到2822所,較上年增加62所。
在31個省份中,江蘇、河南的高校數量達到168所,為全國高校數量最多的兩個省份。廣東、山東緊隨其后,分別擁有162、156所高校,湖南、四川、湖北的高校數量也不少,均超過130所。
這其中,河南憑借12所高校的增量,成為2023年新增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
另據教育部官網在6月21日發布的《全國高校學校名單》顯示,截至2024年6月20日,河南高校數量達到174所,超越江蘇(172所),正式晉級全國“高校數量第一省”。
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和六個經濟大省之一,高校資源,始終是河南的迫切需求。由于人口基數龐大,且省內高校資源和人口規模的不匹配,一度讓河南陷入了“高教洼地”的窘境。因此,“瘋狂建大學”就成了河南的必然選擇。
不過,雖然目前河南高校數量全國第一,但從占比來看,其本科學校數量僅占全省高等院校的34.5%。這也意味著,河南高等教育資源的短板,仍是質量。
新增多為職業學校
2023年,河南新設立了12所高校,約占全國高校新增數量的五分之一。
分類別看,專科院校占據了絕大多數,共有11所,本科院校僅有1所。而這些新增高校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幼兒師范、新材料、商業、軟件、汽車、食品工程和美術等專業。
從分布的城市來看,有5所學校坐落于鄭州,且這些學院以工科為主,實操性和技術性較強,具有鮮明的產業特色。其余過半學校分布在洛陽、開封、南陽等地。
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奇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鄭州作為是河南的省會,在經濟、交通、產業等資源上具有明顯優勢。而新增高等院校中有7所在非省會地市,有助于提升非省會地市經濟發展、增強人口(人才)吸引力、有助于城市建設。
“與此同時,職業院校與企業結合緊密,可以通過產教聯合,定單定向培養,為企業培養基層人才。同時也符合河南產業發展對一線人才的需求,如富士康、比亞迪及一些新能源項目。”他說。
目前,鄭州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關鍵時期,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以汽車產業為例,2024年前三季度,鄭州市GDP達到10702.7億元,規上工業貢獻突出,其中,新能源汽車實際下線產量同比增長了901.9%。
這也意味著,通過培養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的技能型人才,鄭州可以更好地實現產業與教育的協同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 河南鄭州城市風光 圖源:圖蟲
鄭州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由汽車市場運營商河南天馬實業集團創辦。此前,該集團的董事長馬錫林曾公開表示,鄭州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就建在產業園區內,可以實現把企業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專業辦在產業鏈。
不止鄭州,這或許也是全國高校調整的重要趨勢。
2023年,國家發改委就曾提出,要新增200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推動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對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重點支持。
考生多、學校少
拉長時間線來看,近十年來(2013年-2024年6月20日),河南共新增47所高校,是新增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拼命建高校背后,是河南走出“高教洼地”的破局之舉。
公開資料顯示,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上世紀50年代院系調整之后就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也沒能趕上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機遇期,導致河南的高質量高等教育資源較為匱乏。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一流大學較少,與河南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由于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均衡,河南目前僅有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兩所“雙一流”高校,其中,鄭州大學是省內唯一的211院校,無一所985大學。此外,作為“全國高校數量第一省”,河南的本科學校數量為60所,僅占全省普通高校的34.5%,在31個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三。
△ 學生在課程討論 圖源:圖蟲
省內優質教育資源不多、本科學校占比較小,再加上省外“雙一流”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河南投放招生計劃相對較少,均讓河南的高考競爭非常激烈。
激烈的競爭,也導致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2020年,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1.86%,較全國平均水平低2.54個百分點,也比全國晚一年進入普及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到了2023年,毛入學率雖然提升到57.54%,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卻拉大到了2.66個百分比。
為緩解升學壓力并提升高考錄取率,河南提出,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60%,與全國平均水平一致。面對種種現狀,河南建高校,就顯得尤為迫切。
留住人才
在河南瘋狂建高校背后,反映的也是人口的變化。
長期起來,河南都是全國人口凈流出大省。2021年河南人口流出64.3萬人,2022年人口流出速度放緩,僅減少10.2萬人。到了2023年,河南的人口凈流出為47.8萬人。
這些外流的人口,不僅包含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也包括在外地高等院校就讀的河南籍學生。“這些學生完成學業后,可能會選擇直接在就讀地就業。人才的外流,會加大河南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劉奇洪說。
從城市發展的視角來看,大學數量越多、越優質,確實有利于提升城市吸引力,從而轉化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儲備,反哺當地產業和科技創新。
△ 成群結隊的人走在街上 圖源:圖蟲
那么,在人口不斷流失的背景下,河南能否靠新增高等院校,緩解人口外流?
劉奇洪認為,河南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考生大多來自農村,專科學校學制短、所學專業面向市場,學費總額低、學期短、就業率高,可以靠此留住人口,緩解人才外流。
但河南高校最大短板就是缺乏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從而使得該省在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方面缺乏優勢。因此,河南還需應引進和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強化產學研合作。
為此,河南正積極引進高校資源。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鄭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鄭州研究院揭牌運行。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計劃引進10家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的鄭州研究院。
今年5月底及6月初,教育部官網發布了28份同意設置本科學校的函,其中2所位于河南,分別是河南體育學院、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周福林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前河南高校數量擴張也是在原有學校基礎上,轉型升級的過程。“河南和全國一樣,高校的數量擴展已經接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會是質量提升。”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阿力米熱
編輯| 梁勵
版式| 松
? 蘇州,不甘只做“最強地級市”
? 撐起“北方第二城”,憑什么是它?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