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如今已經不再中國人的控制范圍之中了,現在屬于東南亞國家的印尼,但至少在明朝的時候,這里還是華夏的領土的,是鄭和下西洋之后對這里進行了休整,然后設置了馬六甲港口。
根據明朝歷史之中的記載,鄭和艦隊第一次航行的時候,離開中國大概半年的時間就到達了馬六甲海峽,那個時候這里還沒有國家管轄和人類居住,是中國船隊到達這里之后開始休整,設置了港口。
并且專門修建了一些房屋讓中國的船員居住,后來因為大量中國人在這里休息就吸引到了周邊其他部落的人前來馬六甲這里進行交易,鄭和艦隊從此之后就連馬六甲作為了中國艦隊的一個航海基地。
基本上每一次中國艦隊從本土出發前往非洲和歐洲的時候,都要在這里休息,這里的土著居民聚集居住起來之后可以為中國船員提供大量的淡水和食物,在永樂十九年的時候,之中中外貿易發展到了巔峰。
當時整個圍繞印度洋和東太平洋之間的貿易路線基本上掌握在兩個國家手中,一個是阿拉伯,還有一個就是明朝。明朝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關系非常友好,雙方貿易特產,當時明朝的拳頭產品是絲綢和瓷器。
而阿拉伯國家的主要產品是香料和木材。印度的大港古里擁有數以千計的明朝人居住,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港口和非洲東部的馬林迪港口都是明朝人在使用,那個時候在外國人看來,馬六甲就是中國人的殖民地,是中國航海的堡壘站。
根據明朝最原始的史料記載:“馬六甲”舊不稱國,無有國王,歸暹羅管轄,年交稅40金,永樂七年后,帝命正使太監鄭和統寶船前往賞賜,建碑封城,遂命名為馬六甲國,是后暹羅莫敢收稅侵擾。
明朝皇帝朱棣讓鄭和在馬六甲建立了自己的藩屬國家,廢除了當地土著向暹羅國稱臣的歷史,建立起了華夏對于這里的直系統治,從永樂七年也就是西歷1409年之后,馬六甲歸屬大明直接統治,成為了中國航海事業的起點。
大明直接帶動了馬六甲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東南亞的發展,史書之中記載馬六甲出現了30年的盛世情況,當時全世界各地人都來到這里進行交易,有波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他們使用幾十種語言進行交易,無數人在這里滿載中國貨物回家。
中國人最喜歡購買的就是當地的香料和木材,香料收集的以胡椒為主,為老百姓民間使用,檀香、龍涎香等是達官貴人使用。巨大的木材為中國人運回國內之后修建巨大的宮殿建筑。
當時中國商人出手豪爽,控制了整個馬六甲的貿易,全世界的貨物幾乎有三分之一都集中在了這里,所以歐洲人將東南亞的群島又叫做香料群島,現在的馬六甲都還留存了明朝的鄭和廟宇,一些著名路口還是以鄭和的名字命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