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承辦的“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武漢科技工作者融合賦能大講堂第五期報告會在武漢會議中心黃鶴廳隆重舉行。
本次報告會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武漢市工商業聯合會、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共同主辦,得到了武漢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和武漢市校友經濟促進會的大力支持,各界代表代表和北大校友400余人參加。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展開的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那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這面國旗就是由本次主講嘉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 教授團隊持續八年攻關完成。
徐衛林院士是紡織與高分子材料學家、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二十六屆理事會特邀副理事長、湖北省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省部級一等獎、美國纖維學會杰出成就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
他以《紡織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為題,從“國際文明與中國歷史的變遷、紡織科技與國際文明的進步、紡織科技與國際強國的發展、紡織科技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等四個方面深入剖析了紡織技術如何成為現代強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驅動力。
他通過一系列跨越歷史長河的經典案例,生動呈現了紡織科技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揭示了紡織技術變革與人類文明進步之間的深刻互動關系。
他認為,紡織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對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在探討紡織科技的國際競爭力與戰略地位時,徐衛林院士從紡織業與工業化進程、國際貿易、社會發展及強國戰略等多個維度,全面剖析了紡織科技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他指出,紡織科技的持續進步不僅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還深刻影響了國際競爭格局,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他還圍繞超高支紗、柔潔紗、特種紗、紗線差別化、紗線與制品檢測等方面展開,詳細介紹了他在紡織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成果。同時,他還分享了主持研制的嫦娥五號/六號月面國旗、火星著陸巡視器耐高溫彈性密封裝置等代表性成果,展示了紡織科技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的重要作用。
針對紡織科技未來發展趨勢,徐衛林院士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從健康、科技、綠色、時尚等前沿領域出發,描繪了紡織工業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他強調,紡織科技正朝著多樣化、高科技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加速邁進,為醫療健康、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建筑等眾多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
他說,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隨著新技術的賦能,未來紡織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廣泛,這就是新質生產力為紡織行業帶來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性突破。
徐衛林院士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贏得了與會嘉賓的陣陣掌聲。
與會的北大校友們紛紛表示,不僅對紡織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發了他們投身科技創新的熱情和信心,促進了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交融,共同為推動武漢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往期推薦
2024.11.19
2024.10.24
2024.10.20
2024.10.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