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在本月,博主李子柒正式回歸,這位以田園生活為主題的博主,其視頻也引得無數外國觀眾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就是這樣一位受到全球觀眾認可的博主,卻遭到了西方媒體的特殊對待,英國廣播公司更是在公然抹黑中國鄉村形象的同時,還將李子柒的視頻解讀為中國政府的“軟性政治宣傳”。
為什么英國廣播公司會對一個短視頻博主有著如此大的惡意,他們的惡意解讀究竟有何用意?
李子柒
李子柒回歸,停更三年依舊還是頂流
在九年前,隨著短視頻行業的興起李子柒也緊隨短視頻的浪潮進入到了大眾視野之下,在2016她憑借著一碗蘭州牛肉面為自己迅速累積起了大量的粉絲群體。
李子柒
許多網友認為,觀看李子柒的視頻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她總是用第三視角來給人們提供一種沉浸式的觀看體驗,不僅如此,視頻中那寧靜祥和的鄉村氛圍也引起了不少在外打拼的網友對家鄉的共鳴。
李子柒
李子柒的視頻幾乎濃縮了人們所追求的各種元素,寧靜祥和的鄉村,代代傳承的非遺技術,和諧的村民關系,一件件都是極為符合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在如今這個逐漸快餐化的時代,李子柒的出現為人們心靈帶來了一絲寧靜。
李子柒
可惜的是,因為一些事情,李子柒“消失”了三年,但人們卻并未將她遺忘,她就像是人們心中的“白月光”一般,許多人都在期待著她的回歸。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2024-11-14《李子柒歸來》
在2024年的11月12日,在本應該屬于“雙11”的收官之日,李子柒這一名字卻迅速登上了熱搜榜,只見李子柒以一段14分鐘的短視頻來宣布自己的回歸。
只用了短短三小時,這段十四分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的制作視頻播放量就突破了3000萬,在如此快餐化的時代,一個斷更三年的博主,歸來卻仍舊是無人可替代。
李子柒
BBC“抹黑”李子柒,稱其為軟性政治宣傳
李子柒回歸,感到興奮的并不只是中國的粉絲,隨著李子柒視頻的發布,外網上的海外粉絲更是一片沸騰,紛紛在評論區表達著自己對李子柒回歸的歡迎。
不少國外媒體也紛紛發文,祝賀李子柒的回歸,但是在眾多文章中,英國廣播公司的發文卻顯得意有所指。
英國廣播公司相關文章
文章雖然表面看上去是在對李子柒爆火這件事進行分析,但是字里行間卻是充滿了偏見,他們刻意不僅對中國鄉村進行抹黑,更是將李子柒鏡頭下的田園風光解讀為是為了掩蓋真實畫面。
信息來源:環球時報2024-11-16《李子柒復出,BBC又開始……》
不僅如此,英國廣播公司還為李子柒的畫面打上了一層灰色濾鏡,試圖制造一種蘊含著“陰謀”的氛圍,他們不僅將李子柒的視頻與官方政策強行進行聯系,更是暗示她的作品是經過“策劃”的宣傳工具。
給李子柒打灰色濾鏡
事實上在李子柒的視頻中并沒有試圖宣稱整個中國鄉村生活都是完美無缺的,她的視頻之所以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共鳴,是因為她展現出了中國非遺的文化價值與吸引力。
全球粉絲都在等著李子柒
但這種吸引力卻讓一些西方媒體感到不安,他們總是習慣于從負面視角來報道中國,但如今李子柒用鏡頭展現了一種不同的中國形象,這讓西方媒體感到不適,于是便試圖通過將其“政治化”的方式來混淆視聽,奪回主導權。
為何下一個李子柒,還是李子柒?
不過雖然英國廣播公司等外國媒體對李子柒的抹黑不斷,但是李子柒的影響力卻并未受到影響,依舊有著不少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子柒
而李子柒的成功也絕非偶然,在李子柒的視頻中,既沒有長篇大論的敘述,也沒有令人厭煩的劇情,有的只是精致的拍攝畫面以及更加真實的生活細節,在點點滴滴中展現出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李子柒
她擅長將農耕、烹飪和手工制作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拍攝得如同藝術品一般,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觀眾可以看到她親手釀制米酒、制作傳統紙張、雕刻竹器等過程,能夠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相處與共鳴。
李子柒
并且李子柒的視頻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在視頻中人們可以清楚的感知到李子柒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生活本身的敬畏。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2024-11-19《下一個李子柒,為何還是李子柒?》
在如今快餐化的時代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背負著巨大的社會壓力,而李子柒的視頻就是在人們心中搭建起了一處凈土,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心理上的慰藉,讓人們在面對社會壓力時有了一個短暫的棲息地。
李子柒
在李子柒爆火網絡之后,確實也興起了不少模仿她創作思路的短視頻博主,但是他們卻并沒能像李子柒一樣走紅網絡。
與他們相比,李子柒的視頻不僅僅是鄉村美景的展現,更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宣傳,她總是不斷深挖傳統文化的情感,將每一個細節都打磨的真實且動人,而這種真誠也使得李子柒早已經成為眾多網友心中的“文化大使”。
李子柒
正因為如此,李子柒已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簡單的網紅,因此在李子柒之后出現的“李子柒”,還是李子柒。
小結
李子柒用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關于鄉村、關于傳統、關于人文的動人故事,她所展現的早已不是視頻本身,而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態度和文化精神,而這,也正是她無可取代的原因。
信息來源
澎湃新聞2024-11-14《李子柒歸來》
環球時報2024-11-16《李子柒復出,BBC又開始……》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4-11-19《下一個李子柒,為何還是李子柒?》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