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第一集,我就在第一時間向朋友推薦了。
最近一周,感興趣的影視劇紛紛開播公映,真是讓我目不暇接。11月20日,《太陽星辰》和《白夜破曉》同時開播,22日去影院刷《好東西》《風流一代》《勇斗士2》。
23日,《不討好的勇氣》開播,我一口氣刷完前五集。
24日,我要給《不討好的勇氣》寫評論。
單拎出來,也能看到它有不錯的喜劇梗。
“不是,什么叫全都因我而起啊。咋的,我是鬧鐘啊。”
“這個座位影響我學習了。座位還能影響學習?學習還看風水。我看你媽不是老師,是法師吧。”
“不是,好學校水還那么深,你們學校學海無涯啊。”
我在文中列舉這些喜劇梗,反而會削弱它們的喜劇色彩。
因為在列舉喜劇梗之前,我已經告訴過大家,這些是機智的梗 。
想要講一個成功的笑話,千萬不要告訴他人:我要給你們講個笑話。
講笑話就是制造驚喜,不能缺少意外的加持。原因是,當一個人知道他即將聽到一個笑話時,內心的防御機制加強,驚喜缺少“驚”的過渡,自然會削弱“喜”的力量。
如果你繼續追問為什么這樣子?我也可以分享一個觀點,我們的人體機制就是這樣的。
事實上,這與我們大腦內同獎賞有關的神經遞質系統的活動密切相關:相比可預測的獎勵,隨機的、不可預測的獎勵會使大腦的活動活躍得多。也就是說,只有意外之事才能使大腦感到滿足。
笑話的編制也是基于這個道理。有些笑話里,往往都是三個人而不是兩個人一起去酒吧。為什么呢?因為第一個人是用來設置場景的,第二個人建立對話模式,第三個人的存在是為了打破這種對話模式:他只需要回避大腦給出的預測即可。換句話說,違背期望才能產生幽默的效果。
David Eagleman《飛奔的物種》
繼續說回劇情。
吳秀雅把檢討會變成脫口秀,之所以讓我贊嘆,就因為我沒想到打架事件遭受的委屈,能寫成如此高質量的脫口秀。
木心說過,《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這話也能用來評價吳秀雅的脫口秀,放在劇情里面看,就顯得更高級了。
看過劇的觀眾都知道,吳秀雅的脫口秀內容和她的生活水乳交融。
比如吳秀雅說,“在小賣部警告我不許再穿裙子了,嚇死我了,我還以為要搶我辣條呢。”
事實上,當時吳秀雅確實在買辣條。
吳秀雅提到的裙子,在方露她們眼里是招搖,其實是搬新家后來不及找衣服。
事實上,吳秀雅本想在去學校的第一天穿帽衫和牛仔褲,這些都是中性的服飾。如果吳秀雅沒有穿鮮艷的紅裙子(紅色服飾能增加人的性魅力,無論男女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35131"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她成為被方露霸凌的概率就會降低(當然,不排除穿帽衫依舊會被霸凌的可能)。
發現了吧?
這和開頭翹二腿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一樣的敘事邏輯。
一只蝴蝶在巴西拍動了它的翅膀,可能會引起在德克薩斯州的一次龍卷風。
最諷刺的地方,吳秀雅短發打籃球, 言行舉止都很中性,她卻被女性特征更明顯的女同學造黃謠。
沒有這些經歷,吳秀雅就沒有這段精彩的脫口秀。然而,當吳秀雅把這段脫口秀講出來,她非但沒有得到七中的理解,反而被輟學。
被輟學引起的連鎖反應,吳秀雅從一個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的女同學,變成了一個討好型人格的打工人。
多妙的陰間笑話。
在細節處理方面,劇集也給吳秀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口才做好鋪墊。
吳秀雅搬到新住處,房間沒有收拾好,我們能看到魯迅的書。這個和吳秀雅房間出現的籃球一樣,都是在塑造角色性格。
在2005年,吳秀雅說希望有一個《天使愛美麗》中那樣有紅墻壁的房子,此時的她,盡管沒有一個總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但她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有一個深圳的好朋友,喜歡打籃球,性格開朗,會聽像《Long Way Home》這樣傷感的歌,但她依舊相信自己的人生會變得更好。
然而 ,她沒想到,一次打架事件,施害者完美隱身,受害者卻要當眾道歉。
她從一個不卑不亢性格開朗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一切以大局為主犧牲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患者。
吳秀雅比自己的母親走得更遠。母親是為了家庭,犧牲自己,而吳秀雅為了他人和公司,犧牲自己。
吳秀雅是河北人,從深圳來到寧溪,這是她換的第四個城市。當吳秀雅說房子可以裝修成愛美麗的風格,吳媽直接吐槽,“ 還不知道住多長時間呢,沒準過段時間又搬了。“
一語成讖。
我喜歡看《不討好的勇氣》,但并不代表它很完美。
它依舊有一些讓人抓狂的處理。
比如旁白簡直到了毫不節制的地步。
我在刷劇時統計了每一次旁白,近60分鐘,有11次旁白。
2015年職場線旁白多,在短時間內交代背景和人物關系,方便觀眾進入劇情,這樣處理尚能理解。
但就像挨批評不出賣同事,火鍋店的心情,造黃謠,彩排地點變更,打架事件給吳秀雅人生的影響,這些觀眾看劇都能理解的信息,還要用旁白,就過分了(可怕的是,后面劇集依舊有很多旁白)。
旁白濫用,讓影視劇的余味消失殆盡,它就好比一個人說甘蔗好甜,然后親口咀嚼完再讓你吃。
我很喜歡董潤年導演的作品,他的《年會不能停》是我最愛的國產片之一。我不相信這是他的個人意志,而是遭遇了不可抗拒力。
再比如,吳秀雅房間角落處出現的魯迅文集,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在2005年11月份發行的一套十八卷32開精裝修訂版(喜歡魯迅的就買這套),而劇中的時間是2005年3月。
我為什么要說這個不影響劇情的小細節呢?
因為劇情的時間線做得太差了,劇集開場是2015年5月底,而后外賣時間顯示是6月22日。
在后續劇情中,吳秀雅的簡歷生日是6月21日。而鄭昊在五月底給吳秀雅過生日,說再過兩天就是秀雅的生日了。
好吧,時間線真是小節,不影響這部劇集的喜劇質感,但是旁白這個我真的受不了。
希望旁白少一些,再少一些。
參考
- ^關系情境下紅色提高個人吸引力研究述評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351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