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沒重回總統寶座,就按捺不住舞起了“關稅大棒”。威脅上任后首日,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
隱士就不懂了,他復辟后的第一件事,難道不是重新安裝可樂按鈕?
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時期,也對我們打出“關稅”這張牌,彼時我們不少企業選擇轉移生產地,靠海外建廠、小額免稅等規避圍堵,比如墨西哥的華富山。
這座2017年才開始建起來的工業園,在2020年成為了墨西哥不用委托中介的園區。這個快速成長的園區唯一的優勢就是離美國近,往北不到150 英里就是美國德州邊境。
在特朗普勝選后,該地的租金大概率會上漲。但特朗普并沒有給他們機會,11月26日,特朗普又發帖稱,將對我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關稅。
看來,做生意的老實人又被堵住一條路。
很多人用日本“失去30年”來對比或者推演未來,因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我們制造的商品和曾經日本制造的商品都把美國本土商品打到毫無還手之力,比如美國都舉起了“關稅大棒”等等。
隱士倒是覺得,拿美國和日本的故事作對比,“黑船事件”更合適點。
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軍艦以武力叩開閉關鎖國日本大門。
日本2次被美國拿捏的重要原因是在經濟、軍事、制造業等全面的落后,美國在日本有駐軍,日本拿什么反抗?
論經濟,我們是全球唯一做到工業全產業鏈的國家,這是我們產品價格低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想提高關稅,無非就是想我們的產品沒有價格優勢,讓美國本土企業得以存活。
其實不必這樣大費周章,我們可以先提高出口商品售價,一直提高到沒有價格優勢,這樣他們在本土建廠的動力就更大,這樣即便我們售賣產品的數量下來了,但多出來的利潤就能撐過寒冬。等他們的工廠即將投產前,對外貿易的老總可以選個好日子,用科技當狠活,再把自己產品的價格打下來。
即便不讓賣也沒關系,美國老百即便買不到,還可以通過中間商曲線購買。三方共贏的局面,輸家倒是有一個。
多來幾次還有幾個敢盲目擴建?
美國企業家想擴建可以學習世界首富馬斯克,選擇最穩妥的方式,到東土大唐來建廠,這里全產業鏈覆蓋,怎么看都是最優解。
單看造船業,我們反超韓國成為世界第一。美國自詡海軍第一,現如今造船業如何?曾經叩開各國大門的堅船利炮,恐怕還在吃以前的老本。
F-22生產線關閉,F-35難堪大任,馬斯克最近甚至把我們的無人機和F-35作對比,說傻子還在生產F-35。我看戰忽局的名額,多他一個不多。
俄烏戰爭開打后,俄羅斯的經濟靠著向某大國出口石油、天然氣等物資反而好轉起來,最近發射了能搭載核彈但沒有搭載核彈的中程導彈,西方就閉嘴了,只有美國站出來不痛不癢的說了兩句。
歐洲為何不發聲了?因為俄羅斯本土發射的中程導彈能覆蓋歐洲,誰知道他下次發射的導彈會不會有核彈頭?除了他們自己,得導彈落地后才知道。
就連澤連斯基都承認,俄烏戰爭會在2025年結束。
普京前進的一小步,就是北約后退的一大步,軍事上失去信心,則美元霸權地位不穩。美元霸權不穩,則美國經濟堪憂,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問題會接踵而至。
內憂多了分歧就多了,搞不好,為了各自的利益分別成為:USA、USB、USC。。。
最后,其他國家的軍艦叩開北美的大門,喊一聲:開門,貿易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