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最近報道,11月25日,特朗普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關稅。
國內很多媒體認為,之前說是60%,現在改口10%,是重大利好……
如此認為的媒體,建議多去研究學習,否則傳播不實信息,容易給讀者帶來錯誤參考。
我翻看了特朗普的原文,其實是,“額外”加征10%,那么上任后,可能是,在60%的基礎上,繼續增加10%,也就是70%的關稅。
這是特朗普試圖打響新一輪貿易戰,釋放老美霸權的重要策略。
那么到底為什么在這個節骨眼推出呢?
其實對東大拋出關稅論的同時,特朗普還宣布,要同步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關稅。
要知道這兩個國家都是老美小弟,對自己人大開殺戒,其實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圍堵東大——
這兩年東大廠商為了避免貿易戰,都喜歡去加拿大和墨西哥,進行“洗牌”。也就是先把東大商品運到這兩個國家,然后在當地貼牌包裝,然后再通過USMCA(美墨加三國協定),低關稅或零關稅流入老美。
現在如果對華加征到70%,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到25%,那么就會形成了一套組合拳,想對我們的出口進行定向攔截。
今天大A先跌為敬,做貿易的人非常害怕,其實根本不用害怕。
在這之前,需要明白一個邏輯,到底是東大更需要老美的市場,還是老美更需要東大的產品。
如果是東大更需要老美,那么我覺得特朗普可以直接把關稅加到100%-200%,直接把東大的經濟弄癱瘓,豈不是更好?
但特朗普為什么不做?是因為他心善嗎?
不是,特朗普出生于商人家庭,幾十年的經商經驗,告訴他,這么做不行。因為老美的通脹一直下不去,如果貿然“脫鉤斷鏈”,老美物價會瘋漲,直至出現惡性通脹,給選民交不了差。
數據顯示,老美家庭的日常消費品和電子產品,50-60%都來自于東大,且絕大多數產品,目前仍找不到替代國生產。而在高端產品里,老美使用的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新能源電池、航空電子設備、輸變電設備等等,70-80%來源于東大。
所以特朗普加關稅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想根本性斷裂兩國的關系,而是“虛空造牌”,為接下來的談判,爭取足夠多的籌碼,盡可能從東大榨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要求東大對臺問題進行冷處理,方便特朗普把臺灣的芯片產業,集體打包帶回老美;比如要求東大從老美購買石油,而不是從俄羅斯或者中東;比如要求東大進一步開放市場,使老美的金融、科技、汽車產業,進一步獲取商業機會和利潤;比如通過貿易談判,限制東大的相關高新產業發展,保持老美在全球產業分工的高端地位……
那么東大會答應這一系列要求嗎?
當然不會。
2018年,特朗普打響第一輪貿易戰,東大絲毫未讓,緊急采取反制措施,同步提高關稅,雙方你來我往。
而現在,老美高債壓身,通脹系數降不下來,東大更沒理由選擇退讓。最新的官媒報道,用了“妄言”兩字,足以表明強硬態度。
那么極端結果,可能會有兩種演繹路徑:
第一種是,特朗普發現東大不讓步,自己無利可圖,上任后撤掉“虛空造牌”,與東大談判達成新的中美貿易協定,用東大的產能消化本國的通脹,兩國合作熨平金融風險,一起走出經濟周期的低谷。
其實這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因為特朗普的根本訴求是,制造業回流,但事實上制造業不可能回到老美。
即使通過特朗普瘋狂加關稅,全球制造業也只會流向東南亞、墨西哥和加拿大這樣的國家。
因為制造業最大的問題,是人工成本,而老美人工成本實在太高了,現在就連本土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也被工會干趴下了,其他產業還怎么發展呢?
而老美實現制造業的唯一基礎就是大量廉價的非法移民勞動力,但特朗普的另一主張就是全面打擊移民……
其實通過軍事力量和美元霸權,強行讓全球制造業回到老美,也未嘗不可,然后給支持他的藍領工人提供高薪工作,然后把商品加三倍價格賣給其他國家。
但問題是,對面是東大,一個擁有全球產業鏈最齊備,資源最豐富的生產狂魔,分分鐘瓦解你的壟斷市場,拉崩你的價格,這游戲還怎么玩呢?
所以特朗普上一任沒做到,這一任依舊做不到,制造業回到老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而特朗普支持這個言論,也就是為了做給老美底層人民看而已。
第二條路,就是特朗普不顧一切徹底打響貿易戰。
我們姑且認為,貿易戰后,對老美的通脹沒有影響,那么東大的應對措施是什么呢?
也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拼命發國債,甚至是直接發錢,來拉動內需,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取代對老美的出口額。
東盟已經徹底拿下了,日韓關系也不錯,其他一帶一路國家還在陸續開發,其實這幾天還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消息,就是歐盟可能要擁抱東大。
具體消息是:
“歐盟同中國正接近就取消對華加征的進口電動汽車關稅達成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歐盟可能要取消對華電動車進口關稅。而這條政策,滿打滿算,也就實施了一個月左右。
為什么會突然取消呢?
答案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特朗普上臺后,不僅要對東大加關稅,還要對歐盟加關稅、征收保護費,甚至會強制榨取歐盟的制造業。而且特朗普正在清算建制派勢力,歐盟大量的政要官員都跟建制派交好。
其次,歐盟經濟疲軟,汽車工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大眾最新宣布將關閉至少三家德國工廠,裁掉上萬名員工。整個歐盟8家企業,今年合計要裁掉至少5萬員工,車企利潤快速流失。
歐盟需要東大市場,但東大未必需要歐盟市場,如果歐盟持續對東大的電動車加關稅,東大進行反制,歐盟汽車,很可能斷送在華銷售,遭遇進一步打擊。
但如果歐盟放開對東大電動車的遏制,東大就可以在歐洲投資建廠,拉動當地就業,同時降低對歐盟汽車反制,讓油車繼續在華順利銷售。
而且歐盟各國目前通脹很高,只能通過東大的產能降低通脹系數,而且還可以通過中俄關系,緩解能源進口價格。
對于歐洲來說,擁抱東大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就連小學生都能看清其中的利害關系,所以這段時間,歐盟兩派爭執激烈,多位官員都在試圖推翻老美的控制。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被特朗普當年重擊的東大企業,某為,剛剛公布了最新手機,讓市場看到了自立的曙光。
因為這款手機的核心芯片和軟件系統都是本土獨立自主開發,包括所有的零配件都來自于國內自主可控的國內供應鏈,這意味著東大出現了首個“軟硬芯云”全自研手機產品。
這又意味著,東大的科技獨立自主有了新的突破,同時也會帶來整個科技行業生態的變革,新的發展浪潮正在悄然孕育。
這對于特朗普上臺,即將到來的科技制裁,形成了有效的反制與突破。
當然未來特朗普帶來的麻煩很可能更多,但有時候發現,這并不是一件壞事,正所謂,禍兮福兮,福兮禍兮。
東大團而不結,特殊的體質造成了外部壓力越大內部越團結,而且壓力越大,激發的創造性越強,這些年航母、大飛機、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現在就連芯片都在陸續攻克了,反之,如果沒有外部壓力,內壓就會四分五裂。
接下來大國博弈正式上線,從軍事、金融、科技、貿易等多維度都會展開新一輪對決。
老美有兩大利劍,美元霸權以及科技制裁,而我們有一大利劍,叫做集中力量辦大事……
沒有絕對的贏,也沒有對決的輸,大家都在博弈中、奉獻中尋找機會。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或在看。可以加入下面星球,我會在里面每天寫更多的信息和分析,跟64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分享財富保值秘密,歡迎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