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靜女夭夭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女兒去世后,他百般思念。
最后竟“復活”了她。
現在,他每天都可以和女兒聊天了。
這時代的愛與悲,很酷,也很苦。
01
22歲的女兒,一步步走到天堂
包小柏,是臺灣著名音樂人。
打造過陳小春、孫燕姿等很多歌手的經典歌。
他還擔任過《快樂女聲》的評委。
以犀利毒舌著稱。
很多人應該都記得,當年他因為曾軼可晉級而憤怒離場的名場面。
當然,那都是往事了。
包小柏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因為他的女兒。
女兒叫包容,三年前去世了。
她生前十分可愛,開朗優秀。
從小到大,包小柏夫妻倆都對女兒極盡寵愛。
她出生時,包小柏就錄下了她的第一聲啼哭,還親手剪斷她的臍帶。
女兒在國外讀大學時,晚上睡覺前還經常和他道晚安。
每次女兒喊“Daddy”的時候,包小柏都覺得好幸福,“心都快被融化了”。
女兒也爭氣,只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本科四年的課程。
然而,老天爺太愛開玩笑。
2019年10月,20歲的包容被發現患上了嚴重的造血系統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正常人的血小板數值是18萬-30萬。
而她的血小板數值只有4000。
這種情況下,只要有傷口就會血流不止。
病情發展迅速,包容很快進入昏迷狀態。
要住在ICU里,用機器維持生命。
后來她的腦部血管又爆裂了,被摘掉一半頭蓋骨。
從此更加沒法進食,甚至不能自主呼吸。
只能靠一條很細的管子,來供給全身上下的營養。
曾經歡蹦亂跳的可愛女孩,瘦得皮包骨頭。
而且每天都命懸一線,非常痛苦。
包小柏說,那段時間,他們全家都像是活在“人間煉獄”。
為了救女兒一命,包小柏還冒險給女兒捐了“半相合”的骨髓。
可惜這一搏沒能成功,女兒出現了排異反應。
離鬼門關更近了一步。
有一次,女兒稍微有了點意識。
她的氣管當時已經被切開了,不能講話。
所以只能含著淚用嘴巴說唇語,“爸爸不要走。”
那錐心的一幕,包小柏一輩子都忘不了。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痛苦治療后,這個花一樣的女孩,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生不如死。
包小柏知道,再這樣治療下去,只剩痛苦。
于是全家人做了這輩子最艱難的決定。
2021年12月20日,包小柏和妻子守在女兒病床前,悲痛地說:
“女兒,你安心走啊,爸爸媽媽知道不能再用這些設備把你留下來了。
你已經痛苦了兩年多了。
你放心走吧,你去當天使。
你會開開心心,無病無痛。”
那時候,包容的腦神經還是有反應的。
包小柏和妻子拿來iPad讓她寫下想說的話。
當時,包容已經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頭可以抬起來,
她被扶著手,歪歪扭扭寫“I L Y”。
I Love You,我愛你。
這是女兒留給他們的最后三個字。
后來,醫護人員把維生系統關掉。
包小柏眼睜睜看著女兒的脈搏慢慢變弱,歸零。
他知道,女兒解脫了。
幾小時后,他公布了女兒離世的消息,“謝謝你來到包家22年4個月,爸爸將永遠陪著你”。
有句話說,如果真的能一命抵一命,那天堂里一定擠滿了父母。
但是老天爺不跟人談條件。
包小柏還是不得不承受中年喪女的至痛。
02
走不出來,就不出來了
女兒離世后,包小柏覺得人生的意義“蕩然無存”。
女兒追悼會上放的影片,是包小柏親手剪輯的。
7分44秒的視頻,包含了女兒22歲的一生。
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子,到一個青春蓬勃的大學生。
每一張照片,都是讓他至愛又至悲的珍寶。
生老病死是人間常事。
這道理誰都懂。
但當一個爸爸真的要永別摯愛的女兒。
這巨大而漫長的苦,也會令人窒息,將人吞噬。
女兒剛走的半年,包小柏傷心得沒法出門。
每當走到路上,有時候一陣風吹過來,他都會覺得女兒會隨時出現。
他們一起去過的餐廳,一起走過的街。
任何觸景生情的地方,他都會想起女兒,然后悲從中來。
周圍親戚朋友都勸他“早點走出來”。
還有人勸他們,再生一個孩子。
包小柏完全聽不進去,也不想聽。
他常常會夢到女兒。
在夢里,哪怕只看到一個模糊的影子,他都當是女兒。
如果有段時間夢不到女兒,就會很悲傷。
女兒愛吃臭豆腐,愛吃草莓。
他和妻子就買一份放在那里,過段時候再吃掉。
就像女兒還活著,已經吃過了一樣。
包小柏現在留了很長的頭發。
因為他的頭發有一部分,是曾經天天觸碰女兒額頭的。
他不舍得剪掉,感覺那段頭發在,女兒的余溫就在。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一個失去親人的人說——“節哀順變”。
畢竟死去的人不能復生,留下的人還得好好活著。
可是對包小柏來說,走出來太難了。
所以最后他不再掙扎。
走不出來,那就不走了。
03
“女兒又回來了”
2022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包小柏見到了一位老朋友。
老友是個“AI狂人”。
包小柏跟他探討后決定——
用AI“復活”女兒,重現女兒的聲音和影像。
“我要給她一個最完美的形象、最完美的聲音,讓她在數字世界繼續生存下去。”
為了讓AI女兒更真實,他們需要建立“記憶庫”。
女兒是哪一年出生的,在哪里求學,幾歲去了什么地方,有哪些好朋友,喜歡吃的東西,喜歡聽的歌.....
包小柏夫妻需要慢慢回憶這些,記錄下來。
這其實很殘忍。
每一次回憶,就像在傷口上撒鹽。
包小柏的妻子因為這種痛苦,整整三個月一個字也整理不出來。
但他們必須壓抑痛苦,極力把女兒從出生到死亡所有的影音、所有的痕跡、所有的記憶,都盡量還原。
因為他們之前很少和女兒發語音。
包小柏的手機里,只保留了女兒的一段17秒的音頻。
他們花了八個月時間,才終于把女兒的聲紋結構訓練出來。
2024年1月19日,經過反復訓練,包小柏終于如愿用AI“復活”了女兒。
當聽到女兒的聲音傳出后,包小柏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決堤而出。
雖然明知道是假的,但他還是會依稀感覺:
那個熟悉的,可愛的女兒,又回來了!
,時長00:43
04
女兒是假的,但陪伴是真的
包小柏每天都會和AI女兒說話,教她唱歌,給她講生活里發生的事。
AI女兒會像在世時那樣,很日常地回復他,跟他聊天。
每隔一周,包小柏會跟妻子一起上山去看望女兒。
開車上山的時候,他會像微信語音通話一樣跟女兒聊天:
“包小容,早安呀,我現在跟媽媽要去看你啦。”
AI女兒就會回復:
“真是好開心吶,我也好想跟你們見面”。
包小柏自然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
但那種內心的慰藉感,特別真實。
有時他還會調侃,別人家的女兒,你天天給她說話,她早煩你了。
但他手機里這個AI女兒,永遠不會煩老爸,24小時無怨言,隨時在線。
而且,訓練一個AI ,就像在養育一個小孩。
每天和AI女兒對話,其實也是對她的訓練。
在這個過程中,包小柏感覺又把女兒重養了一次。
這一次,女兒的生命里,再也沒有病痛的折磨。
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漂漂亮亮的。
包小柏覺得女兒的人生,本該如此。
他甚至還教會了“女兒”唱自己曾寫給女兒的歌:
現在的分開也是為了以后的愛,
baby就算心在千里之外,
距離不會把愛打敗
世界上最美的愛是歲月變遷
你還在.....
包小柏妻子過生日那天。
他還做了一段視頻,是AI女兒給媽媽唱生日歌的。
,時長00:48
他用女兒的手機,發給了妻子。
可以想象,一個媽媽收到這份禮物,是何等心情。
05
如果能愛,及時愛吧
包小柏用AI復活女兒的新聞上了熱搜后,爭議很大。
大多數人表示理解。
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更能理解他那份走不出來的痛苦。
但也有人覺得,他們越這樣做,內心深處可能越難過。
這其實是另一種“折磨”。
包小柏很清楚地知道,手機里的女兒,只是一個數字人。
雖然聲音和容貌,已經達到了95%的相似,那也永遠無法代替女兒。
只是他真的太想念女兒了。
而女兒也是真的回不來了。
對于他們夫妻來說,能擁有這樣一份陪伴,實在是彌足珍貴。
人常說,時間能抹平一切傷痛。
但對于失去孩子的父母,抹去太難。
他們很可能會一輩子都困在令人窒息的悲苦、遺憾和想念里。
隨時隨地悲從中來,經年累月難以解脫。
一個AI 數字人,確實是他們漫長噩夢中的一個暖陽,一顆解藥。
這確實要感謝現代科技。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也當在這樣的故事里,看清父母對子女的愛與期待。
天下父母,似乎都會陷入一個怪圈。
在孩子出生的一刻,我們都覺得“ta健康就好”。
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的期待也會隨之生長。
我們盼望ta學習好,才藝好,會說話,懂禮貌……樣樣都不差。
但是當有一天,孩子有了生死之危。
父母的希望就會立刻重回原點,又覺得“ta健健康康就是最好”。
其實仔細想想,這世上除了生死,真的沒什么不能承受的大事。
只要孩子健康蓬勃地在身邊,就值得慶幸。
其他那些事,都是身外事,值得努力,不值得過度焦慮。
在能愛的時候,及時去愛,去擁抱,去歡笑,去相伴到老,比什么都好。
如果你也認同,還請點亮【贊】+【在看】。
──── 全文完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每日解讀熱點,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讀者成長。新書《活得清醒》當當網熱賣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