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靈的AE10在我心目中不是旗艦卻勝似旗艦,它不再像是和某一個自家播放器同期推出的附屬品,而是擁有一個“獨立人格”的產品,也是山靈近幾年所有的耳塞作品中最可以稱得上“高級”的一個型號。今年的北京耳機展上,山靈一口氣帶來了海量的新品展出,包括一些他們比較拿手的臺機、CD機,這些作為山靈二三十年的老本行,他們很多時候只需要正常發揮就可以在市場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AE10可以說是那次的意外之喜。當然,也可能和山靈的品牌調性有關,我確實沒有抱著很高的預期去聽,存在一些反差感。
山靈做便攜耳塞、或者做所有便攜類產品的策略,都多多少少會考慮一些傳統兩聲道音響用戶的需求,再說的直白點,這類音響用戶對便攜市場可能存在的一些狹隘認知,比如當年山靈全系列里我評價最高的型號是2個動圈,一個MG600、一個MG800,但其實這兩者在山靈的銷售渠道里是賣的比較差的兩個,其中原因也許大家能猜到,那就是“為什么我花一樣的錢,你只給我一個動圈單元?”這個理論放在耳機圈子里可能會鬧笑話,卻是山靈這樣的品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同理,對于大家而言可能已經審美疲勞的耳塞調音開關功能,在山靈的用戶群體里可能又屬于特別新鮮好玩的玩意兒。在單元配置上,AE10有十顆動鐵,其中六顆標注了來自于樓氏和聲揚。而在具體寫聲音之前,我也是給山靈的宣傳語打個彎彎,那就是AE10雖然重點宣傳的是低頻,但它本身的低頻量感并不會很夸張,而且整體還是偏雜食向的調音。
AE10的外形,不論是腔體還是原線、接插件的設計、配色的呼應,以及實際的做工質感都稱得上是美觀、精湛,星空樣式的面板看起來頗有層次、深邃,光澤感十足,同時也因為比較容易折射光線,在拍攝的時候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難度。雖然美丑這個事兒見仁見智,但我認為AE10應該在大眾審美里是比較好看的那類東西。這次AE10依然標配了很多不同風格的耳塞套,在考慮換前端、換線之前,大家一定要多搭一搭玩一玩,山靈所選配的這些耳塞套聲音風格迥異,能夠帶來不遜于換前端、換線的效果,但出于篇幅原因這里就不做展開。
標配的同軸結構8股18芯原配線在線身的部分是金色與黑色的交織,接插件的部分同樣有對應的配色,原配收納盒、清潔布、外包裝配色都形成了對應的審美呼應。山靈的原配線用料選材一向都很苛刻,是我目前接觸過的品牌里比較舍得下料和花功夫的,不僅僅會考慮產地、純度、結構、成本等因素,也會在聲音層面做深度的適配,我曾經多次在山靈的原配線中聽出他們原線所想表達的調音傾向,是整體耳塞調音環節的一個重要部分。
AE10是典型的低阻高敏設計,而且它本身的特性是在不同的播放器上有著相對穩定的聲音調性,包括山靈自家的一些中低端播放器和小尾巴都能發揮出很好的框架與信息量表現。AE10的十動鐵帶來的信息量能夠實打實讓你覺得在聽一個“高分辨率”耳機,就好比看到4K屏幕播放的真4K片源,看到全畫幅高像素相機照出來的照片一樣,你對細節的感知是不需要通過什么截取、放大、對比的,它實打實地讓你感覺到“清晰”,以很自然的方式宏觀地呈現在你耳朵里。很多時候,經驗不夠豐富的用戶也可能會被一些虛假的“解析力”而影響判斷,比如銳度、亮度、顆粒感等,這些屬于音色方面的屬性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可能好像細節更豐富。我相信,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樣是真正真實的、且有層次的信息量,AE10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參考。
直到我在調整AE10的調音開關時才發現它的出廠預設模式是“靚麗”,但即便是在這個模式之下,也依然能夠聽到非常高質量的低頻表現,包括但不限于充沛的量感、適度的形體大小、深邃的下潛、以及在氛圍濃郁的前提下還能夠保持低頻的輪廓與紋理細節。得益于山靈在低頻的處理上給單元增加了額外的專用共鳴腔來實現這樣的效果,最終所呈現出的低頻是猛烈的、深沉的、又富有彈性的效果,而且作為一個純動鐵耳塞,不論是低頻還是其他的部分,AE10的密度沒有任何的淤積、溢出的感覺,而是非常輕盈且流暢的,久聽不累,就好比在聽一個密度略高一些的單動圈的那種質感,會讓我想起幾個專業做耳塞的友商,比如64家的那種空氣感、比如UM家早期鈦勢系列的動鐵對“圈味”的調音處理。
山靈作為耳塞領域的后來者,我認為他們已經充分吸收了許多大廠的調音經驗,并用晚輩的姿態呈現出了自己的誠意,比如除了密度這一項以外,其實AE10的硬素質表現和自家的Majestic是沒有太明顯差距的,包括它空間感的球狀呈現非常立體,但因為結像相對厚實的緣故,所以不會在聽覺上顯得很開闊,但實際的【絕對值】是足夠寬大的。
雖然這么類比不嚴謹,但你能夠在AE10身上聽到許多山靈自家播放器調音風格的影子,如果找幾個型號做參考的話,我覺得是類似于UA3、M6 Ultra、M9這種風格,聲音醇厚但框架凝實清晰,沒有明顯的銳度和突兀的棱角感、高頻的峰值能量,我甚至懷疑山靈故意在密度和高頻能量感上做了點減法,即便是靚麗模式,AE10的高頻都非常的自然溫婉流暢,雖然調音有一定的HuFi“傾向”,但并沒有真的涂抹細節或者模糊化結像,有不錯的模擬味表達,尤其是高頻的器樂結像凝實度非常優秀。不論是管樂、弦樂、還是鋼琴、豎琴,AE10都能夠非常明確地感知到聲音輪廓的位置以及變化,換言之,AE10的相位表現做的極為優秀,不僅三頻音色高度統一、聲場結像也足夠健康。其實這么多年來我們都在談圈鐵銜接、靜電銜接、平板銜接,其實純動鐵的銜接從來也都是有技術含量、考驗聲音審美的環節,并非不同發聲單元才存在相關的分頻難度。
在標準模式下,AE10的高頻能量往回收了一點、形體會更加精致一些,在聽一些小編制曲目時反而是標準模式會顯得更加干凈利落,尤其是器樂的Solo質感和細節上表現更佳,而人聲模式和氛圍模式的縱深要稍弱一點,但如果不是在特定音源下反復對比的話也許不一定能反映出來。但總體而言,AE10的縱深還是沒有跳躍出這個價位的水平,強項更多的還是在信息量、結像、低頻的動態以及中頻醇厚度上,低頻雖然是它的營銷核心,但并沒有通過“致死量”的方式來實現,而是在相對健康的前提下強化低頻細節、共鳴感。除此之外,我認為山靈把很多的功夫花在了平衡聲音的三頻密度協調性以及如何讓聲音更自然地呈現細節與結像的打磨中。人聲的部分也是一貫的穩定發揮,會讓我聯想起MG600那種溫潤、松弛、帶一點慵懶質感的、偏抒情的人聲,聽老港臺、爵士都是一截,聽偏輕快的那種女聲的話會稍微偏老一些,可以通過靚麗模式、或者搭配類似M5 Ultra、M7這種結像更精致、聲音更清亮的設備來解決。
再次不嚴謹地總結一下,我認為這是山靈第一次在便攜耳塞中呈現出近似高級音響系統才有的那種安定感、寬松度,以及非常自然的信息量春風化雨般地“溶解”在了空氣中、混響中,而不是通過雕刻銳度的方式灌輸給你,這也是許多國產友商做的不好的地方。今年山靈家族的便攜耳塞產品,隨著ME600、AE10等優秀作品的誕生,我認為山靈在耳塞產品線的硬實力上已經又更上了一個臺階,而且AE10也是一款不需要任何同期的播放器做互補、直接放在主流耳塞市場里都足夠能打的一個型號。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