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份二手機市場價格出現了直線崩盤的現象,今天就來揭秘背后的邏輯,看看究竟是市場規律還是有誰在背后操控,誰又是最大的受益者?本文通過分析近幾年的手機價格波動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些發現。
分析二手機市場前我們回顧一下每年新機發布的價格走勢,我們以今年的iPhone16ProMax 256G為例,10月份的平臺售價已降至9199元,深圳的補貼價更是低至8999元。雙11期間,部分平臺更是直接以8999元開售,到了11月初直接干到了8900左右,這個時候一大波用戶上車,大家注意這個時間節點。
我們再來看一下二手iPhone的價格,我們以iPhone14ProMax 128G為例,發售兩年之久的iPhone14ProMax在6000元左右徘徊大半年(正常應該在5000元左右),10月份的回收價格為5500多元,10月底11月初的回收價格降到了4400元,跌幅超過1000元了。而正常情況下iPhone14ProMax的價格是每年貶值2000元左右,大家可以換算。
先看商家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新機發布時間,iPhone14ProMax更換到iPhone16ProMax需要補4000~5000元左右,換新的人不會特別多,這個時候有一個神秘力量開始布局操控市場,放出風聲稱有外單需要100萬臺iPhone14ProMax,這個時候,B端收手機的上架開始大量回收,價格也不短內卷,這段時間iPhone14ProMax的價格不減反升,各個B端都會真正的拿出自己的資金做“高價回收”,價格可以做到5500以上。
但是,收機器是有周期的,大小商販轉售+運輸,有時候周期可能要拉到半個月,而且上下游之間是有信息差的,上游不說停止收機器,下游就一直回收,頂著C端用戶的心理預期回收,這個時候其實真正收上來的機器不低于300萬臺。新機發售之后,布局的人只需要一句話,爆倉停收,上面不收了,下面回收或者正在路上的機器全部砸手上了,蝴蝶效應就導致了整個行情斷崖式下跌,跌回到正常價格,今年的國慶節很多大的B端就虧著這里。
我們再來看消費者:
iPhone的消費者基本分為三類:每年換新價格不敏感者、精打細算換新的打工人、性價比黨二手機人,首先每年換新的我們不考慮,我們重點考慮精打細算換新、性價比黨二手機的人群。
精打細算換新的人群在新機發布之后會因為換新機需要加4000~5000元,會猶豫糾結,正好有一個高價回收機器筆正常時間多買一千多元,然后持幣官網到雙十一之后上車某“百億補貼”,補貼降低的一千元+回收多的一千元,開開心心兩千元把iPhone14ProMax更換到iPhone16ProMax。
性價比黨二手機的人群在經歷了新機發布之后有換機的欲望,新機是不可能的,iPhone14ProMax二手機此時的價格也是在6000元左右,而到了10月底11月初,iPhone14ProMax的靚價格降低到了5000元以內,這個時候性價比黨二手機的人群果斷上車,合適的價格買到了合適的產品,此外5000元左右的iPhone14ProMax與新機的體驗差很多嗎?其實體驗真的差不了多少,這一部分人面對超高性價比的體驗被蘋果生態捆綁。
二手機的行情+新機的價格變化是不是非常巧合,蘋果每年會說控價新品價格,但是近幾年都是在破發,新機價格都在“被需要的時候”猛猛的被往下拉,尤其是各個電商平臺,蘋果的控價政策呢?還是本身主動在為刺激市場做一些調整。(PS:外加一些機器會被動變卡,以上的“市場行情”一遍一遍上演)
縱觀整場,B端回收商家用自己的現金流給別人做嫁衣,受益者是誰? 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手機母公司和消費者。消費者高價賣出,低價買入,感覺撿到便宜;蘋果公司新機銷量大幅上升,再加上電商平臺的雙11補貼,銷量更是節節攀升。面對這樣的市場B端回收商家如何破局?注意市場流速,避免陷入資本的陷阱,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資本運作和心理戰結合”的戰場;而作為普通消費者,看到好的機會就上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