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末中國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后,各界翹首以盼中國經濟的強勢復蘇。
從剛剛公布的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等數據看,經濟已經開始呈現“弱復蘇”跡象,但也還存在一些隱憂。
制造業PMI持續回升,工業經濟延續“弱復蘇”
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3%,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
近1年中國制造業PMI走勢(圖/國家統計局)
結合近1年以來的走勢可以看到,今年5月份以來制造業PMI長時間都在50%以下的收縮區間。
這顯示作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近半年的工業經濟總體處于比較低迷的狀態。
但10月份開始的制造業PMI重新回到50%以上的擴張區間,達到50.1%,反映了工業經濟景氣度提升。
而11月份的制造業PMI更進一步擴張到50.3%,說過工業經濟的“弱復蘇”還在延續。
服務業和建筑業仍然低迷
11月份制造業延續復蘇態勢,但是“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卻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重新回到為50.0%的臨界點。
近1年“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走勢(圖/國家統計局)
這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如果按行業分,主要包括“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
這其中,11月份的“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9.7%,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
這個指數從今年4月以來是直線下降,也反映了當前房地產和基建行業仍然還處在下行的狀態。
近1年“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走勢(圖/國家統計局)
時代變化確實太快,房地產和基建曾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但如今兩者都持續在走下坡路,轉而成為制約經濟的因素。
這樣天壤之別的轉換,其實就在幾年時間里完成的,確實也讓人不勝唏噓。
服務業方面,11月份的“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再結合近1年的走勢看,除了今年一季度有個短暫的沖高之外,其余月份都是在50%的臨界點附近徘徊。
這也反映了當前國內消費仍然低迷,還不足以有效支撐經濟增長。
近1年“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走勢(圖/國家統計局)
經濟復蘇任重道遠,實現“內循環”是關鍵
綜合下來看,10月以來除了制造業持續小幅回升之外,服務業、建筑業等仍然處于相對低迷的狀態。
所以可以說,當前的經濟有復蘇的跡象,但勢頭還不明顯、基礎還不穩固,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另外,關于制造業景氣度的回升,也要進一步甄別是否是因為特朗普當選后,中國企業趕著在加征關稅前出貨,而不是國內自身需求的擴張。
隨著歐美啟動新一輪貿易戰,中國的外需正在面臨重大的不確定性。
未來,擴大內需、構建“消費型經濟”,真正實現“內循環”來支撐經濟,才是中國經濟的長遠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