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一個父親為女兒復仇的決心,如果你也看過《因果報應》的話。
截止12月1日,印度懸疑神作《因果報應》上映6天,票房1825萬。
雖然票房不是很理想,但作為高能復仇爽片,劇情高潮迭起,反轉又反轉,豆瓣開分8.7,得到觀眾一致好評。
影片的原名叫《Maharaja》,就是電影主人公的名字瑪哈拉賈,中文譯名《因果報應》。
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
一是作惡多端的人最終自食其果,得到應有的報應。
二是五金老板做的惡,機緣巧合的傷害到自己的女兒身上,他受不了對女兒的愧疚而自殺。
壞人做的惡連累妻女也跟著倒霉,害人害己害家人。
理發師瑪哈拉賈大鬧警局,因為他的女兒喬蒂被壞人殘忍迫害,真相和正義無處可尋。
看到視為珍寶的女兒奄奄一息地躺在搶救室,憨厚老實的底層父親只能以身設局。
他懸賞70萬要為一個價值300元的垃圾桶立案。沒有人理解,如果蒼天沒有正義,那就自己用剃須刀殺出一條復仇血路。
電影用多線插敘、倒敘,增加了懸疑感,趣味性、人文關懷、對黑暗的批判都體現的完美,算得上是今年最好的社會派推理電影。
很多地方都暗藏著細節,深埋的反轉也十分合理,二刷的時候經常會感慨,原來某個鏡頭已經早有暗示。
故事的時間線跨越了十多年,從瑪哈拉賈的頭發顏色就可以看出。
好人復仇以暴制暴不加克制,沒有太多的道德顧慮,這是影片的爽感之一。
電影有一點值得夸贊,那就是它沒有讓女性觀眾感到不適。
鏡頭沒有仔細展現女性受辱和被凌虐的姿態,侵犯戲多是懟著施暴者的嘴臉拍。
降低了女性觀眾的恐懼和不適,也體現了主創團隊的人文關懷。
編劇用了非常多的有效技巧,像時間詭計,人物的有限視角,信息斷裂等等。
電影里頻繁出現的垃圾桶寓意深刻,它被父女倆命名為(Lakshmi)拉克希米。
Lakshmi在印度教中象征著財富、繁榮、美好和好運的女神。
如同喬蒂在瑪哈拉賈的心中,也是美好的女神。拉克希米和喬蒂一樣都是守護神。
垃圾桶里插滿鮮花,體現了希望帶來的力量是無窮的。
它連接生死、親情與命運轉折,看似普通,卻是這個家庭的神圣象征,寄托著二人向往內心平靜和幸福的心愿。
正如喬蒂說出的那句震撼人心的臺詞:
“別以為你對我做的事有什么大不了,我不會崩潰的,我會忘了這件事。”
“是我對你的慈悲饒了你一命,你可以活下去!”
垃圾桶的存在不僅是劇情的點綴,更是一種隱喻,“哪怕身處泥濘,也要開出最鮮艷的花,女性贊歌是勇氣,是受害者絕不自毀。”
劇情最爽的地方莫過于瑪哈拉賈在倉庫中被歹徒圍攻,而他變身戰神完成絕地反殺。
觀眾的心也跟著痛快和解氣,但看到他發紅的眼眶,很快會忍不住落淚。
瑪哈拉賈拿著刀,一下、兩下、三下……出刀速度在雙手的顫抖中越來越慢。
直到捅第21刀時,他終于停了下來,這滿是憤恨、連續捅出的21刀,不是這位父親的極限,而是人類體力的極限。
你以為只有電影敢這么拍?實際上,現實生活中也發生過真實的案件。
1981年,一位德國母親在法庭上對奸殺女兒的兇手連開八槍,將裝瘋賣傻馬上就要逃脫懲罰的惡徒當場擊斃。
和瑪哈拉賈的21刀一樣,這八槍不是母親的極限,而是槍的極限。
父母與孩子最深厚的感情莫過如此,孩子是父母的軟肋,更是他們觸碰不得的底線。
瑪哈拉賈有沒有告發五金老板?從電影的細節可以看出,他沒有。
五金老板沒強暴女兒也算是導演的刻意仁慈,但不管怎樣,作惡之人終會得到報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