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會為了面子、名聲,而不給跟下屬計較嗎?
領導的忍,大度,大氣,真的是愛惜羽毛的原因嗎?
很多人覺得,下屬得罪了領導,下屬功勞太大,領導不好意思下手,不好意思跟下屬計較,為了展示自己的大度,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所以,就放過了一些得罪過自己的下屬,就善待那些功勞很大但是不服管教的下屬。
領導真的是怕名聲壞了,不好意思下手嗎?絕對不是這樣。
咱們就拿劉邦來說。
劉邦平定天下,靠的不是他自己打下來的,靠的是別人幫他打下來的,主要人物韓信、彭越、英布,還有他身邊的那些功狗,曹參、樊噲、周勃等。
但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劉邦真的做得很到位。
劉邦一開始并沒有想殺死韓信,也沒有想殺死彭越,而是給了韓信機會,只是把韓信貶為淮陰候,也沒有為難彭越,只是把彭越發配到蜀地,并沒有趕盡殺絕,他真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嗎?怕名聲有污點嗎?
當然不是這樣!
領導固然愛面子,愛名聲,但是,一旦涉及到他的利益,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如果劉邦愛名聲的話,跟項羽簽訂楚漢和約之后,就不會翻臉馬上帶兵追擊項羽了。
劉邦為什么一開始有沒有殺韓信和彭越,只是把他們降爵,或者是貶為庶民?
因為那時候,韓信、彭越對劉邦來說,已經沒有實力來威脅到劉邦了。
并不是因為劉邦多么愛名聲。
劉邦大度的背后,真正的原因蒯通、欒布點了出來。
劉邦處死了彭越,把人頭掛在洛陽的城門上,然后發話:誰敢祭奠彭越,統統掉腦袋。
但是,彭越的梁國大夫欒布出差回來,發現老板沒了,卻跑過來祭奠彭越。
劉邦自然要說到做到,要把欒布給煮了,但是,欒布的一番話,讓劉邦意識到,想當皇帝的人多了,殺是殺不完的,欒布死與不死,意義重大。活著的欒布,更有利于安定人心,穩住局面。
同樣,韓信死后,蒯通也被抓到了劉邦面前,作為曾經鼓動韓信背叛劉邦的謀士,蒯通也被拉到了鍋邊,隨時有可能扔進鍋里煮了。
而蒯通也是一番話,讓劉邦赦免了他。
劉邦沒有殺欒布、蒯通,是因為他怕留下不好的名聲嗎?不是!
劉邦是為了安撫那些內心忐忑的功臣們!
連殺韓信、彭越,隨便找個理由就動手,那幫功狗還能睡好嗎?
領導不是怕名聲臭,臭了可以洗干凈,名聲有了污點,可以洗白。
蒯通、欒布之所以能夠從劉邦手里逃過一劫,那是因為他們看透了劉邦的核心利益(天下穩定),而韓信和彭越一開始并沒有被劉邦徹底清算,也并不是因為劉邦愛護名聲,而是劉邦怕引起其他將領的連鎖反應。
所以說,領導絕對不是愛名聲、好面子,這個表面背后的本質是他要維護核心利益,一旦他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脅,什么名聲面子,全都不要了,先把壞事做盡,回頭再找一批人給他洗掉就行了。
歷史那還不是你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嘛!
史書這東西,還不是你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嗎?
不是美化自己,就是污蔑別人,真正的史書,有幾句話是真的呢?
所以說,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樣,你的核心利益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什么名聲、道德、律法等等束縛你的,都是次要的。
你覺得是這樣嗎?
更多深度解讀內容,歡迎訂閱我的專欄《劉邦的啟示》,為你解讀劉邦底層逆襲的謀略智慧。
讀史學謀略,有位又有為。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謀略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