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對商鞅呈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評價,有正面評價,也有負面評價。
西漢御史大夫桑弘羊評價商鞅:
昔商君相秦也,內(nèi)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shè)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余,是以征敵伐國,攘地斥境,不賦百姓而師以贍。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盡西河而民不苦。
商鞅在秦國做丞相,在國內(nèi)建立法律制度,嚴格執(zhí)行,整頓政治和教化,使奸詐虛偽的人無處容身,對外設(shè)置獲取百倍利益的措施,征收山川湖澤的賦稅,國家富裕百姓強盛,器械精良,物資豐富,征伐敵國,開拓疆土,不用向百姓征收賦稅而軍隊的供給充足,所以財用不枯竭而百姓沒有察覺,領(lǐng)土擴展到西河而百姓不覺得困苦。
商鞅變法
這是對商鞅的正面評價,桑弘羊擅長搞經(jīng)濟和財政工作,因此對商鞅變法中對經(jīng)濟的影響深刻。
劉邦弟弟劉交的五世孫、西漢著名經(jīng)學(xué)家劉歆評價商鞅:
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nèi)急耕織之業(yè)以富國,外重戰(zhàn)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nèi)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商鞅變法沒有其它的想法,對公事極為負責從不考慮私事,對內(nèi)使百姓急于耕種紡織而讓國家富強,對外重視并獎勵軍功而讓士卒積極,執(zhí)法嚴格,對內(nèi)不顧及貴族,對外不論關(guān)系是否親近都一視同仁,所以法律一出違法的事就沒人做了,奸詐的人就無處藏身。
劉歆是劉向的兒子,是西漢的宗室成員,這同樣是對商鞅的正面評價。
商鞅變法有秦孝公的支持
《史記 商君列傳》: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shù),挾持浮說,非其質(zhì)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相對來說,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就是負面的。
司馬遷說:商君的天性就是個殘忍沒有恩德的人,他當初用帝王之道游說秦孝公,憑借著虛飾浮說,不是他自身的資質(zhì),靠著秦孝公寵臣景監(jiān)的推薦,等到被重用,就刑罰公子虔,欺騙魏將公子卬,不聽趙良的規(guī)勸,足以證明商君殘忍少恩了。我曾經(jīng)讀過商君開塞耕戰(zhàn)的書籍,其內(nèi)容和他本身的作為相類似。但最終還是在秦國落得個謀反的惡名,這是有緣故的呀!
司馬遷認為商鞅刻薄寡恩
司馬遷對商鞅的負面評價,主要是認為商鞅是個刻薄寡恩的人,也就是酷吏,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商鞅是法家,實行是變法,法律本來就不講人情世故,犯了法就要處罰,如果商鞅還要講恩情的話,那對他有恩情的人犯了法,就不處罰了嗎?
司馬遷對商鞅評價,多出于儒家與法家之爭。
同為儒家的賈誼也對商鞅是負面評價,賈誼在《治安策》中評價商鞅:
商君違禮義,棄倫理,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
商鞅違背禮義,背棄倫理,一心只想兼并天下,他的新法推行了兩年,秦國的風俗日益敗壞,賈誼講了一大堆風俗敗壞的事,比如富有家庭兒子長大后要分家,貧窮的家庭兒子長大后到富人家中當上門女婿,婆婆來拿簸箕掃帚,兒媳就口出惡言,兒媳婦抱著懷中吃奶的嬰兒,就跟公爹鬼混。
賈誼說商鞅違背禮義,背棄倫理
賈誼說的這些事,是否有根據(jù)不得而知,但這跟商鞅變法有什么關(guān)系,賈誼跟商鞅明顯也是儒家與法家之爭。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之后,對商鞅的負面評價就越來越多了,漢武帝所謂的獨尊儒術(shù),也不過是在法家治國的基礎(chǔ)上尊重儒術(shù),而不是放棄法家拿儒家來治國,儒家是治不了國的。
《戰(zhàn)國策 秦一》: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史記 商君列傳》: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戰(zhàn)國策》記載了商鞅被車裂之后,秦國人并不可憐他。秦國人為什么不可憐他?
因為商鞅執(zhí)法嚴格,相傳商鞅在渭水邊處決囚犯,一次性殺了七百多人,渭水都被染紅,商鞅作為法家,他是嚴格執(zhí)法的,對他的各種評價也說到商鞅嚴格執(zhí)法,對于法家來說,沒有法外開恩之說,犯了法就是要受處罰,任何人都一樣,哪怕是太子犯法,商鞅把太子的兩個老師都處以肉刑,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字。
太子犯法,太子的老師被處罰
商鞅這種做法是把雙刃劍,正面意義就是導(dǎo)致秦人非常守法,路人拾遺,治安非常好,負面意義就是刑法嚴酷,動不動就殺人,人生在世,哪有不犯錯的,一犯錯就會把命都丟了。
因此商鞅在百姓心目中就是酷吏的形象,對他當然就不會可憐。
《史記》記載了商鞅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王公貴族都怨恨他。這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商鞅廢除了世襲世祿制,貴族不再是生來就是貴族,也要跟百姓一樣去拿軍功換爵位,貴族別說怨恨他,殺他的心都有。
所以秦孝公一死,這些舊貴族全部聯(lián)合起來陷害商鞅謀反,秦惠文王作為親君,想要立威,又想收回軍政大權(quán),要知道商鞅是新君的巨大威脅,他在秦國變法多年,手握軍政大權(quán),是秦孝公一心在背后護著商鞅,秦孝公一死,商鞅的后臺倒了,自然就遭到了清算。
秦惠文王也算是明君,雖然殺了商鞅,但并沒有廢除商鞅變法,秦國依然繼續(xù)維持變法,才變得越來越強大。
商鞅執(zhí)法非常嚴格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為秦國打下富國強兵的基礎(chǔ),才有后來的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但商鞅因為變法得罪了秦國的百姓、貴族、國君,再加上后來儒家文人的負面評價,才導(dǎo)致后來的名聲變得不好,其實商鞅的名聲一直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商鞅是正面的,有人認為商鞅是負面的。
我個人的意見是贊同毛主席對商鞅的評價,毛主席是這樣評價商鞅的: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試一披吾國四千余年之紀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當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戰(zhàn)事正殷。舉國疲勞,不堪言狀。于是而欲戰(zhàn)勝諸國,統(tǒng)一中原,不綦難哉?于是而變法之令出,其法懲奸宄以保人民之權(quán)利,務(wù)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執(zhí)政者之具費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國國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數(shù)千年來民智黑暗、國幾蹈于淪亡之慘境有由來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