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的行省制度在幾百年前的元代就已經建立了,從元代之后,明清也是如此,不同的只有省份的數量,而制度一直存在。
一直到新中國仍是如此,而桂林作為廣西地區(qū)的行省省會更是由來已久。
將近一千年來桂林都是作為廣西的省會,但在新中國建立之后,關于廣西地區(qū)的省會設置一直爭議不斷,當時的相關部門圍繞廣西省會所在地著實費了一番腦筋。
省會之爭
1949年,廣西解放,中央決策層在商定廣西省會所在地的時候出現了意見分歧。
一方面,不少人認為應該繼續(xù)沿用桂林作為廣西省會的設定,另外也有人認為我們應當和國民黨反動分子徹底割裂,另尋他處作為廣西的省會城市。
而當時的“桂林派”表示桂林擁有異常深厚的歷史底蘊,也有相當完善的文化、工業(yè)、商業(yè)等體系,基礎設施也很完備,作為省會城市無論如何都很合適。
再加上桂林的旅游資源也很完美,未來如果發(fā)展旅游業(yè),桂林完全可以起到廣西的支柱作用。
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將柳州作為廣西的新省會,原因和定義武漢作為湖北省會一樣。
因為柳州是當地的交通樞紐,工業(yè)完備,而且鐵路線發(fā)達,未來發(fā)展?jié)摿O為巨大。
更重要的是,柳州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易攻難守,如果未來和鄰國發(fā)生沖突,這里會是極為重要的一個作戰(zhàn)中心。
而剩下的一些人則認為南寧更合適,因為南寧本來就是人民政府所在地,距離邊境更近,戰(zhàn)略意義相比柳州更加強大。
雖然南寧沒有柳州那么發(fā)達的陸路運輸資源,但水路運輸可是其他地區(qū)無法比擬的。
不僅可以推動周邊國家貿易,更能作為經濟的周轉要塞,實在是一個一舉三得的好地方。
委員們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決定干脆將問題提交中央,讓毛主席定奪。
之后各個委員都將廣西省省會的城市意見總結上報,詳細的寫出了各種城市的優(yōu)點缺點,而毛主席拿到這些不同建議之后,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在南寧的介紹上批下了同意二字。
一錘定音
毛主席給出的原因其實也不算復雜,首先,南寧有很大的革命群眾資源,而且是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地理位置上融合了柳州和桂林的優(yōu)點。
水路運輸資源也是無法改變的,鐵路以后可以再建,但挖出一片海可做不到,于是,毛主席決定,省會定在南寧市。
對于仍舊此起彼伏的反對聲音,毛主席在匯報中表示。
現在南寧所面臨的都只是“皮外傷”,外表看上去掛了彩,但打打繃帶,養(yǎng)一養(yǎng)就好,病的并不重。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之下,南寧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修路、基建、剿匪工作。
除此之外,主席還特意交代羅瑞卿,一定要確保廣西南寧和云南昆明以及廣東廣州和北京之間彼此都有直達的飛機航班,加強聯系。
經過幾個月的高強度剿匪和修路,廣西南寧的社會秩序基本恢復,在省會的代表中,要求省會搬遷的聲音越來越小。
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廣西的社會秩序恢復,交通和工商業(yè)也開始運轉。
更重要的是,困擾南寧人民多年的匪患問題,也終于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解放軍把他們全給安排了。
1955年,韋國清受中央選派赴廣西任職,韋國清作為過去革命戰(zhàn)爭中的名將,從百色起義開始就一直南征北戰(zhàn),最終成為了紅軍的軍團長。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韋國清也表現出了極為優(yōu)秀的戰(zhàn)爭天賦,深得毛主席的賞識和信任。
韋國清任職之時,就一直對南寧作為廣西省會這件事頗有微詞,而在其就任3年之后的1958年。
南寧會議期間,韋國清就曾經直接對毛主席提出希望將廣西的省會搬遷到柳州的想法。
他給出的思路是,目前柳州處于廣西中心,經過多年發(fā)展,柳州市的交通優(yōu)勢更為明顯,工業(yè)、教育行業(yè)也進步迅速。
且柳州周邊有大批大批待開發(fā)的荒地,作為未來城市發(fā)展的備用地塊很適合。
且其就任省長之后,一直在廣西的各個行業(yè)和層面上著手調查。
甚至經常親自走訪各個城市,將廣西的地理、經濟、社會結構、風土人情甚至是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現狀都記錄在案。
而經過他幾年的調查發(fā)現,柳州位于廣西的中心區(qū)域,具備更為良好的交通與工業(yè)基礎。
有了這兩個大前提,學校、工廠、農業(yè)都是可以得到極大發(fā)展的。
高瞻遠矚
對于韋國清的提議,毛主席用北京做了個例子,主席表示,首都位置沒有選在中國的版圖的正中心。
是因為需要考量整個國家的各種要素,包括戰(zhàn)略、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
主席也知道柳州不管是發(fā)展?jié)摿€是當前形勢都更適合作為省會城市。
但南寧臨近龍州、欽州灣等國防要地,這是柳州最為缺乏且最為需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南寧可成為連接云南、廣西和廣東西部經濟走廊的樞紐,進而帶動整個西南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
雖然韋國清面對毛主席的親口答復仍有一些困惑,但毛主席卻哈哈笑著對他說“關于廣西省會這件事上,你要聽我的話才好嘛。”
之后再一次向韋國清仔細地分析了其他一些省份的省會設置情況,韋國清聽罷,也放棄了自己的柳州省會計劃,開始著手大力發(fā)展南寧市。
果不其然,在這之后的日子里,真如毛主席所說,南寧不僅穩(wěn)固了省會地位,而且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在經濟和交通方面超越了柳州,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超越了桂林,搖身一變真正地成為了廣西乃至西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而韋國清也在這段時間里對南寧下了大力氣,不僅在經濟和文化上著手建設,也沒忘了在自己的老本行——軍事上下文章。
在黨和人民的齊心協力下,南寧的發(fā)展極為迅速,并且憑借海運陸運兩個大法寶,帶動了周邊地區(qū)乃至周邊國家的發(fā)展,這證明了當年決策的前瞻性與正確性。
1992年,國家把廣西南寧列成開放城市,和廣東深圳一樣,廣西南寧也承擔起了改革開放對外貿易的責任。
這不僅讓南寧的經濟水平飛速增高,更是讓南寧成為輻射周邊諸國的經濟中心。
在區(qū)域發(fā)展上再一次給自己加了一把油,以至于在當時很多南亞國家眼里,南寧就是他們心中最繁華的城市。
而這一切,都歸功于當時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和極具戰(zhàn)略眼光和智慧的決定。
相信在之后的日子里,南寧作為廣西省會,必然高歌猛進,承擔好自己應有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