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鐘一
在電視劇《一簾幽夢》中,姐姐綠萍因失去一條腿而一蹶不振,妹妹紫菱默默流淚,費云帆卻怒吼道:“那個時候你不過是失去了一條腿,可紫菱也失去了半條命和她的愛情!”這些臺詞在今天或許會被認為“價值觀扭曲”,但是對于曾經無數青澀心靈來說,它們卻是深深烙印在腦海里的青春記憶。而這些人物的悲歡離合,恰恰是瓊瑤的世界,她通過文字,讓這些情感穿越時光,刻畫了一個時代的愛情與遺憾。
瓊瑤,這個曾經的“言情教母”,今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據臺媒報道,今天下午1點22分許,知名作家瓊瑤在家去世,享年86歲。瓊瑤代表作有《窗外》《還珠格格》《煙雨濛濛》。
她的社交媒體更新了一則“遺書”,“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后的大事‘作主’?!?/p>
01
不及格少女
瓊瑤的名字背后藏著一段頗為波折的成長經歷。出生于1938年,原名陳喆,她的筆名來源于《詩經·衛風·木瓜》中的一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意指若有愛,必不吝回報。
她的童年,伴隨著戰火與逃難而艱難度過,甚至在一次逃亡中,她的兩個弟弟失蹤,父母一度想要自盡。經歷了如此悲苦的成長,她的內心卻并未因此變得冷漠,相反,早年的動蕩造就了她對生活、對愛有著更加敏感的體悟。
盡管家庭背景優渥,父親是國文教授,母親也是文人,但瓊瑤自小便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她的數學成績慘不忍睹,而盡管文學天賦初顯,年僅九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她依然覺得自己不如家中其他優秀的親人。尤其是當她的妹妹考了98分而她的數學考卷僅得20分時,那份自卑感幾乎讓她想要結束自己的一生。幸運的是,最終她被母親救回,才有了后來的文學之路。
在瓊瑤的青春歲月里,最深刻的記憶無疑是她的初戀——那位國文老師蔣仁。比她年長25歲的蔣仁,早年喪妻,儒雅的氣質與深沉的情感吸引了年輕的瓊瑤。盡管這段感情最終未能圓滿,但卻成為她寫作的源泉。她將這段情感的波折與心碎,化為《窗外》這本小說,并借此表達自己對愛的渴望與迷茫。書中女主江雁容的經歷與瓊瑤如出一轍,情感的失落與追求注定了她的筆端成就。
瓊瑤用她的文字讓無數人感同身受,而她的情感經歷也同樣鑄就了她的文學創作。從此,瓊瑤開始了她的文學旅程,用小說撫慰自己,也撫慰了無數人受傷的心靈。
無論瓊瑤走到哪里,愛情似乎總是她作品的核心。在她的世界里,愛情是最值得追求的理想,甚至比人生的其他一切都更重要。從《梅花三弄》到《還珠格格》,她筆下的愛情故事不僅成就了電視劇的經典,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然而,瓊瑤的愛情觀也并非沒有爭議。她的作品充滿了理想化的愛情,女主角總是無辜、柔弱、堅韌而全心投入。而這種對于愛的極致追求,不僅得到了無數觀眾的熱愛,也遭到了不少批評。李敖曾在文章中直言:“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重新努力去做一個更大的寫作者?!彼J為瓊瑤過于沉溺于愛情與細膩的情感描寫,而忽視了社會的廣闊與復雜。但瓊瑤卻始終不為所動,她認為愛情無關時代,永遠不會過時。
02
永遠的青春記憶
隨著瓊瑤的作品逐漸成名,她的私人生活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她與丈夫平鑫濤的婚姻,曾因第三者的標簽而遭受非議。
盡管如此,瓊瑤卻坦然面對,她自稱是“商人”,而非藝術家。她始終認為,自己的作品與愛情只是自己生活的延伸,文學創作從來不應被高估。
瓊瑤的生活似乎總是被愛情與創作糾纏,直到今天,她仍舊保持著對愛情的執著與追問。每當夜幕降臨,她與丈夫一起坐在玻璃屋頂下,安靜地觀看電影,仿佛時間也為她們停滯。然而,現實也并不總是如她筆下的浪漫故事那么完美。丈夫的疾病讓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她開始質疑曾經的“天長地久”是否真的存在。
即便是在耄耋之年,她依舊筆耕不輟,依舊在不斷的創作中尋找著生命的意義。無論是因《梅花烙》的版權官司,還是與丈夫的日常關懷,她總是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她的作品或許永遠不會被文學界所推崇,但她的影響力卻無法被忽視。
瓊瑤的一生,是“愛”字的兩面。它既讓她成就了無數感人的愛情故事,也讓她的內心歷經了無數掙扎與痛苦。無論如何,她的作品和她的情感世界,已經成為一代人青春的記憶,成為了無數人心中最柔軟的一部分。
瓊瑤的故事,永遠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青春。
監制 | 薛曉燕李志維
審核| 鐘一 碧晗
文 | 鐘一
排版 | 若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