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2月4日訊:
此前,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大陸高校師生團赴臺交流,當時來自復旦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宋思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臺灣為“中國臺北”。
這四個字一出,猶如一顆深水炸彈,直接給民進黨當局沉重一擊,給正在竄訪的賴清德潑了一盆冷水。
正因如此,臺綠營一下子破防了,稱宋思瑤四個字有意“矮化臺灣”,是對臺的不友好等等。
為了表示報復,臺陸委會主委邱垂正開始百般刁難。
他先是宣稱,參訪團沒有遵守所謂“書面申請書承諾”,是不合理的,有理由撤銷大陸訪團活動。
接著,又開始放大事態,大肆抨擊宋思瑤稱,她發表了與活動無關的“政治性言論”,造成了島內社會不安,將邀集相關部門,將進行“行政處分”。
為何這小小的四個字,會引發如此的軒然大波呢?
只能說,對于臺獨分子和綠營來說,在兩岸外貿、經濟、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他們早已變得“驚弓之鳥”了。
在多位民進黨“立委”妄言大陸學生在矮化臺島,在進行統戰,在吃臺灣豆腐之后,臺陸委會發聲了,表示:
“對于大陸學生的‘不妥發言’,傷害臺灣人民的感情,深表遺憾,希望主辦單位馬英九基金會適當時候向臺島民眾說明,盡好相應責任,提醒大陸訪臺團不要再有‘不當言論’。”
臺陸委會這番話,就不是一個旨在促進兩岸交流的部門說出的話,試問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大陸學生宋思瑤稱“中國臺北隊”有什么不妥?
他們的“嚴正態度”看似是在捍衛臺灣人的尊嚴,但實際上,卻暴露出了綠營那種玻璃心般脆弱、自欺欺人的本質。
要知道,根據行之有年的“奧運模式”,中國臺灣地區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的英文名為“Chinese Taipei”,中文翻譯為“中國臺北”或“中國的臺北”。
而實際上,臺灣一直使用的是“中華臺北”,明顯帶有想要跟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有所區隔”的意思。
但事實上,對于臺當局堅持使用“中華臺北”的稱呼,大陸方面其實一直以來以尊重、包容的態度對待,未持任何異議。
可這并不并意味著,將Chinese Taipei譯作“中國臺北”有什么問題。
同時,這也是大陸媒體和民眾長期以來的慣用稱呼。
由此,宋思瑤的說法一點問題沒有,臺陸委會卻稱其為“不妥言論”不僅毫無道理,還將其扭曲為“政治性言論與宣傳”更是莫名其妙。
至今,島內還有不少人很不愿意聽到“中國臺北”四個字,也不愿意聽劉德華的《中國人》。
其根源在于,自卑與自負交織的陰暗心態。
他們一方面回避臺灣規定中的“國家統一”“兩岸一國”,另一方面對涉及“中”的表述過度敏感,并貶低大陸以維持優越感。
不過對于綠營們的抨擊,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以及臺灣重量級人物馬英九,很快也做出了回應。
先是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為大陸學生宋思瑤鳴不平,表示:民進黨太雙標了,欺負一個20歲的大學小女生。
卻不敢處理以“中國臺灣”到大陸做生意的前“綠委”鄭運鵬,以及家族在上海開銀行的賴辦副秘書長何志偉,完全就是欺軟怕硬。
隨后,馬英九辦公室表示,臺棒球隊,叫中國臺北可以,叫中國臺灣也可以,因為我們同屬一個中國。
可以說,馬英九在為大陸學生遭受不公正待遇而發聲鳴不平之時,再次在民進黨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他直截了當地指出兩岸同屬一中,而不是選擇逃避或模糊這一事實。
這種坦誠和勇氣,相較于國民黨內部某些當權派的含糊其辭和妥協態度,無疑顯得更為堅定和有力。
兩岸若要實現真正的和平統一,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能夠像馬英九一樣,勇于直面現實,甚至超越他的步伐,將統一的理念真正付諸實踐。
最后,我們必須明確指出,在國際賽事的舞臺上,從來就不存在所謂的“臺灣隊”,只有代表著中國臺北的隊伍。
這一事實充分彰顯了世界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尊重與認可,也是此前“九二共識”的具體表現,以及兩岸人民的共同期望。
臺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位不容置疑。
那些所謂的“臺灣隊”說辭,不過是“臺獨”分子自我陶醉和欺騙的幌子罷了。
讀者們,關于“臺綠營對宋思瑤言論的抨擊”,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