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場以“尋寶紹興·與紹共興”為主題的品牌發布會暨尋寶記非遺門店開業慶典在紹興城市廣場隆重舉行。在這場盛會上,尋寶記被中國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授予“中國地方美食傳承基地”稱號。
中國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秘書長申華偉出席本次活動,并為尋寶記頒發獎牌。他表示:“尋寶記巧妙融合守正創新的理念,與紹興千年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深入探索美食與文化相結合之路,必將為本地和外地客人打開又一扇深入了解紹興文化的大門。”
地方菜,是地域文化最接地氣的載體
尋寶記,名副其實的中國地方菜引領者
中國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由《中國商界》雜志社主辦。自成立以來,通過與行業協會和餐飲企業的合作,推動地方美食的發展,提升地方菜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中國地方美食傳承基地,由中國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頒發,對象是在中國地方菜發展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對餐飲企業的持續經營時間、經營規模、菜品特色、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品牌培育都有明確的要求。
地方菜,是千百年來人民生活智慧與生活審美的濃縮,是地域文化最具親和力、最接地氣的載體,也是人們了解一方水土最好的方式,已成為當今餐飲行業與文化行業兼容并蓄協同發展的消費熱點。
中國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認為:“紹興菜是中國地方菜這一輪發展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尋寶記紹興菜,在菜品創新、文化融合等方面不斷探索,勇于突破,在全國餐飲界引發很大影響,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地方菜引領者。”
傳承紹興菜,弘揚紹興文化
中國地方美食傳承基地,尋寶記實至名歸
紹興菜的發展具有代表性。“20多年前,走在紹興的街頭,是看不見紹興菜的店招的。但是如今走走紹興的街頭,滿眼盡是紹興菜。”近二十多年來紹興菜所經歷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國地方菜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6000余年歷史的紹興菜,有著極為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極大的傳承價值。尋寶記創始人張亮說:“餐飲是傳播紹興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窗口,所以我們做好紹興菜,并且與紹興這個城市的文化充分融合,相互賦能,共同發展,這就是與紹共興。”
“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守正創新地去研發紹興菜。”比如黃酒布丁,就是一道中西融合的創新紹興菜,既有紹興味兒又有國際范兒。紹興花雕醉龍蝦也是守正創新的紹興菜典范,“紹興過去沒有自己口味的小龍蝦,所以我們借用醉蟹的一個做法,做了一個花雕醉龍蝦,這樣我們就有了紹興口味的小龍蝦。”
尋寶記積極探索諸多渠道,致力于讓紹興文化 “活” 起來,從而更加立體地傳播紹興文化。“我們把紹興黃酒、紹興越劇,紹興菜串聯起來,讓品紹興黃酒、看紹興戲、吃紹興菜成為沉浸式體驗紹興文化的美好回憶。”尋寶記還研發了許多以紹興名人為主題的文化宴,比如紹興宴、陽明伯府宴等。
如今的尋寶記,已經成為紹興美食名片。無數游客慕名而來,有不少游客將吃紹興菜作為旅游的目的之一。尋寶記首店所在的倉橋直街歷史街區,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紹興菜打卡一條街”。
尋寶記被授予 “中國地方美食傳承基地”,實至名歸。
傳承是地方菜發展的基礎
尋寶記: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厚重的地域文化,為地方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是地方菜取之不盡的寶庫。地方菜的發展不僅關乎餐飲業,更可以成為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促進地域文化發展、擴大地域影響力的一張金名片。
深耕地域文化的地方菜,傳承是其發展的基礎。因為傳承,地方菜才延續了地方菜的特色,才稱之為地方菜。因為傳承,地方菜與地域文化的融合更為緊密。因為傳承,地方菜才葆有了自己的靈魂,有了自己的氣質。沒有傳承,地方菜就失去了自己的根脈。
對于傳承,張亮有自己的理解:“再正宗的紹興菜也需要年輕人喜歡吃,這樣才能傳承下去。”沒有創新,墨守成規的地方菜很難在新環境下生存。沒有創新,偏安一隅的地方菜很難有新的發展空間。沒有創新,失去生存空間的地方菜,也就失去了傳承。
中國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秘書長申華偉表示:“紹興菜這種與城市共興的發展形式,也將為全國地方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范式,將鼓舞更多地方菜從業者,推動地方菜與城市文化、地域文化、非遺相結合,把菜品打造為文化的載體,把文化融于菜品,讓美食成為一方文化最響亮的代名詞。”與紹共興,是紹興菜的選擇,值得其它地方菜借鑒。
創新,即最好的傳承。傳承舊傳統,創造新傳統。尋寶記仍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