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石,也被稱為尿酸結晶,是由于長期高尿酸血癥導致的尿酸鹽在身體各部位,尤其是關節和軟組織中沉積形成的。
這種沉積會引發炎癥反應,造成關節紅腫、熱痛等癥狀,嚴重影響痛風人士的生活質量。然而,通過做好以下十件事,我們就能有效地阻止尿酸結晶成痛風石,從而避免痛風的發作。
01 痛風急性發作及時止痛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一定要遵醫囑,在24小時內口服對癥的消炎止痛藥。
另外痛風急性發作期,痛風人士盡量減少活動,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必要時拄拐杖或輪椅出行。
冷敷可以減緩腫痛關節局部組織胺的釋放,減輕組織對疼痛的敏感性,也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減輕腫痛關節微循環及周圍組織的滲出和腫脹,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可以選擇冷毛巾、自制冰袋(冰水混合物),如果是固體冰袋,建議外面裹一層毛巾或薄衣物,避免冰塊與皮膚直接接觸而造成凍傷。一般每次敷 20 ~ 30 分鐘,每隔 1 ~ 2 小時一次,當腫痛癥狀有所緩解后,可以每隔 3 ~ 4 小時敷一次。
02 規范降尿酸直至達標
血尿酸高于420μmol/L這個濃度,就增加尿酸鹽結晶沉積的風險;而血尿酸在360μmol/L以下,尿酸鹽結晶就不容易沉積。
降尿酸的目標是預防急性痛風發作、預防痛風石的產生、促進痛風結晶的溶解以及預防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出現。因此,需要將血尿酸保持在360μmol/L以下,如果有痛風石的話,則需要保持在300μmol/L以下。
03 清理關節尿酸鹽結晶
如果出現尿酸鹽結晶導致的機械性損傷、關節功能故障等情況,就需要通過針刀鏡或關節鏡對肌肉骨骼系統內沉積的尿酸鹽結晶進行清理,一般來說是清除人體關節組織的晶體和關節內游離的尿酸鹽結晶。
04 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高尿酸血癥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進食過量、避免饑一頓飽一頓。同時要保持每一頓飲食都七分飽和低熱量,限制高嘌呤食物、高鹽食物、高脂肪食物、高果糖食物及飲料的攝入,避免啤酒、白酒和黃酒的攝入。
尤其一邊吃高嘌呤飲食、一邊喝酒對身體更不好;同時也要注意不能營養不良,均衡攝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
05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飲食習慣,也包括其他相關的習慣,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尿酸降低,也可以避免反復發作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主要包括避免晝夜顛倒,不要讓自己過于勞累;年輕人要避免長期熬夜或加班。
保持每周3~5次步行、快步走、游泳、慢騎自行車、慢跑等適當的有氧運動;避免久坐久站,讓身體不過度放松也不過度勞累;注意保暖,夏天吹空調或者冬天在戶外都要注意保護好四肢容易溫度變低的關節。
06 適當增加每日飲水量
每天保證2500ml以上的飲水量,讓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果有出汗,也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尿酸濃縮;多喝水不是喝碳酸飲料或者是酒水,而是喝白開水。
07 保護腎臟不被破壞
腎結石的形成與尿液中尿酸濃度及尿液的 pH 值有關,酸性尿及尿中尿酸濃度升高是尿酸性腎結石的主要危險因素。
尿酸鹽結晶在酸性環境下易于析出,長期沉積于腎臟形成腎結石,沉積于關節周圍或皮下形成痛風石,研究顯示腎結石是痛風石的危險因素,可能與兩者有著相似的發病基礎有關。
08 避免其他代謝綜合征
減肥也是健康生活,合理減肥,每周減0.5~1.0公斤,讓體重能低于理想體重的10%以上。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性病的出現,讓尿酸降下來的時候,身體其他異常指標也降下來。
09 讓日常生活舒心減壓
不少高尿酸血癥人士發作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因為壓力過大。壓力是許多生活方式誘發病的危險因素,也是痛風發作的誘因,這與人在緊張時整體代謝狀態有關。
當捕捉到壓力的信號后,就要學會讓身體和心靈都得到休息,通過興趣、運動等放松身心的活動,或者是通過讀書、散步、與動物相處、看電影、聽音樂等來釋放壓力和轉化心情。
10 學會樹立目標做好自我管理
痛風人士一定要將尿酸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對尿酸的管理一定要重視連續性。要學會定期復查,在一對一官方客服指導下檢測尿酸控制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