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始的12月,中國重慶·科學會堂(以下簡稱:科學會堂)將迎來新的挑戰——
由工信部火炬中心主辦,市科技局、市經信委、管委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此舉辦,包含總決賽、頒獎典禮、產業對接會、參觀考察等環節。該總決賽是首次在重慶舉辦,也是科學會堂自投入運營以來承接的首場全國性技術創新競賽。
科學會堂地處重慶高新區科學大道與高新大道交叉處,幾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大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氣勢恢宏的單體建筑,發揮“以會帶展 會展結合”的運營優勢,正日益成為西部(重慶)科學城乃至整個重慶科技創新賦能策源地和產業凝聚交流展示地。
那么,科學會堂是如何煉成的?
▲科學會堂。雷鍵 攝
探訪:會議廳未見一根柱
記者走進科學會堂二層的登錄大廳,陽光的照耀下,玻璃幕墻仿佛化身為光的媒介,將自然光線引入建筑內部,營造出明亮而寬敞的空間感。
步入會堂二層長江廳,只見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為即將開啟的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做準備。
▲科學會堂內部。雷鍵 攝
在會堂的三層,幾十間不同大小的多功能會議室,寬敞的空間內未見一根立柱,整體視野開闊。高新開發集團下屬城市建設集團項目現場代表林濟高告訴記者,只要移動會議室內的隔斷,就能將多個小會議室合并成一個大會議室。
據介紹,科學會堂有兩個面積1.3萬平方米的可自由分割的大型展廳,以及面積6300平方米的無柱多功能廳和面積5800平方米的無柱宴會廳,可以滿足多樣化的會議需求。
結構:整個建筑渾然一體
“為了創造多個超大型無柱空間,施工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三層72米大跨度鋼桁架疊合技術,在西南地區尚屬首例,像搭積木一樣堆砌完成。”林濟高說。
▲科學會堂。雷鍵 攝
此外,科學會堂建筑內部落實綠色低碳理念,應用多項新型綠色節能技術,搭建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全方位提升運營品質與能效,打造舒適、智能的場館空間。
如,采用高效的制冷設備,優化設計參數和機房內部管網系統,搭配智能化控制系統,達到高效機房的最佳能耗和性能表現,實現年節省電量約113萬KWh,節能率達30%。
再如,制冷系統。一般的大型建筑制冷,都是采用由電機驅動的普通離心壓縮機。而科學會堂采用了由永磁電機驅動的磁懸浮離心壓縮機,后者可降低噪音、減少機械損耗,更加高效節能。
這樣一來,科學會堂這個“龐然大物”,盡管是鋼桁架疊合技術修建的,但整個建筑渾然一體,看不到任何鋼架焊接的痕跡。
暢行其間,有一種特別開闊和通透的感覺。
定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作為重慶市級重點項目之一,科學會堂項目被納入《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3年重大項目清單》,是重慶市及西部(重慶)科學城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服務國家創新需要的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是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標志性、引領性工程與城市名片。
如此,科學會堂周邊的高能級配套也在逐步提升。
航拍鏡頭下,會堂左側是一片被璀璨燈光點綴得如夢似幻的建筑群,由重慶科學會堂華邑酒店和重慶科學會堂假日酒店構成,擁有702間各型客房。
▲夜間航拍科學會堂。雷鍵 攝
另外,軌道7號線一期此前公布的含谷南站也確定為科學會堂站(在建中);且含谷站沿線南移,大幅度靠近科學會堂站,顯然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科學會堂所在片區。
▲科學會堂及周邊路網。雷鍵 攝
據重慶高新區建設局透露,軌道交通7號線還將連接科學城高鐵站,實現科學會堂與科學城高鐵站的直達,而科學城高鐵站則通過高鐵線路連接成都、武漢、上海等重要大城市。
可見,未來科學會堂內外通達將十分便捷。
再者,科學會堂周邊不僅有金鳳實驗室、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一大批重點科創平臺,還有科學城首批產業樓宇項目科學谷數智科創園,它們讓科學會堂擁有各類創新資源涌出,也推動其成為人才交流的匯聚地。
▲科學會堂。雷鍵 攝
可以說,科學城給科學會堂片區這么多城市資源,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以平衡產業、城市、人的關系,推動科學會堂代表重慶高新區的形象,成為面向全國和國際的一張金名片。
這個12月,除了承接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外,還有萬靈杯全國高校電競嘉年華、2024中國西部科技創新生態發展大會……隨著這些會議的推進,科學會堂猶如科學城這朵鳳冠上的一顆璀璨之珠,得天獨厚,成為重慶的未來之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