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亮劍》19集中有這樣一個搞笑劇情:解放戰爭中,2師師長李云龍親自率隊突襲了老對手楚云飛的指揮部,楚云飛倉皇逃跑,偵查連長段鵬需要繼續追擊楚云飛,便用封條封了楚云飛的倉庫,讓士兵王有勝看守。
換上一身嶄新裝備的王有勝是得意至極,不斷向友軍打招呼,然而,樂極生悲,王有勝的招搖,引起了五師士兵注意,然后,王有勝被一巴掌打到在地,物資被搶,王有勝坐在地上蹬著兩條小短腿,是又哭又罵,恰巧李云龍路過,王有勝趕緊跑去哭訴:“師長,他們五師的人搶咱們東西,還打人!”。
李云龍聽后,怒發沖冠,拔出腰間的手槍,對著空中便放了一槍:“他娘的,誰敢動?老子他娘的突突了你們狗日的......有能耐自己去繳獲,才是漢子,老子不是地主老財,用不著你們來打土豪......”。
然后,李云龍把王有勝叫到身邊,問是誰打的他,讓王有勝打回來,有了師長撐腰,王有勝也硬氣了,臉上猶有兩道淚痕的他,抬手就是兩巴掌。
《亮劍》,是小說改編,有戲劇化成分,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上,有沒有人敢在繳獲的物資上貼封條,把物資搞到自己部隊呢?還真有,他便是《亮劍》李云龍和丁偉原型之一的鐘偉。
一、高溝之戰,一戰成名
鐘偉,湖南平江人,出身貧寒農家,1928年,17歲的參加革命,1929年,在長子鐘來良8個月大時,跟隨部隊離開家鄉,先后經歷5次反圍剿,到長征結束時,鐘偉已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紅十五軍七十八師政治部主任,此后,又先后參加東征、西征。
抗日戰爭爆發后,鐘偉先后在抗日軍政大學、蘇北抗大五分校任職,后來擔任淮海軍區第四支隊司令員、團長、副旅長等職,勝戰連連。
鐘偉的成名之戰,與《亮劍》開篇,挖壕溝手榴彈轟炸日軍那一戰很像,只不過情形略有不同而已。
1944年4月,蘇北軍區集結7個團,對蘇北高溝、楊口的日偽據點展開進攻,這兩個據點,日偽軍也就2000余人,若是正面作戰,對抗日隊伍來說,根本不是一盤兒菜,奈何,高溝、楊口是蘇北東部是日軍進攻蘇北根據地的重要關口,對這里極為重視,大小據點、炮樓幾十個,相互守望,給八路軍造成極大困擾。
經過浴血奮戰,八路軍清掃了高溝附近日偽軍大小據點,但卻對高溝無可奈何,原因無他,日偽軍在高溝下了極大功夫,四周不僅有高達5、6米的圍墻,圍墻之內,有鋼筋水泥鑄成的大碉堡,城墻之外,還有一條8米多寬的壕溝,再加上高溝內的日偽軍裝備精良,火力極猛,對于武器裝備簡陋的八路軍來說,幾乎不可能拿下,數次進攻,都無功而返,最后,攻克高溝的任務落在了鐘偉的頭上。
得到這一任務,鐘偉立即召集部下開會,最終決定用土辦法,挖坑道接近圍墻,經過兩晝夜的努力,坑道終于到了圍墻下,隨著一聲爆炸聲,圍墻轟然倒塌,鐘偉率隊率軍攻入城內,以極小的代價取得最終勝利。
這一戰,鐘偉威名遠揚,他所在的四支隊,也成地方雜牌軍迅速成長為蘇北軍區抗日主力。
1946年,第十旅旅長的鐘偉率部投身東北戰場,成為林彪麾下一員,在鐘偉的帶領下,第十旅捷報連連,很快升任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極得四野領導喜愛。
除了能打勝戰,鐘偉也是個“霸王”性格,每逢攻城戰,勝券在握之時,鐘偉總會親自提筆寫下不少“XX部隊繳獲”字樣的封條,城破之后,便會貼在軍械、糧食、物資之上,歸自己的部隊所有。
一次,鐘偉的部下甚至將封條貼在了友軍兩輛路過的彈藥車上,因為此事兒,雙方發生爭執,鐘偉到現場后,理直氣壯:“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國民黨!”,最后,強勢卸下這輛車彈藥。
對于鐘偉的“無賴”舉動,他的友軍是氣憤不已,甚至狀告到總部,但鐘偉總是振振有詞:“有封條為證!”。
從這一點看,李云龍幾乎完全“繼承”了鐘偉的性格。
二、血戰聞家臺,讓俘虜跑步辨高官
1947年11月,經過秋季攻勢后,國軍在東北已無優勢,開始收縮兵力,對長春、沈陽等地固守,而解放軍,則趁機展開冬季攻勢,分別包圍法庫、彰武、新立屯等地,兵鋒直指沈陽,12月28日,解放軍攻克彰武,殲敵10000余人。
彰武丟失,陳誠慌了,立即調集5個軍,15萬個師,從沈陽、新民、鐵嶺兵分三路,向北進攻,想要趁解放軍兵力薄弱之機,解法庫、新立屯之圍。
面對氣勢洶洶的敵軍,解放軍決定,在運動戰中逐個擊破,1月5日,由陳林達率領的國民黨新5軍,被東北野戰軍二縱、三縱、七縱包圍在聞家臺,生死關頭,陳林達急了,不斷向陳誠求救,但陳誠卻想以陳林達這支隊伍為誘餌,吸引解放軍主力,命令他堅守三天,并讓周邊部隊火速增援。
新5軍是陳誠的主力部隊之一,全副美械化裝備,聽聞這個消息,時任二縱隊五師師長的鐘偉興奮不已立即請戰,說是能拿下聞家臺,并向林彪提了2個要求,一是由他指揮,二是重炮要集中。
當時的鐘偉已是東北野戰軍出了名的悍將,他說能拿下聞家臺,就一定有把握,略一思索,林彪便點頭同意,還將兩個炮兵團調給鐘偉指揮。
得到任命后,鐘偉立即開始布置作戰,當時,是東北最寒冷的時候,而且連日大雪,雪深齊膝,第一件事兒便是下令挖雪壕,再潑上水,立刻就變成了一條堅硬戰壕,從林彪那里要來的炮兵團,向前線推進。
1月7日清晨,60門大炮齊射,片刻功夫,敵軍在聞家臺的工事,便被轟得七零八落,攻破新5軍陣地后,解放軍蜂擁而上,僅僅1個小時,便攻克聞家臺,俘虜大批敵軍。
打了大勝戰的鐘偉,是眉開眼笑,聲稱這是“一生中打得最干凈利落的戰斗”。
然而攻破文家臺后,卻發生了一件怪事兒,只見士兵,卻不見長官,因為這些人,已經換上士兵衣服,混進了士兵中,想要分辨極難。
消息傳到鐘偉耳中,鐘偉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讓俘虜們跑步!
國軍將領,一個個養尊處優,錦衣玉食,體能哪里能跟戰士們比?在跑步中,一個個掉隊,鐘偉便命人將掉隊的人抓起來審問,事后發現,大部分都是敵軍軍官,而且還抓到了新5軍軍長陳林達。
三、不滿軍銜,為彭德懷仗義執言
因為會打仗,肯動腦,鐘偉很快脫穎而出,1948年初,升任十二縱隊司令員,11月,升任第四野戰軍49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廣西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等職。
1955年授銜,鐘偉被授予少將軍銜,對于這一評定,他是極為不滿,揚言要將勛章掛在狗尾巴上,此事傳到上司林彪耳中,林彪對鐘偉是一通訓斥,傳到主席耳中,主席確實呵呵一笑。
其實,給鐘偉一個少將軍銜,確實有些低,畢竟,和鐘偉職位相當的黃永勝、梁興初等人,都是中將軍銜,可無奈鐘偉資歷淺,按評級標準,只能是少將。
知道鐘偉委屈,主席也做了相應“補償”,比如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一職,便是主席點名。
授銜之時,鐘偉年僅44歲,又如此受青睞,按理說,應該前途無量才是,可到60年代,鐘偉卻離開軍隊,在農業廳、農墾部任職去了,怎么回事呢?這還要從一次仗義執言說起。
1959年,廬山會議中,因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提了一點意見,彭德懷陷入困境,同年8月的一次會議中,有人便舊事重提,那很久以前的事情說事兒,說30年代,彭老總曾槍斃了一位一軍團連長。
恰巧此事兒鐘偉有參與,便大聲道:“槍斃那個干部你們在場嗎?事情是我干的,彭總不在場,他不知道這件事情。”。
緊接著,他解釋了這件事兒的來龍去脈,是越說越氣,又將話題引到了黃克誠與黃金的事情上,說那么多黃金,要用汽車才能拉走,黃克誠往哪里放?直言是別有用心的人扯舊賬,挑事端。
因為仗義執言,鐘偉被請了出去,從此離開軍營,而且因為此事兒,在浩劫中受盡苦楚。
1974年,66歲的彭老總離開人世,據說在病逝前,還提到鐘偉,對他當年的公道話,依舊感激不已。
1979年,鐘偉得到平反,已經68歲的他很想再回軍中,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這一愿望未能實現。
1982年,鐘偉走完人生旅程,享年7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