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瓊瑤自己的感情史可能就是一部狗血的電視劇!
近日,在瓊瑤辭世之后,有關她的相關話題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連她的感情史也被眾多網友扒的一干二凈。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瓊瑤和第二任丈夫平鑫濤之間的情感故事,這段愛情是既讓人深感心痛與感動,又伴隨著不少的爭議與非議。
同時在細心的網友深扒之下發現,當年瓊瑤的母親竟對平鑫濤作出“又要風流又要家庭,玩弄瓊瑤只為幫他賺錢”如此犀利的評價。
那么在這評價的背后究竟有何不為人知的隱情?
師生戀的禁忌
瓊瑤于1938年誕生,年僅四歲的她,便隨同家人踏上了逃亡之,當時瓊瑤的兩個弟弟在途中丟失,父母接近崩潰,在輕生之際,因不放心瓊瑤而選擇活下來。
在兩個弟弟被成功找回之后,瓊瑤的小妹妹也來到了這個世界,隨后全家遷居至臺灣,從此開啟了安穩寧靜的生活新篇章。
然而,自那之后,瓊瑤便再也無法獲取母親的肯定了。
由于在數學考試中僅得了20分,她遭到了母親的嚴厲責備,之后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并付諸行動,所幸最終被成功救回。
在臨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瓊瑤的母親日復一日地向她灌輸“若考不上大學,便是全家人的失敗”的觀念,這給瓊瑤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使她時常陷入恍惚狀態,而內心的重壓也無處排解。
就在這時,一位比她年長25歲的國文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中給予了瓊瑤關懷與慰藉,成為了她黯淡生活中的唯一希望之光,在相互的陪伴中,兩人逐漸萌生了特別的情愫,從而開啟了一段禁忌之戀。
后來瓊瑤因高考落榜,經受不住母親的哭喊,又一次選擇了輕生,而她和自己國文老師的戀情也被爆了出來。
因瓊瑤母親與其父親就是“師生戀”,一路經歷波折,她深知其中的不易,所以瓊瑤的母親對女兒的這段師生戀表示強烈的反對,不想讓女兒重走自己的老路。
之后瓊瑤的母親便把這一切都算到了老師的頭上,并將此事上報給了警方,最終導致這位老師被解聘并離開臺北。
據了解,這位國文老師一生未婚,瓊瑤曾多次嘗試與他取得聯系,但遺憾的是,兩人始終未能成功相見,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婚姻狀況的制約,也可能是瓊瑤內心對老師的愧疚之情所致。
但這段獨特的經歷后來啟發了瓊瑤創作她的早期作品《窗外》,并且極大地影響了她的婚姻觀念與擇偶標準。
第一段婚姻
當國文老師離職之后,瓊瑤的母親向瓊瑤提出了再次參加高考的要求,可惜的是她又落榜了。
從那之后瓊瑤就選擇放棄考學,開啟了她的作家之路。
在瓊瑤21歲那年,她意外地與自己的首任丈夫慶筠相識。
慶筠曾是瓊瑤父親門下的學生,由于兩人都熱愛文學,這份共同的興趣逐漸拉近了他們的距離,最終走到了一起。
瓊瑤與慶筠的戀情同樣遭遇了瓊瑤父母的反對。原因在于,慶筠家境貧寒,住在一間由幾片木板搭建而成的小屋里,每當風起時,房屋便搖搖晃晃,這使得瓊瑤的父母認為慶筠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養活瓊瑤。
但慶筠是除了國文老師以外,唯一一個欣賞她的人,她還是選擇從家中逃出,租房子和慶筠結婚。
然而,一般而言,婚姻若不被父母所看好,便難以收獲真正的幸福,婚后由于經濟問題兩人并不幸福,瓊瑤擔任起了家庭主婦,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寫作。
而后瓊瑤的作品越寫越多,而慶筠卻怎么也寫不出來了,這使家里的氛圍越來越壓抑,慶筠下班了便去賭錢,變得越來越不負責任。
《窗外》的出版更是使這段關系變得岌岌可危,慶筠知曉這本書是瓊瑤以自己的感情經歷而作后,無法接受,甚至登報批判瓊瑤的所作所為。
父母也對這本書頗有微詞,直言是一部“風流自傳”,是“出賣父母賺錢”。
而在這時,她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濤的出現,使她空虛的內心得到了安慰。
因此,在1964年,瓊瑤做出了離婚的決定,并獨自承擔起撫養兒子陳中維的責任,成為了一位單親媽媽。
第二段婚姻
瓊瑤與平鑫濤的初次相遇可以回溯到1963年,那時瓊瑤尚處于其創作生涯的初期階段,而平鑫濤則已經是皇冠雜志社的掌舵人。
瓊瑤將她那部自傳體長篇小說《窗外》投稿給了《皇冠》雜志,作為該雜志的社長,平鑫濤對瓊瑤的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贊賞,并親自撰寫了一封信給她,正是這封信,成為了兩人相識并深入了解彼此的契機。
平鑫濤最初對瓊瑤只有對她文才的仰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情感逐漸發展。
平鑫濤對瓊瑤流露出的憐惜與關懷之情,為他們之間情感的萌芽與發展鋪設了起點。
在那個時期,平鑫濤已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在對彼此的欣賞、感激、敬佩及深深的依賴中,兩人的關系逐漸拉近,共同開啟了一段復雜而微妙的情感旅程。
當然,這段感情自然也沒能得到瓊瑤父母的認可。
196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又將這段關系推向了高潮,瓊瑤的妹妹在平鑫濤駕駛時出了意外,為了保護平鑫濤,瓊瑤果斷地選擇替他頂罪。
但平鑫濤卻因太緊張而袒露了真相,其母親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將平鑫濤趕了出去,
并對瓊瑤說:“這種男人又要家庭,又要兒女,又要事業,又要風流名氣,最后毀掉的是你,平鑫濤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利用你為《皇冠》賺錢。”
瓊瑤在聽了母親的話后,被許多網友將瓊瑤視為“愛情至上主義者”,甚至是“戀愛腦”的瓊瑤,這一次也展現出了清醒的頭腦,于是便向平鑫濤提出了分手。
但平鑫濤堅持要和瓊瑤再見一面,在路上二人發生了爭執,平鑫濤讓瓊瑤下了車,自己卻加速沖向懸崖,瓊瑤見此立即阻止了他,兩人在懸崖邊相擁而泣。
經歷這件事后,瓊瑤覺得這輩子兩人都無法割舍了。
細數兩人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足足持續了長達六十余年之久,這段關系在當時社會引發了極大的爭議,瓊瑤甚至一度被指責為“第三者”插足了別人的婚姻。
可即便如此,瓊瑤仍然堅信自己與平鑫濤之間是一段真摯的情感,她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即便要背負起“第三者”的罵名,也毅然決然地選擇與平鑫濤共度余生。
在平鑫濤的晚年時期,他因罹患失智癥和中風而住院治療。在此期間,瓊瑤與平鑫濤的子女就是否插管產生了深刻的分歧。
瓊瑤堅持認為應讓平鑫濤保持尊嚴地離世,而平鑫濤的子女則傾向于繼續采取治療措施,以盡可能地延長父親的生命。這場圍繞是否應該為平鑫濤進行插管的爭議,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盡管心存不愿,瓊瑤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然而,遺憾的是,平鑫濤最終還是因病離世。
在瓊瑤逝世前六日,她還發表了一篇亡夫回憶錄——《憶亡夫》。
瓊瑤最終也選擇了以尊嚴的方式離世,追隨著她已故丈夫的腳步而去。
結語
瓊瑤的人生因這三段情感經歷而變得豐富多彩,充滿色彩,愛情帶來的甜蜜美好也好,隱含的辛酸苦澀也罷,皆成就了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