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猛犸姑娘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總感覺2004年還沒過去多久。
一晃眼,2024年都快要過完了。
時光真快,昨天看了一個視頻,
才發覺支付寶都已經成立20年了。
20歲的支付寶,用許多老物件,
拼成了一個特別的 “二維碼”。
我認真看完,很是感慨。
里面講了這20年來,很多普通人的小故事。
一個個小故事也讓我們驚覺——
原來這短短20年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如此巨變。
01
錢包
你應該也記得,以前出門,有一句必帶口訣——
“伸手要錢”。
說的是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保命四件套。
當然錢包里還得有現金、交通卡、銀行卡、硬幣……
少了哪樣都挺麻煩。
從古至今,“出門帶錢”這件事都是鐵律。
錢包傍身,是成年人最基本的安全感。
退回20年,我們誰也不會想到,有一天竟然不帶現金出門也有錢花。
而現在,你有多久出門沒帶錢包了?
2011年,支付寶推出了二維碼支付。
之后移動支付迅速普及。
到今天,大部分成年人都已經習慣一部手機走天下。
掃碼點餐、掃碼乘車、掃碼支付…
很少再拿著一大沓現金出門了。
再也不擔心出門丟錢了。
中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了86%,位居全球第一。
從世界屋脊到海南漁村,中國再遙遠的角落也有移動支付。
短短13年,我們悄悄完成了一項跨時代的大變革。
02
火車票
1960年代,我們的火車票是這樣的。
后來一路演變。
到2000年,變成了這種紅色的軟紙樣式。
這些火車票都是不記名的。
丟了就沒了。
我記得那時候坐火車,真是把車票當成夜明珠一樣捧著。
裝在包里怕丟了,攥在手里怕化了。
因為本身票就不好買。
好不容易上躥下跳買來,又大包小包吭哧吭哧跑到火車站。
如果發現票丟了,那真是欲哭無淚,就地崩潰。
而轉眼間,這種痛消失了。
2012年,中國實行旅客實名制。
2013年11月,12306開始支持支付寶購票。
之后人們就漸漸很少去汽車站、火車站買票了。
而且實名制的票,你的就是你的,丟了也不用怕。
甚至現在票都不用取了,刷身份證就能進。
今年11月,支付寶還發出了第一張鐵路電子發票。
以后就算是報銷,也不用再打印紙質憑證了。
03
排隊
說到買票,就立刻關聯出一個痛苦記憶——排隊。
過去為了買個火車票,半夜三更去排隊是常事。
那漫長得令人絕望的隊伍。
那平白耗費的大段時光。
是多少人記憶里的噩夢。
當然,還不只是買票。
那時候要排隊的事情太多了。
看病掛號要排隊,交水電費要排隊,銀行取錢要排隊,公交卡充值要排隊,辦考試證要排隊……
2007年,在太原買車票的人排成長龍
碰到大事兒,排隊就更“卷”了。
2008年北京奧運時,很多人都提前兩天去排隊買門票。
凌晨的奧林匹克中心外面,睡了滿滿一地人。
那時候,很多家庭都有一個小馬扎。
是排隊專用的。
當時甚至還有個詞兒,叫“馬扎排號族”。
說的是專門幫別人排隊來掙錢的一門生意。
可能也是“黃牛”的最初形態。
2008年10月,上海用支付寶繳納電費,拉開了全國網上辦事的序幕。
時間來到2024年,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排過隊了。
看病掛號,交水費電費手機費,買車票機票門票股票……
好像萬事皆可線上。
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卓瑪央宗動動手指,也能在支付寶上交電費、查社保了。
想辦點啥,都可以打開手機輕松搞定。
省出了多少寶貴光陰啊家人們。
04
網購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刻。
2001年冬天,我在天津上大學。
我媽打電話來,問我能不能給她買一雙露手指的棉手套。
我一口答應。
可是跑了兩天,幾條街都問遍了也沒買到。
心里特別沮喪。
那時想買點啥小眾的東西,真心難。
而今天,就在剛剛。
我打開淘寶,搜“露手指的棉手套”,嘩一下出來上百款。
你就說要啥樣的吧。
現在網上的東西,只有你想不到,沒什么買不到。
蚯蚓機,臉部蚊帳,靴子泡腳桶……
再小眾的東西、再難找的尺寸,一搜就有。
還很快就能送到家。
而網購這件事,也從一個嶄新的陌生名詞。
變成了全民普及的日常。
現在連農村的爺爺都會自己上網買帽子了。
想想也真是感嘆啊。
2003年,淘寶上線。
2004年,支付寶上線。
短短20年的時間,我們的購物方式有了這么大的變化。
當然,也不只是買家。
賣家的人生也變了。
20年前做生意,首先得租個店面。
現在直接注冊個網店就可以。
曾經無人問津的偏遠地區特產,都能輕輕松松賣到天南地北。
這個“天南地北”的范圍,是全世界。
2023年8月,支付寶推出全新國際版。
杭州亞運會期間,有一位吳阿姨用支付寶賣出了上千單蔥包燴。
顧客來自法國、泰國等十幾個國家。
就……挺奇跡的。
05
外賣
20年前,我們吃飯只有兩種選擇。
要么自己在家做,要么出去找飯店。
想外送的話,可能只有附近熟識的餐館老板,才會愿意在客人少的時候給你跑一趟。
不只是吃飯。
超市、藥店也一樣。
有什么東西急用,你只能出門找。
如果孩子半夜發燒,或是老人拉肚子。
你想買藥,只能深更半夜滿大街尋摸24小時藥店。
而今天,各大外賣平臺,全天24小時都能外送。
不管是吃的喝的,還是藥品日用品。
都可以通過外賣送到家門口。
這樣的便捷,這樣的安全感,20年前哪敢想啊。
06
打車
你應該也還記得,打車曾經是多么惱人的一件事。
你站在街邊,永遠不知道下一趟空車什么時候來。
好不容易來一輛,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搶”上。
記得2008年冬天,我有次帶兒子在外面想打車回家。
正趕上下大雪,路上車很少。
我們娘倆就在冰天雪地里等啊等啊等,凍了半小時才打上車。
回家后兒子就感冒了。
這樣的故事,現在就不會再有了。
十幾年前,網約車出現。
之后打車就再也不是個聽天由命的事了。
你出門前,可以先打好,坐在家里等車來。
車到哪里了,隨時能看到。
多少有了點專車自由的快樂。
07
共享單車
十幾年前我的鄰居,一個瘦弱的姑娘,每天騎車上下班。
那時候自行車經常被偷。
她丟過兩輛之后,每天就不得不把車搬回家。
天天從三樓搬上搬下。
又勵志又辛苦。
那時候自行車是很多家庭的標配。
也是在客廳過夜的常客。
我查了一下。
2014年,我國自行車的保有量是3.7億,電動自行車是1.8億。
而現在,共享單車提供了嶄新的便利。
你不必非要買一輛隨時會丟的自行車了。
街上有的是,掃碼就走,方便省心。
外國博主高佑思還曾拍過一張照片來呈現這樣的變化。
不只單車共享。
現在還有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汽車啥的。
都很方便。
而且2015年支付寶“芝麻信用”上線后,
租用這些服務,只要信用良好,也不用再付押金了。
08
影碟
20年前,家家少不了報紙、磁帶、光碟。
大學生一般還要有個隨身聽、DVD。
那時候租影碟的生意很好。
有個老板去年接受媒體采訪,還猶記當年的輝煌:
“那時周星馳的《功夫》,來租碟的人要排隊才能看上!”
網絡興起后,這門生意漸漸冷清,直到消失不見。
我們聽歌的方式,也迭代了好幾輪。
從隨身聽到CD機,從mp3到mp4。
最后這個功能被徹底并入了手機。
現在,聽歌用手機,追劇用手機,看新聞用手機,玩游戲用手機,看時間用手機。
你看到我這篇文章,多半也是用手機。
手機像一個贏者通吃的大佬。
統領了我們大部分的娛樂生活。
當然,也帶給了我們巨大的便利。
09
手機
說到手機,它其實一路走來也是坎坷辛苦。
遠的不說,咱從2000年講起。
那時還是BP機的天下。
想聯系一個人,要先打電話給尋呼臺,然后尋呼臺發簡訊給機主。
他收到信息,再找公用電話打回去。
非常麻煩,但在當年已是妥妥的先鋒。
那時人們見面的常用語,就是“有事你呼我啊”。
香港電影里,也常有這樣的臺詞:
“大哥,要不要把旺角的兄弟們呼過來?”
而到了2005年左右,BP機淡出歷史舞臺。
因為便攜手機越來越平價了。
首先是風靡一時的小靈通。
它比較便宜,幾百塊就能買到,而且接聽免費。
——接聽免費?
是的,因為20年前,手機通話一度是雙向收費的。
接電話和打電話一樣要付錢。
人們不但舍不得打電話,還舍不得接電話。
電視劇《狂飆》的畫面
幾年后,基站少、信號差的小靈通開始走下坡路,漸漸被更先進的功能機取代。
諾基亞、LG、三星、摩托羅拉……
直板的、翻蓋的、滑蓋的……
那幾年的手機,花樣越來越多。
各大品牌激烈混戰。
2007年,蘋果在這場大戰中強勢勝出。
喬布斯的iphone全屏智能機,顛覆了歷史。
從此后,我們的主流手機就都長今天這樣了。
蘋果不只定義了手機的形態。
還讓一個千家萬戶都有的東西,淪為廢物。
——萬能充。
這個小東西,啥啥都能充。
20年前,這可是妥妥的神器。
很多人家里估計現在哪個旮旯還能找出一個來。
只是如今的智能手機電池摳不下來,它也就永無用武之地了。
人們徹底拋棄了它,靠共享充電寶,緩解電量焦慮。
10
穿越感
去年論壇上有個帖子,討論20年前的生活。
600多條回復。
很多人回憶起來,都不敢相信20年間的變化,竟然有這么大。
確實,想一想2004年的日子。
今天的一切簡直像是穿越。
那時候,買東西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買票、取錢、掛號、繳費……都要排隊;
連充話費也要買卡,卡萬一掉了,你背不出上面一串數字就算白瞎……
當時要是有人給我描繪一下2024年的生活。
我肯定會覺得他瞎扯。
可現在,這樣的時代真真切切地到來了。
支付寶搭建的“時光二維碼”,就像一個小小的記憶博物館。
也讓我們看到20年生活的溫暖變化。
我們這代人,應該是趕上了生活方式變革最劇烈的年代。
支付寶的20年,也是我們普通人生活巨變的20年。
“科技改變生活”實打實地發生在每個普通人身上。
而這一切都是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真是應該慶幸活在這樣高速發展的時代。
期待下一個20年,科技能點亮更多人間燈火。
就像昨天馬云在支付寶20年的活動現場說的那樣。
“我們未來能做的,依然應該是我們過去20年所堅持的那些,讓科技給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去進步和改變。”
生活常新,熱愛常燃,希望常在。
期待下一個20年,我們的生活會更好。
如果你也認同,還請點亮【贊】+【在看】。
──── 全文完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每日解讀熱點,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讀者成長。新書《活得清醒》當當網熱賣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