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塘事件”,是新四軍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根據《新四軍戰史》和《陳毅傳》記載:1943年10月,饒漱石為了排擠和打擊陳毅,利用整風運動,采取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把他與陳毅平時工作中的一些分歧擴大化,甚至是無限上綱上線,羅織了陳毅“所謂反對毛主席、對抗黨中央、反對政治委員制度、破壞黨的團結、個人主義嚴重等十大錯誤”。饒漱石還致電毛澤東、劉少奇,要求中央“速決定物色才德兼備的軍事政治負責干部來幫助我們”,并稱他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保證無愧”。
通過現有的檔案材料看,中央和毛澤東在對待“黃花塘事件”問題上,應該說是非常慎重的。但由于饒漱石畢竟是新四軍的政委和書記,并且當時的“絕大部分人都站在了饒漱石一邊”,用陳毅自己的話說就是:“當時他那里是鬼都不上門”。可見陳毅當時的處境是多么的艱難,受孤立的程度有多么的嚴重。最終,中央和毛澤東決定調陳毅離開新四軍,來延安參加七大。
陳毅到達延安后,本想向毛澤東作一些解釋,但毛澤東并沒有聽他的解釋。并且明確表示:“至于你和小饒(即饒漱石)的問題,我看還是不要提,一句話也不要提。關于這件事,華中曾經有個電報發到中央來。這電報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給你看,但是我看還是暫時不要看為好”。毛澤東后來還對陳毅表示,希望他“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點,增益其所不能,照顧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則,多多原諒人家。忍耐最難,但作一個政治家,必須鍛煉忍耐”。
顯然,毛澤東對陳毅與饒漱石的”黃花塘事件“之爭,雖沒有明確的正式結論,但是不管怎么說,是把陳毅從新四軍調開,并且不希望陳毅就“黃花塘事件”作更多的解釋。這說明毛澤東相對來講,“當時還是更多地傾向了饒漱石”。
陳毅是一個資深的革命者,是一個磊落的共產黨人,是一個講政治講原則的人,既然毛澤東都明確表示不希望他看華中局的電報,希望他“凡事忍耐”,他當即向毛澤東表態:既然這樣,那我就不看電報,也不談華中的事。
自此之后,陳毅便一直留在延安工作、生活和學習,長達一年半多時間。中央當時決定“陳毅與劉少奇一起代表中央處理華中局和新四軍一切重大事宜”,同時參加延安的整風學習和籌備七大的有關工作。陳毅便全身心投入到中央賦予的各項工作之中:參加七大的有關準備工作,參加黨的整風,參加延安的外事工作,參加毛澤東特別交待的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毅還被選為七大“軍事報告的起草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對一些問題看法的不斷深化,隨著與毛澤東的接觸越來越多,陳毅在延安期間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他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思想上更加進步,在對待與饒漱石的關系上也更包容、更謙讓。毛澤東在看到陳毅的這些變化后,欣慰地表揚他說:“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顯然,延安的歲月,陳毅收獲的不僅僅是政治和思想上的成熟與進步,更為難得的是,他又重新獲得了毛澤東的信任與器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