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粟裕指揮打的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著名戰役來講,宿北戰役無論從規模和影響來講,確實不能與這些戰役相提并論。但粟裕卻為何把宿北戰役列進了他指揮最感緊張的戰役呢?
其一,這是一場政治和軍事上都輸不起的仗。
解放戰爭開打后,華東戰場作為與國民黨軍作戰的最前哨戰場,其戰事自然格外引人關注。盡管戰爭初始階段在蘇中打了個七戰七捷,但后來,整個戰場上接連出現了泗縣、兩淮的失利。泗縣的失利,號稱陳毅軍長“袖子里的小老虎”的8師傷亡慘重,部隊上下士氣大受影響。而兩淮作為華中的首府,其失利在政治上影響極大。要知道,在此之前,國共和談商議建立聯合政府,“和平民主進入新階段”后,中共中央一度決定“將指導中心移至外邊”,“由延安遷往蘇皖邊區首府淮陰”。也就是說,淮陰將同延安一樣,將成為共產黨人的新的政治中心。
如今,兩淮(淮陰、淮安)被國民黨軍占領,可想而知造成的影響有多大。特別是政治上的影響太大了。一時間,泗縣、兩淮的失利,使華東戰區的局勢陷入了低谷。如果此次宿北戰役再輸掉,那么后果實在是不堪設想了。
其二,這是一場實踐檢驗“戰役指揮交粟負責”的仗
針對華東出現的不利戰局,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在軍事指揮上進行調整,決定將戰役指揮之權“交給粟裕專司”。而粟裕深知,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在作戰方針、作戰方向、作戰用兵等一系列問題上,“兩個野戰軍觀點不盡一致,甚至有過不和諧的聲音”。他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方面,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連電要求,一定要爭取打幾個勝仗,以改變華東戰場的不利戰略形勢,振奮我軍低落的士氣。另一方面,又將指揮之責交給粟裕,連電要求他盡快到宿北前線,明確要求他親自籌劃組織戰役。這些無疑等于是給粟裕立了一個“軍令狀”。——中央要求他必須打勝,兩個野戰軍合并后要求他必須打勝,消除“不和諧”聲音要求他必須打勝,“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后的第一仗必須打仗。......一切的一切,各方面的各方面,都需要粟裕把這場仗必須打勝。這一壓力對于粟裕來講,無疑是巨大的。
其三,這是一場“五行不定”打不好就“輸得干干凈凈”的仗
劉伯承元帥在作戰籌劃上有一句名言,說的是“五行不定,輸得干干凈凈”。他說的“五行”,主要是指敵情、我情、任務、時間、地形等。稍懂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些“五行”要素是打仗下決心的基礎,也是奪取戰場勝利的關鍵。
而宿北戰役對于粟裕來講,客觀上恰恰是要求粟裕打一個“五行不定”的仗。一是對交戰的敵人不熟悉。 這次作戰“許多部隊都是新交手”。特別是在此之前,與戴之奇和他的整編69師,粟裕從未和其交過手。二是對戰場的環境不熟悉。抗戰以來粟裕主要戰斗在蘇浙一帶,特別是在蘇中的戰斗時間較長。而對“淮海地區的民情、地形諸情況”,基本上不了解。三是對依托的機關不熟悉。當時,兩個野戰軍雖名義上合并,但指揮機關尚未統一。粟裕可以說是“只身前來”,完全依托山東野戰軍的司令機關指揮作戰。四是對指揮的部隊不熟悉。這次直接參戰的部隊基本上都是山東野戰軍。對這些部隊,粟裕普遍缺乏了解。葉飛的1縱粟裕雖曾指揮過,但在日本投降后該縱即北上山東,也已經一年多了。
粟裕打仗向以用兵縝密著稱,對打仗的“五行”一向要求很高。但這次卻在“五行”不定的情況下打仗。這難免使得他用兵格外小心、慎重有加,甚至心情也非常緊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