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戰爭中,我軍在福建金門吃了敗仗,自此之后,我軍對渡海作戰十分重視,最終成功打下海南島。
但是,當時金門戰役的前線總指揮,卻因此受到影響,這位總指揮是誰?
1916年,蕭鋒出生在江西太和縣,人如其名,如同劍鋒一樣堅定有韌勁。12歲,他便投身紅軍。雖然年齡很小,但他從來不委屈叫苦,一路成長得非常快,從游擊隊小隊長開始,升到了旅長。
蕭鋒經歷了長征的艱苦,眼看著戰士的英勇和不易,用筆記錄下身邊人的各種事跡。對這本日記本,寫下了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他視若珍寶。
抗戰時期,蕭鋒與懷孕的妻子一同前往延安,沒想到,途中竟遭遇了險境,妻子不顧自身安危,將他的日記遞給他。由此可見,這本筆記本對他來講,是何等的珍貴。
解放戰爭時期,蕭鋒擔任過山東軍區第7師副師長等職務,立下了赫赫戰功,可金門戰役的失利,成為了他軍隊生涯中的敗筆。
明明勝利的曙光將近,為何會有慘痛的失敗?
1949年,我軍想要解放金門,戰役爆發后,蕭鋒作為前線總指揮,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當時,攻下廈門用的時間很短,金門離廈門很近,我方產生了輕敵的情緒,認為一鼓作氣就可以拿下來。
但是,正是由于太過自信,我軍錯誤估計了金門島上國民黨實際的兵力部署,原先判斷的兩萬人馬,實際是五萬多。
由于情報失誤和船只不足,我方第一梯隊登陸后遭遇重創,船只被炸毀,援軍無法及時到達。
最后,三個團打到彈盡糧絕,登陸的部隊共計九千余人,包括船工,不是被俘虜就是犧牲,我們的援軍,沒有船,只能隔海看著戰友們犧牲。
戰斗結束后,蕭鋒深感懊惱,數千名戰士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他感覺都是因為自己的失職。
蕭鋒主動承擔責任,向葉飛將軍承認錯誤,葉飛和其他將領也為他辯護,認為失利并非他一人之責。
當時,華東野戰軍軍事負責人粟裕深感沉痛,深知作為一名軍人,必須對自己的決策負責。于是,粟裕向毛主席發出了電報,坦誠地承認了自己在金門島作戰中的失誤。
幾天后,陳毅同志發來了消息,在電報中,提到蘇聯斯大林憲法中的一條特別規定:在為了消滅敵人而進行的戰斗中,即使部隊遭受了損失,也不應對個人進行責任追究。
這一消息給蕭鋒帶來了一絲安慰,不過他也因此次失敗,被連降三級。我軍在這次失敗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開始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場戰斗,不再輕敵。
1950年的春夏之交,憑借著更加嚴謹的戰術和策略,我軍成功地解放了海南島等地,新中國的領土更加完整,那些在金門戰役中犧牲的戰士英魂也得到告慰。
1955年,授勛大典召開,在這次重要儀式上,蕭鋒僅被授予大校軍銜。很多人認為,他沒有獲得少將軍銜,很可能就是因為之前失敗的那一場戰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