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上海師大影視傳媒學院
斜杠新聞人的
“外行冷啟動”與“跨界顛覆”
活動介紹:
2024年12月4日15:00,影視傳媒學院新聞學科、廣播電視學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聯合主辦的《斜杠新聞人的“外行冷啟動”與“跨界顛覆”》講座于徐匯校區四教B101開展。本次講座的主講人夏心愉結合自己的職業經歷生動地解釋了何為“外行冷啟動”,呈現了新聞人如何通過不斷突破傳統界限,實現融合與顛覆,為在場的師生帶來了許多思考與啟發。影視傳媒學院的易旭明教授、董軍教授、高祥榮教授、陸臻副教授參與本次活動。
主講人介紹:
夏心愉:財經專欄作家、主持人,央視熱播劇《城中之城》劇本策劃。從事財經媒體工作14年,原第一財經高級記者,在第一財經電視、日報等開設全媒體專欄“愉見財經”,現創業同名自媒體(虹口區新聯會網絡人士分會副會長單位)。
主持人:
石力月: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院長
“我只想活在熱愛里”
對于許多剛進入媒體行業的年輕人來說,選擇這一職業的初衷往往源自對新聞報道的一腔熱血和對人生百態的好奇心。然而,隨著職業生涯的推進,新聞從業者一方面會遇到瓶頸期,另一方面也會變得更成熟理性,認識到媒體承載著巨大的社會責任。
主講人夏心愉通過回顧自己在復旦大學的求學經歷,分享了自身在擇業階段的心得和經驗。她說:人首先得熱愛一個行業,這樣才能有飽滿的熱情和動力應對職業生涯中的各種挑戰,正所謂“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
“安心做個手藝人”
從“小白”的財經記者到擁有自己的專欄,從報紙走向了電視熒屏,主講人夏心愉帶著同學們回顧了自己跨專業、跨行業進入第一財經的從業經歷,向同學們分享了她如何安心地做個“手藝人”。
做個手藝人意味著要以匠心精神對待每一份報道,每一個故事,不斷磨練技藝,用一篇又一篇稿子和這個行業對話,如果能把話寫到財經從業者的心里去,或是寫出他想說又說不出的那句話,這些文字自然就會有定向爆破的影響力。
夏心愉跟同學們分享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工作習慣:她喜歡在工作之余和不同行業的人打交道,通過不斷地交流增長見識、提高認知。她說曾經她的一位直系領導姚劍老師講過‘記者是社會的活動家,所以你的工作是出去活動啊,是有本事去找到人肯跟你說真話。專業記者再專業,你都可以找到比他更專業的人,有經驗的記者再有經驗,你都可以找到比他更了解事件的人。’
正是通過不斷地交流,她的報道里開始有了活生生的人,人的抉擇,人的感受,人的喜怒哀樂,人的悲歡離合。所有大時代的流變與光芒,最后都折射在了一個一個微觀主體身上,起起伏伏,這才是財經報道最有溫度的地方,最抓讀者的地方,也是社會經濟最真實的世相。
“選一條長坡厚雪的路”
從業14年來夏心愉樂此不疲,談論起這條路,她認為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在于: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變化度是很小的,下周做的事和本周差不多,明年做的事和今年做的事也差不多。但記者不是,這張名片能讓她敲開很多人的生活去探訪、去共情,也能催她不斷奔跑去跟上時代的變化,這周還停留在這個選題,下周可能就奔赴一個全新的領域了。
她認為,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猶如踏入了一條潛力無限的長坡厚雪賽道。在這條賽道上,每一篇精心撰寫的文字、每一次深入的采訪,都積累了寶貴的認知與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將愈發充滿力量,隨之而來的是市場對我們作品的不斷需求。這個領域并不追求短期的功利,它需要我們與孤獨為伴,背對著繁華世界,沉浸在思考和沉淀之中。這樣的工作環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寧靜與深度。
“在天為星,在地為燈”
對于任何一個媒體工作者來說,最終的職場歸途并非簡單的升職加薪,而是能否在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找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連接點。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新聞工作者也不再單純依賴傳統的新聞采編,而是向更高層次的策劃、管理、創新等方向發展。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保持創作激情與初心,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實現個人的職業目標與人生價值,是每一位媒體從業者都需要自我拷問的終極問題。
夏心愉認為,記錄下來的文字都是有意義的,它們構成了這個社會前行的非虛構寫作,有些人通過你的文字獲取了信息,有些人通過你的文字獲得了專業上的長進,有些人則通過你的文字汲取了內心的力量,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斗。正是因為感受到了這種“意義”的召喚,也是為了鞭策自己,于是她把微信簽名檔改成了——“在天為星,在地為燈”。
在講座之后的問答環節,有學生向夏心愉提問:如果我想做作家的話,先做記者是不是更容易?她說:這個不一定。但先成為記者,某種程度上能夠為當作家打下一些基礎。首先,當記者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能讓你積累一大堆經驗和故事,深入了解人的各種面貌,這對寫東西來說是個大大的加分項;其次,記者得學會研究資料,分析案例,這就像是在拆解別人的作品,學人家怎么寫的,這對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特別有幫助,能讓你的文字既準確又有感染力。而且,如果你挑的報道領域跟你的興趣和專長對口,那你在那個領域就能越挖越深,表達起來也更得心應手。最重要的是,記者這份工作能讓你慢慢積累,就像攢著勁兒,等到哪天你轉行寫書,這些積累就能給你大大的助力,靈感自然就來了。所以,做記者不一定讓你更容易做作家,但它能幫你在寫作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另一位同學向夏心愉提出了“如何看待自身長板短板”的問題,她認為:首先,需要進行自我分析,識別出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這些熱愛的點成為我們自我認知的基石。同時也要積極嘗試新事物,在不斷探索中積累經驗;其次,認識到自己的長板與短板,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有條件的情況下補全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而最終,將自身的長處與熱愛相結合,尋找兩者的交集,這就可以促使我們不僅能夠合理看待自己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還能發現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張智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