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年的一天,一位名叫李德才的解放軍干部急匆匆地來到北京,帶著一個特別的請求直奔中南海,尋求見毛主席。然而當他到達中南海大門時,未經預約的他被警衛攔下。李德才焦急地在門外徘徊,偶遇一位首長的孩子。突然靈機一動,便寫下一張紙條,請求孩子將其轉交給毛主席。
毛主席讀后大笑,立刻召見了他。他的紙條上又寫了些什么,讓主席如此高興?
李德才當時是保定軍分區的司令員。那他為什么非得去中南海闖一闖呢?這一切都要從他天天在軍區里溜達這件事說起。
李德才在保定軍分區擔任司令員期間,對軍區的每一個角落都了如指掌。他經常會在軍區內巡視,確保一切運轉正常,同時也關注士兵們的日常生活和需求。這一次正是在一次例行的巡視中,他發現了軍區中的一個空曠地帶,靈感突然降臨:這里完全可以建一個籃球場,為官兵們提供一個放松和鍛煉的好去處。
58年的中國,處于國家重建的關鍵時期,物資相對緊張,特別是建筑材料如水泥等,通常被優先分配到國家重點項目。在那個年代,即使是軍區內部的建設項目,要獲得額外的建材也是不小的難題。
李德才覺得籃球場對士兵們也挺重要的,能幫他們在緊張訓練后放松放松,對身心都好。地方的領導們也同意他的看法,但他們手上也沒多余的建材能支持這事。領導跟李德才說:“水泥是國家控制的,現在年末了,省里也沒剩的指標了,這事可能得直接找國務院批。
聽了這話,李德才也就沒再糾結,想到了個主意,直接去北京找毛主席要水泥去。可當他去北京找毛主席的時候,卻在中南海的門口被擋住了。
李德才有點不高興了,以為接待人員不認識自己,就說:“小伙子,你給毛主席打個電話,就說‘土佬’來了,他肯定知道是誰。” 但接待的工作人員還是得按規矩來,就告訴他想見毛主席必須得先聯系中央辦公室。
聽到這話,李德才真的有點火了:“還聯系什么?”然后他臉色一沉,說:“小伙子你別跟我開玩笑了,見毛主席還得預約?我是李德才,李德才你知道是誰嗎?”
警衛對這位自稱“土佬”的老紅軍并不認識,中南海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安全措施極為嚴格,沒有持正式通行證的訪客無論身份如何都不得隨意進入。警衛們堅持規定,不得不將李德才拒于門外。面對這種局面,李德才雖然焦急,但也明白單憑沖動是無法進入的,只好先行離開。
正當李德才步出中南海大門,心情沉重時,他突然看到一個年輕的少年從他身邊走過。他記得這個孩子,曾經在延安時期負責家屬區的管理工作時見過,這孩子是一位高級干部的兒子,居住在中南海內。雖然一時想不起名字,但李德才決定抓住這次偶然的機會。
他急忙呼喚那個少年,從口袋里迅速撕下一角紙,匆匆寫下幾行字“毛主席,保定的士兵需要健身場所,特來求水泥。——土佬李德才。”他請求這個孩子將紙條轉交給毛主席。少年顯然也記得這位和藹的“李叔叔”,他接過紙條,點頭答應了。
在中南海的辦公室里,毛主席接到了這張紙條,看到上面熟悉的筆跡和稱呼,忍不住笑了,輕聲說道:“啊,是土佬來了。”他立即指示工作人員將李德才接進中南海,準備好接見這位老戰友。
說起李德才這個“土佬”外號的由來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原是江西萍鄉宣風鎮沂源村的鄉下小伙,從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與世隔絕,過著朝霞與晚霞作伴的日子。
1930年夏天,當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穿越沂源村時,李德才被這支紀律嚴明、親民的隊伍深深吸引,心里一熱,決定加入紅軍。
一個月后,紅三軍團打下了長沙,山里出來的李德才也第一次隨軍進城。城里那些排排站的店鋪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女讓他眼花繚亂,就像劉姥姥走進大觀園一樣,啥都覺得新奇。
到了晚上,看到電燈泡亮了,李德才還以為是火把,結果拿煙頭去點燈泡,想抽根煙,這招把旁邊的戰友們逗笑了。
更加滑稽的是,有一次,部隊剛繳獲了一批敵軍裝備,連長把一條新獲得的軍褲分配給了他。李德才見褲子前面開了個口子,以為是為了方便上廁所設計的,便把褲子前后顛倒穿上了。這一幕再次引起了一陣哄笑,同伴們忍不住取笑他是“土佬”。
這個綽號從此就開始傳開了,一傳到十,十傳到百,李德才的“土佬”名頭就這么響徹了起來。
但“土佬”這個外號并不影響李德才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尤其是在1934年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次關鍵戰役也就是強渡大渡河。
1934年10月17日,在歷經艱苦戰斗后,紅軍從初出發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這危急時刻,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決定進行戰略轉移,擺脫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追擊。
1935年5月,紅軍在過了金沙江后,在會理鎮短暫休整,隨后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繼續北上,強渡大渡河的計劃,試圖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李德才作為紅一軍團第一師的機槍連排長,被選為中央紅軍的先遣隊成員之一。
5月22日,先遣隊抵達大渡河邊,面臨的是控制渡口的國民黨重兵。劉伯承和聶榮臻下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渡口。在緊張的氣氛中,李德才和戰友們在楊得志的指揮下,一路奮戰,最終在夜色中接近了渡口所在的安順場。
那晚紅軍分三路行動,成功占領了安順場,捕獲了敵方營長,還繳獲了敵人隱藏的船只,為渡河作戰提供了關鍵工具。
第二天早上,劉伯承和聶榮臻抵達了大渡河前線,急切地向團長楊得志了解渡河的最終準備情況。正當兩人檢查部署時,聶榮臻突然記起了李德才,這位被部隊親切稱為“土佬”的戰士。他轉向楊得志詢問:“‘土佬’到了嗎?”得到肯定回答后,聶榮臻臉上露出笑容,“他還是老樣子,總得給他配備兩挺機關槍才行。
劉伯承顯然對這個綽號感到困惑,“土佬?這是誰?”聶榮臻于是樂呵呵地給他講述了李德才的趣事和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補充說道,“每次戰斗,李德才總是我們的尖刀,他的機槍技術在一軍團里是數一數二的。
聶榮臻講完李德才的故事后,劉伯承好奇極了,站起來說:“走,咱們去看看,到底是啥樣的英雄。”他們到了機槍連的位置,正好碰上李德才在仔細地擦洗他的機槍。聶榮臻一看到他,就高聲喊道:“土佬,總參謀長來看你了!”
李德才一抬頭,看到了聶榮臻和劉伯承,有點不好意思,忙站起來敬了個禮,劉伯承打量了他一番,笑著說:“真是個好樣的‘土佬’!”
楊得志走到李德才的機槍旁邊,蹲下來瞄了瞄,問:“老李,你能壓制住對面的火力嗎?”李德才信心十足地回答:“絕對沒問題!”劉伯承聽了很滿意,拍拍李德才的肩膀,對周圍的戰士們說:“同志們,這一戰很關鍵,咱們得打好,這關系到咱們紅軍的命運呢!”
到了25號一大早7點,渡河戰斗正式開始了。熊尚林帶領著17名突擊隊員,分兩艘船沖向對岸,戰斗一觸即發。
當他們進入河流急流區的時候,敵人的炮火就像是約好了似的,朝他們呼嘯而來,周圍水花四濺。他們雖然在水里搖搖晃晃的,但誰都沒掉進水里。可是當船開到河中央,對面的敵軍突然用機槍猛打過來,結果一名船工中彈犧牲了,船速也一下子慢下來。
這一幕被岸上的楊得志看在眼里,他急了,大聲對趙章成和李德才喊:“快開槍,快點把對面的機槍窩子給我打沒了!”
隨著趙章成的迫擊炮一聲巨響,敵人的機槍陣地被精確打擊,士兵們慌亂逃散。這時李德才看準機會,抓起槍就是一頓猛射,子彈打光了還不過癮,接著又拿起團長特地給的那挺輕機槍繼續掃射,對面的敵兵直接被打得跟篩子似的,一個接一個倒下。
劉伯承和聶榮臻在指揮所里看得清清楚楚,忍不住一起大喊:“土佬打得好!”岸邊的戰士們看見了也都拍手叫好,敵人以為咱們主力部隊來了,嚇得落荒而逃。
這時,船上的熊尚林連長看準時機,帶著八個勇士一起往對岸劃,很快就搶占了一個灘頭陣地。
為了守住這個陣地,另外八名戰士也沖進了一艘木船,冒著敵人的炮火沖向對岸。總共有熊尚林連長在內的17個戰士完成了這次勇敢的渡河,后來在黨的軍事教材里,他們就被稱作“大渡河十七勇士”。
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朱總司令還有林彪軍團長親自跑到大渡河邊來了。就在我們主力部隊正在渡河的時候,劉伯承讓楊得志跑到附近的村子里搞了幾缸米酒回來。然后他們就在河邊開了個小派對,讓大家都喝個痛快,場面挺熱鬧的,大伙兒都樂呵呵的。
毛主席聽劉伯承講“土佬”李德才的英雄事跡時,樂得直笑,還不停地表揚他。后來毛主席還特別安排了一個小型的接見會,親自會見了李德才和他的戰友們,包括趙章成和孫繼先,以及其他十七位在強渡大渡河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勇士。
平時沉默寡言的林彪在聽到這些英雄的故事后,也不禁露出了難得的微笑。朱總司令則是大大地夸贊了一番,對他們的英勇表現贊不絕口。從那以后,整個紅軍里誰都知道了“土佬”這個名字。
李德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屢立戰功,甚至連毛主席一聽到“土佬”這個昵稱,都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盛贊幾句。
新中國成立之后,根據黨的安排,李德才被派往朝鮮前線,與美軍在苦寒的戰場上展開了殊死的搏斗。經歷了數年戰火,直至1952年,他才帶著滿身疲憊歸國,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并安置于北京軍區的招待所中。
然而閑適的生活并不適合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兵。在招待所的日子讓李德才感到不自在,他渴望回到實際工作中去。當楊成武結束朝鮮戰役歸來后,李德才立刻與其會面,表達了自己想要繼續在軍中服役的強烈愿望。楊成武理解這位老戰友的心情,于是幫助他爭取到了河北保定軍分區司令員。
到了1958年,李德才這位司令員發現他的部隊日子過得太單調了,心想得給大伙兒弄個籃球場來鍛煉鍛煉。但那會兒正趕上國家大興土木,水泥啊這些材料可貴了,河北省的水泥配額都用光了。李德才性子直,想著直接去北京找毛主席要水泥,結果就闖進了中南海,但沒那么容易,還差點沒被允許進去。這就是李德才硬闖中南海的幕后故事。
當毛主席得知“土佬”李德才來訪,他感到十分欣慰,立即指示工作人員將其迎進中南海。李德才進入后,毛主席先是打趣他:“你這次來,褲子穿正了嗎?”周圍的工作人員聞言都笑了。
接著兩人便開始了親切的交談。毛主席聽完李德才關于建設籃球場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對保持部隊的活力有重要作用,毛主席隨即指示有關部門協助處理水泥的調配問題。
李德才冷靜下來后也想明白了,畢竟現在他不是以前那會兒在部隊里的李德才了,得守點規矩,硬闖中南海也確實有點過了。他有點不好意思,毛主席看出來了,就安慰了他幾句。這趟北京不但重溫了與毛主席的老情誼,還順利批下了水泥。李德才告別毛主席后,心里美滋滋的,回到軍區繼續干活去了。
回到保定軍分區后,那批水泥也終于送到了。李德才帶領戰士們加班加點地干,沒多久,籃球場就搞定了,還剩了不少水泥。他想了想,就讓戰士們把多余的水泥送到了附近一所正在建設的小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