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4年最后一種恐龍誕生!
2024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中國的最后一種恐龍也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云南祿豐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的地方之一,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祿豐龍(Lufengosaurus)就是在這里發現的。
圖注:祿豐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2007年,在祿豐縣恐龍山鎮的大栗樹村,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具屬于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化石包括了頭骨、下頜以及九塊保持鏈接的頸椎骨,編號為LFGT-ZLJ0011。頭骨化石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因為其40厘米的長度是整個祿豐組出土過最大的蜥腳形類恐龍(Sauropodiformes)頭骨。
圖注:大栗樹村的地理位置及地層信息,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古生物學家在大栗樹村發掘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大栗樹村發現的原蜥腳形類頭骨化石及線圖,圖片來自論文
經過對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在2024年12月發表了名為《中國下侏羅統祿豐組最大蜥腳形亞目頭骨》(The largestsauropodomorph skull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Lufeng Formation of China)的論文,將大栗樹村發現的恐龍命名為栗樹龍。
栗樹龍(Lishulong)的屬名來自于漢語拼音的“栗樹”和“龍”,因為化石就是大栗樹村后山的山坡上發現的。栗樹龍的模式種名為王氏栗樹龍(Lishulong wangi),種名則是獻給祿豐當地老文物保護工作者王正舉,以表彰他在祿豐地區恐龍化石發現和保護中所作出的貢獻。
圖注:栗樹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栗樹龍的剪影及發現化石的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的系統發育學表明,栗樹龍與云南龍(Yunnanosaurus)的親緣關系最近,兩者在結構形態上也最為相似。參考云南龍的身體比例以及栗樹龍的頭骨長度,估計其體長超過12米,臀高約3米,體重約5噸。
栗樹龍的腦袋在身體中的比例較小,前低后高,嘴中長有勺形牙齒。腦袋后面是較長的脖子,脖子后面是粗壯的身體,再往后就是一條長而粗的尾巴。栗樹龍的四肢也很強壯,但是后肢明顯比前肢長得多,所以它們大部分時間應該是雙足行走的,前肢長有五指,指頭末端有爪子,可以用來防御,也能夠抓握樹葉幫助進食。
圖注:栗樹龍的頭骨化石及線圖,圖片來自論文
栗樹龍生活在早侏羅世時期,來自于祿豐組地層,生存年代為距今1.95至1.85億年前。作為生存環境中體型最大的植食性恐龍,栗樹龍會組成較大的群體,在開闊地活動,尋找可口的植物。
祿豐組地層集中發現過許多原蜥腳形類的化石,包括有祿豐龍、云南龍、金山龍、細坡龍、星宿龍和彝州龍,本次新命名的栗樹龍很可能是栗樹組已知最大的蜥腳形類。本次栗樹龍的發現不僅增加了中國西南地區的恐龍多樣性,也提高了我們對于蜥腳形類早期演化的認識,它們顯然在早侏羅世的中國發生了快速演化,對于我們研究演化與擴散提供了新的資料。
圖注:蜥腳型類系統發育分析,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古生物地理分析最優模型,圖片來自論文
栗樹龍是中國在2024年新命名的最后一種恐龍,加上它中國今年新命名的恐龍達到是11種,真的是恐龍大年!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項目的資助。
參考資料:
1.Zhang,Q.; Jia, L.; Wang, T.; Zhang, Y.; You, H. (2024). "The largestsauropodomorph skull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Lufeng Formation of China".PeerJ. 12. e18629. doi:10.7717/peerj.18629.
2.Hai-LuYou; Yoichi Azuma; Tao Wang; Ya-Ming Wang; Zhi-Ming Dong (2014). "Thefirst well-preserved coelophysoid theropod dinosaur from Asia". Zootaxa.3873 (3): 233–249. doi:10.11646/zootaxa.3873.3.3. PMID25544219.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論文及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